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燕飞专利>正文

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609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包括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控制盒、安装于吊臂液压棒内的液压传感器、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黄灯和绿灯,所述黄灯和绿灯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正面下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口,所述控制盒正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按键,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所述控制盒正面右上角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在吊机吊起集装箱后对集装箱的重量进行播报,使得司机在装载集装箱时对集装箱的重量进行合理分配。

An automatic voice broadcast device for empty and heavy container of container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重
,特别是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
技术介绍
吊机是起重机的通俗称呼,在船舶、设备、机械、模具等一系列重工产品有广泛的应用。在船舶或火车运输中,工作人员需通过吊机将集装箱放置在船舶或火车内,进行运输,但是现有技术中,吊机在吊起集装箱的过程中,司机无法得知集装箱是空箱还是放有物品的重箱,这样在吊起集装箱后司机不能够在放置集装箱进入船舶或火车内时,对集装箱的重量进行分配,会导致船舶或火车受力不均,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翻船或翻车,安全性低,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能够在吊机吊起集装箱后对集装箱的重量进行播报,使得司机在装载集装箱时对集装箱的重量进行合理分配。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控制盒、安装于吊臂液压棒内的液压传感器、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黄灯和绿灯,所述黄灯和绿灯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正面下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口,所述控制盒正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按键,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所述控制盒正面右上角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供电电源模块、语音模块、黄灯驱动电路、绿灯驱动电路、按键电路、显示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模块包括U1芯片、电阻R1、电容C3、V3.3端口、电容C4、电容C5、AIN0端口、DI2端口、DI1端口、YY2端口、YY1端口、SWCLK端口、SWDIO端口、KE3端口、KE2端口、KE1端口、SDA端口、SCL端口和SWD调试接口,所述U1芯片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1芯片的4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1芯片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一端与所述电容C4一端并联后与所述V3.3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U1芯片的6号引脚与所述AIN0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7号引脚与所述DI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8号引脚与所述DI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9号引脚与所述YY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0号引脚与所述YY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2引脚与所述SCL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3号引脚与所述SDA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4号引脚与所述KE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U1芯片的16号引脚与所述V3.3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7号引脚与所述KE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8号引脚与所述KE3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9号引脚与所述SWDIO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20号引脚与所述SWCLK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1号引脚与所述SWCLK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2号引脚与所述SWDIO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3号引脚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4号引脚与所述V3.3端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语音模块包括JP2插座、SPK扬声器、+5V端口、二极管D60、三极管Q60、电阻R60、继电器JDQ60、COM端口、J11端口、J12端口、J13端口、二极管D61、三极管Q61、电阻R61和继电器JDQ61,所述JP2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SPK扬声器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JP2插座的2号引脚与所述SPK扬声器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JP2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JP2插座的4号引脚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5号引脚、7号引脚和10号引脚均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6号引脚与所述J13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8号引脚与所述J12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9号引脚与所述J1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负极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0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0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0的一引脚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0的另一引脚与所述J1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60的集电区连接,所述三极管Q60的发射区接地,所述三极管Q60的基区与所述电阻R6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所述YY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负极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1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1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1的一引脚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1的另一引脚与所述J12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61的集电区连接,所述三极管Q61的发射区接地,所述三极管Q61的基区与所述电阻R6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所述YY2端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电源模块包括U10芯片、JP1插座、二极管D11、电源E10、电容C10、二极管D10、火线L10、电源E11、U11芯片、电容C11、电容C12、I01端口、KDI1端口和KDI2端口,所述JP1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KDI1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2号引脚与S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3号引脚与所述KDI2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4号引脚与所述S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5号引脚与所述I01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6号引脚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7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与所述电源E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10的另一端与所述JP1插座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源E10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E10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E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与所述U10芯片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U10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火线L10的一端连接,所述U10芯片的3号引脚与所述火线L10的另一端串联后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电源E11的一端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电源E11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U10芯片的4号引脚、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和8号引脚、电容C10的另一端、电源E10的另一端串联后均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U11芯片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串联后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2号引脚和所述电容C12一端串联后与所述V3.3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1号引脚、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串联后接地。