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676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显示装置领域的一种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包括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机芯板、电源板、TCON板以及音箱,所述液晶模组的底部与底座组件的顶部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能对底座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组与底座组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整体式液晶电视改为液晶模组加底座组件的组合形式,并采用简单的合页对两者进行连接,使得整个显示装置可变换成折叠状态或底座状态,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确定好使用状态后可通过螺栓对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进行固定,使结构牢靠稳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Display fo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折叠结构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液晶电视行业形态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各产品的形态特征越来越同质化,在传统平板形态的理念指导下,已无法设计出非常能够吸引消费者目光的电视产品。在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中,电视就是一块包括液晶显示屏幕的模组,再加上其他的配件组合而成的一个平板形态的产品,可以挂在墙上,也可以使用底座立在桌上。近年来,为突破传统平板液晶电视的形态特征,陆续出现了一些新颖形态的电视产品,其中就包括应用了折叠概念的电视,但是这类电视,在结构的实现上都花费很大的代价,带来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再者就是这类电视在折叠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产品不能大批量上市,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折叠电视整体结构复杂,无法量产等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显示装置折叠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包括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机芯板、电源板、TCON板以及音箱,所述液晶模组的底部与底座组件的顶部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能对底座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组与底座组件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是,所述液晶模组的底部设有两组第一安装孔,底座组件的顶面设有两组第二安装孔,所述合页也包括两组,合页的前翅与第一安装孔相连,后翅与第二安装孔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孔包括设置在液晶模组背面的A孔以及穿过底座组件上的B孔和C孔,当显示装置呈折叠状态时,A孔与B孔相对应,在所述液晶模组的背面中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底部设有通孔,当显示装置呈底座状态时,该通孔与C孔相对应。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道沟槽,所述音响位于沟槽左侧,机芯板、电源板和TCON板位于沟槽右侧,在沟槽右侧设有两个底座槽,所述合页固定在底座槽内,当显示装置呈底座状态时,所述液晶模组的底部位于所述沟槽内。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槽内还设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滑道和可在滑道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道固定在底座槽内,滑动方向与底座组件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合页与滑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滑道为燕尾槽,所述滑块结构与燕尾槽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的整体式液晶电视改为液晶模组加底座组件的组合形式,并采用简单的合页对两者进行连接,使得整个显示装置可变换成折叠状态或底座状态,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确定好使用状态后可通过螺栓对液晶模组和底座组件进行固定,使结构牢靠稳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底座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状态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状态无滑动组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叠状态有滑动组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滑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液晶模组,2-底座组件,3-合页,4-滑道,5-滑块,11-A孔,12-安装杆,13-第一安装孔,14-固定孔,21-B孔,22-C孔,23-沟槽,24-底座槽,25-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包括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机芯板、电源板、TCON板以及音箱,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与底座组件2的顶部通过合页3连接,所述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能对底座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进行固定。所述底座状态指的是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垂直,整个显示装置通过底座组件2放置在柜体上;折叠状态则是液晶模组1背靠在底座组件2上,两者成平行状态,可通过壁挂的方式安装显示装置。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一般都含有轴承、轴套、限位机构等,而本技术只通过简单的合页来实现液晶模组的翻转,在需要固定的时候只需在对应的固定孔内插入螺栓即可,结构简单,同时牢靠稳定。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在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设有两组第一安装孔13,底座组件2的顶面设有两组第二安装孔25,所述合页3也包括两组,合页3的前翅与第一安装孔13相连,后翅与第二安装孔25相连。两组合页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左右两端,提高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连接的可靠性。在安装合页3时要确保液晶模组1是向后翻转,其背面可与底座组件2的顶面相贴合。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固定孔包括设置在液晶模组1背面的A孔11以及穿过底座组件2上的B孔21和C孔22,当显示装置呈折叠状态时,A孔11与B孔21相对应,可将A孔11设置成螺纹孔,只需在A孔11和B孔21内插入螺栓即可对折叠状态的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进行固定。在所述液晶模组1的背面中部还设有可拆卸的安装杆12,安装杆12通过其中部的固定孔14安装在液晶模组1背面,安装杆12的底部设有通孔,当显示装置呈底座状态时,该通孔与C孔22相对应,该通孔最好为螺纹孔,只需在该通孔和C孔22内插入螺栓即可对底座状态的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进行固定。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A孔11和B孔21可设置多组,均匀间隔设置,使连接点分散。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组件2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道沟槽23,所述音响位于沟槽23左侧,机芯板、电源板和TCON板位于沟槽23右侧,在沟槽23右侧设有两个底座槽24,所述合页3与底座组件2相连的一端固定在底座槽24内,当显示装置呈底座状态时,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刚好位于所述沟槽23内。底座组件2的结构设计,使得不管在哪种状态下,音响都不会被液晶模组1遮挡,同时保证了在底座状态下整个显示装置放置的稳定性。而沟槽23结构的设计,能对液晶模组1起到一定限位作用,同时提高底座状态下整个显示装置的整体性。上述沟槽结构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在折叠状态时,会出现图4所示的状态,在液晶模组1的底部与沟槽23之间会留下一道缺口,影响显示装置的整体性。因此,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底座槽24内还设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滑道4和可在滑道4内滑动的滑块5,所述滑道4固定在底座槽24内,滑动方向与底座组件2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合页3与滑块5固定连接。有了滑动组件,液晶模组1就能相对底座组件2做一定位移,达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使得液晶模组1的底部与沟槽23侧面接触,从而遮挡缺口,提高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性。所示滑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滑道4为燕尾槽,所述滑块5结构与燕尾槽相匹配。燕尾槽结构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使滑块5只能沿滑道4移动,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可靠。本技术将传统的整体式液晶电视改为液晶模组加底座组件的组合形式,并采用简单的合页对两者进行连接,使得整个显示装置可变换成折叠状态或底座状态,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机芯板、电源板、TCON板以及音箱,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与底座组件(2)的顶部通过合页(3)连接,所述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能对底座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机芯板、电源板、TCON板以及音箱,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与底座组件(2)的顶部通过合页(3)连接,所述液晶模组(1)和底座组件(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在固定孔内插入螺栓能对底座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模组(1)与底座组件(2)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液晶模组(1)的底部设有两组第一安装孔(13),底座组件(2)的顶面设有两组第二安装孔(25),所述合页(3)也包括两组,合页(3)的前翅与第一安装孔(13)相连,后翅与第二安装孔(25)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折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孔包括设置在液晶模组(1)背面的A孔(11)以及穿过底座组件(2)上的B孔(21)和C孔(22),当显示装置呈折叠状态时,A孔(11)与B孔(21)相对应,在所述液晶模组的背面中部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顾少明朱忠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