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和温度传感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42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和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一主体壳;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内置于所述主体壳中;一电线,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以及一第一硅树脂层和一环氧树脂层,在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提升了传感器的耐低温性能,提高了温度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了温度检测速度及准确性。

A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and a temperature sensing component for ice m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和温度传感组件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和温度传感组件。
技术介绍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目前,制冰机已在欧美国家得以广范普及,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制冰机制出的冰块,除了用于冰酒和冷饮外还广泛应用于对创伤的冰敷,它可以阻止伤口出血、减少外伤疼痛,甚至退烧也需要冰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由于制冰机制得的冰块主要用于餐饮和医疗,因此冰块的外观十分重要,制冰槽壳体的冷却速度及温度均一性是影响冰块外观的主要因素,完成制冰后一般会采用轻微加热使冰块顺利的倒出,这些功能均要求温度传感器具备较高的测温精度及测温速度。此外,倒冰时传感器线材与感温头会形成较大程度的扭转,而扭转时温度传感器所在区域温度较低。现有温度传感器在用于制冰机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在低温下扭转时电线绝缘层、封装材料变硬很容易出现开裂,甚至破损,使传感器密封性被破坏而引发失效;2、电线导体在低温下反复扭转发生断裂,从而失去测温功能;3、传感器装配时,感温核心热敏电阻头不在最佳测温点,使传感器测温准确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和温度传感组件,提升了传感器的耐低温性能,提高了温度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了温度检测速度及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一主体壳;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内置于所述主体壳中;一电线,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以及一第一硅树脂层和一环氧树脂层,在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置于所述主体壳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二硅树脂层进行填充。优选地,所述电线为硅胶电线。优选地,所述主体壳为硅胶壳,所述主体壳为8面体结构,所述主体壳上半部分为梯形台状,下半部分为长方体状,上半部表面与两个侧面形成110°-130°夹角,下半部两个侧面与上半部两个侧面形成140°-160°夹角,所述热敏电阻与下表面贴合形成侧面导热结构。优选地,所述主体壳前端设置了一限位块,所述热敏电阻与抵住限位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包括:一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一主体壳;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内置于所述主体壳中;一电线,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以及一第一硅树脂层和一环氧树脂层,在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以及二金属端子和一端子塑壳,其中所述电线的另一端通过压接所述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装配于所述端子塑壳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使用外被为硅橡胶的电线与热敏电阻连接,使用硅树脂与环氧树脂进行包覆,并使用硅树脂将包裹后产品固定于硅胶壳体中,硅胶外壳、硅胶电线及封装硅胶为相似材质物料,根据相似相容原理,三者之间具有优良的粘接效果,因此传感器防潮性能好,此外硅胶在低温下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感温头与线体扭转时起到了很好的缓冲,大幅提升了传感器的耐低温性能。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电线绝缘皮为硅橡胶,电线导体为35股镀锡铜丝绞合,镀锡铜丝单根线径为0.08mm,铜丝内部增加了纤维防弹丝,提升了温度传感器低温抗扭性能。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温度传感器感温壳体设置有热敏电阻限位部分,传感器安装时壳体与制冰槽壳体边缘平齐,使热敏电阻处于最佳测温点,提高了温度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本技术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采用单向侧面导热结构,热敏电阻贴合的侧面与制冰机槽测温点平面完全贴合,提高了温度检测速度及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所述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包括一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一主体壳1和一热敏电阻2及与热敏电阻2连接的一电线6。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组件还包括一第一硅树脂层3和一环氧树脂层4。具体地,在所述热敏电阻2与所述电线6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3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4,包裹所述环氧树脂4的所述热敏电阻2内置于所述主体壳1中,所述热敏电阻2与所述主体壳1侧面平贴并抵住底部,所述主体壳1中填充所述第一硅树脂层3,进一步优化上述温度传感组件,所述热敏电阻2与所述电线6焊接后采用所述第一硅树脂3包覆,并在100℃鼓风烘箱内固化30分钟,然后用包封所述环氧树脂4进行二次包裹,在100℃鼓风烘箱内固化180分钟,最后将包裹后所述热敏电阻2置于所述主体壳1的腔体内,使用一第二硅树脂层5进行填充,在100℃鼓风烘箱内固化2H,电线6的外被、填充树脂及外壳均为硅胶材质,大幅提升了传感器的密封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线6为硅胶电线,使用0.08mm镀锡铜丝作为导体的绞合线,本技术电线铜丝规格为35*0.08mm,并在绞合铜丝内增加了防弹丝,提高了电线的低温抗弯折性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壳1为硅胶壳,所述主体壳1为8面体结构,所述主体壳1上半部分为梯形台状,下半部分为长方体状,上半部表面与两个侧面形成110°~130°夹角,下半部两个侧面与上半部两个侧面形成140°~160°夹角,热敏电阻与下表面贴合形成侧面导热结构,传感器下表面与制冰机承冰壳底部贴合,感温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提升了测温速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壳1前端设置了9mm±0.2mm长的限位块,所述热敏电阻2与抵住限位块,传感器安装时所述主体壳1底部与承冰槽边沿平齐,方便传感器安装,此外所述热敏电阻2头部刚好处于测温点,提高了温度测量准确性。所述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包括有二金属端子7和一端子塑壳8,所述电线6另一端连接两枚金属端子7,所述金属端子7装配在所述端子塑壳8中。接续上述结构,所述电线6的另一端通过端子压着机压接金属端子7,所述金属端子7装入所述端子塑壳8中,所述端子塑壳8与制冰机温控系统端口连接。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温度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体壳,所述主体壳为硅胶壳,所述主体壳为8面体结构,所述主体壳上半部分为梯形台状,下半部分为长方体状,上半部表面与两个侧面形成110°-130°夹角,下半部两个侧面与上半部两个侧面形成140°-160°夹角;/n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内置于所述主体壳中,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主体壳下半部表面贴合形成侧面导热结构;/n一电线,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为硅胶电线;以及/n一第一硅树脂层和一环氧树脂层,在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所述热敏电阻置于所述主体壳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二硅树脂层进行填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温度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壳,所述主体壳为硅胶壳,所述主体壳为8面体结构,所述主体壳上半部分为梯形台状,下半部分为长方体状,上半部表面与两个侧面形成110°-130°夹角,下半部两个侧面与上半部两个侧面形成140°-160°夹角;
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内置于所述主体壳中,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主体壳下半部表面贴合形成侧面导热结构;
一电线,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为硅胶电线;以及
一第一硅树脂层和一环氧树脂层,在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电线连接处先后包裹所述第一硅树脂层和包封所述环氧树脂,所述热敏电阻置于所述主体壳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二硅树脂层进行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传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前端设置了一限位块,所述热敏电阻与抵住限位块。


3.一种制冰用温度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温度传感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伟贾燕吴关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