进一步的,所述黄灯驱动电路包括U50芯片、二极管D50、二极管D51、电阻R50、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0,所述二极管D50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51的正极与所述KDI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51的正极与S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控制盒、安装于吊臂液压棒内的液压传感器、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黄灯和绿灯,所述黄灯和绿灯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正面下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口,所述控制盒正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按键,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所述控制盒正面右上角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供电电源模块、语音模块、黄灯驱动电路、绿灯驱动电路、按键电路、显示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控制盒、安装于吊臂液压棒内的液压传感器、安装于吊机驾驶室内的黄灯和绿灯,所述黄灯和绿灯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正面下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接线端口,所述控制盒正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按键,且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下方,所述控制盒正面右上角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供电电源模块、语音模块、黄灯驱动电路、绿灯驱动电路、按键电路、显示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U1芯片、电阻R1、电容C3、V3.3端口、电容C4、电容C5、AIN0端口、DI2端口、DI1端口、YY2端口、YY1端口、SWCLK端口、SWDIO端口、KE3端口、KE2端口、KE1端口、SDA端口、SCL端口和SWD调试接口,所述U1芯片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1芯片的4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1芯片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一端与所述电容C4一端并联后与所述V3.3端口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U1芯片的6号引脚与所述AIN0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7号引脚与所述DI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8号引脚与所述DI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9号引脚与所述YY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0号引脚与所述YY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2引脚与所述SCL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3号引脚与所述SDA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4号引脚与所述KE1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U1芯片的16号引脚与所述V3.3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7号引脚与所述KE2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8号引脚与所述KE3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19号引脚与所述SWDIO端口连接,所述U1芯片的20号引脚与所述SWCLK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1号引脚与所述SWCLK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2号引脚与所述SWDIO端口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3号引脚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SWD调试接口的4号引脚与所述V3.3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模块包括JP2插座、SPK扬声器、+5V端口、二极管D60、三极管Q60、电阻R60、继电器JDQ60、COM端口、J11端口、J12端口、J13端口、二极管D61、三极管Q61、电阻R61和继电器JDQ61,所述JP2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SPK扬声器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JP2插座的2号引脚与所述SPK扬声器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JP2插座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JP2插座的4号引脚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5号引脚、7号引脚和10号引脚均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6号引脚与所述J13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8号引脚与所述J12端口连接,所述JP2插座的9号引脚与所述J1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负极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0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0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0的一引脚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0的另一引脚与所述J1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0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60的集电区连接,所述三极管Q60的发射区接地,所述三极管Q60的基区与所述电阻R6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所述YY1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负极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1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JDQ61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1的一引脚与所述COM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JDQ61的另一引脚与所述J12端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61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61的集电区连接,所述三极管Q61的发射区接地,所述三极管Q61的基区与所述电阻R6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所述YY2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吊机空箱重箱自动语音播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模块包括U10芯片、JP1插座、二极管D11、电源E10、电容C10、二极管D10、火线L10、电源E11、U11芯片、电容C11、电容C12、I01端口、KDI1端口和KDI2端口,所述JP1插座的1号引脚与所述KDI1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2号引脚与S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3号引脚与所述KDI2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4号引脚与所述S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5号引脚与所述I01端口连接,所述JP1插座的6号引脚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JP1插座的7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与所述电源E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10的另一端与所述JP1插座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电源E10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源E10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E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与所述U10芯片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U10芯片的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火线L10的一端连接,所述U10芯片的3号引脚与所述火线L10的另一端串联后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电源E11的一端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电源E11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U10芯片的4号引脚、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和8号引脚、电容C10的另一端、电源E10的另一端串联后均与DGND模拟接地线连接;所述U11芯片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串联后与所述+5V端口连接,所述U11芯片的2号引脚和所述电容C12一端串联后与所述V3.3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翁燕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