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60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该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及MOS开关管,MOS开关管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和电子锁具电性连接,该MOS开关管用于控制电子锁具开锁。通过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两次电平转换,第二电平转换电路输出驱动MOS开关管导通的高电平信号,从而电子锁具所在电路导通,电子锁具正常工作实现开门。通过MOS开关管驱动电子锁具工作实现开门,相对传统使用继电器开门的开锁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占据空间少,节约空间。

A unlocking circuit of access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
本技术涉及门禁
,尤其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
技术介绍
门禁系统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传统的门禁系统中的开锁电路通常采用继电器控制电子锁具实现对门的开关控制。而开锁电路采用继电器使得电路整体的体积较大,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问题。提出一种电路体积较小的,较为轻便的门禁系统开锁电路。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该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前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第二电平转换电路,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前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前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及MOS开关管,MOS开关管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和电子锁具电性连接,该MOS开关管用于控制电子锁具开锁。进一步地,前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NPN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压以及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前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与前述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前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地,前述第一NPN管Q1的集电极与前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前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前述第一电阻R1的自由端与前述第一电压连接,前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位于前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进一步地,前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二PNP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压以及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前述第二PNP管Q2的基极与前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前述第二PNP管Q2的发射极与前述第二电压连接,前述第二PNP管Q2的集电极与前述第三电阻R3连接,前述第三电阻R3与前述第四电阻R4串联,前述第四电阻R4的自由端接地,前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位于前述第三电阻R3与前述第四电阻R4之间。进一步地,前述MOS开关管为N沟道MOS管,前述MOS开关管的栅极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前述MOS开关管的源极接地,该MOS开关管的漏极与前述电子锁具连接。进一步地,前述MOS开关管的漏极还连接有用于防止电路瞬间电流过大的第一肖特基二极管,前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阳极与前述MOS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前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与电子锁具连接。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两次电平转换,第二电平转换电路输出驱动MOS开关管导通的高电平信号,从而电子锁具所在电路导通,电子锁具正常工作实现开门。通过MOS开关管驱动电子锁具工作实现开门,相对传统使用继电器开门的开锁电路,本技术的门禁系统开锁电路体积小,占据空间少,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门禁系统开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门禁系统开锁电路-100;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MOS开关管-130;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11;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21;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第一电压-113;第二电压-123;第一肖特基二极管-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图1,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100,其中包括: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该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11与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11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21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及MOS开关管130,该MOS开关管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和电子锁具电性连接,该MOS开关管130用于控制电子锁具开锁。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包括第一NPN管Q1,第一电压113以及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与所述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所述第一电阻R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电压113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位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为10K欧姆,第二电阻R21K欧姆,所述第一电压113优选为12V直流电源。当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接收到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的高电平信号时,此时第一NPN管Q1满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因此所述第一NPN管Q1导通。又由于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串联分压作用,第二电阻R21分的电压较小。加之所述第一NPN管Q1的内阻较小,所述第一NPN管Q1上的分压相对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忽略不计,因此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包括第二PNP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压123以及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所述第二PNP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连接,所述第二PNP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压123连接,所述第二PNP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电阻R4串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自由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连接位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阻R3为1K欧姆,第四电阻R4为10K欧姆,所述第二电压123优选为12V直流电源。当所述第二PNP管Q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该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11)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n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21)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及/nMOS开关管(130),该MOS开关管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和电子锁具电性连接,该MOS开关管(130)用于控制电子锁具开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系统开锁电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该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11)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该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121)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120)用于对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及
MOS开关管(130),该MOS开关管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22)和电子锁具电性连接,该MOS开关管(130)用于控制电子锁具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系统开锁电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110)包括第一NPN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压(113)以及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
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与所述门禁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串联,所述第一电阻(R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电压(113)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112)位于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荣蔡辉张富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汇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