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锐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373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包括电子雷管组件、脚线组件,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通过锁紧螺帽可拆卸连接;电子雷管组件包括基础雷管、点火药头、电子芯片,点火药头套接在基础雷管内,电子芯片的前端套接在基础雷管内并与点火药头焊接,电子芯片的后端与脚线组件连接;脚线组件包括端子支架、电池模组、脚线外壳;端子支架的前端电子芯片连接,端子支架的后端嵌接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设置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穿入端子支架内与电子芯片电性连接,电池模组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通过通讯导线连接快速线夹;电子芯片与端子支架通过锁紧螺帽连接。

A digital electronic detonator powered b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
本技术涉及民爆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浅孔爆破、井巷掘进爆破、基桩孔爆破、隧道爆破、边坡爆破以及相邻炮孔间距较小的爆破环境中,使用的数码电子雷管;目前的电子雷管采用的主要是电容储能及给数码供电的方式,因基础雷管体的结构限制,导致数码芯片采用的电容容量有限;在爆破的过程中,通讯主线炸断后,后爆炸的数码电子雷管执行工作仅由储能元件电容所储存的能量来供数码电子雷管工作。然而先爆炸药产生的地震波,冲击波,超声振动,电磁波等,引发了后续电子雷管芯片的MCU停摆或短暂丧失工作能力。爆破的地震波,冲击波,超声振动,电磁干扰过后,即使MCU恢复正常,但电容的储能已不能支持MCU工作,或电容的能量不足以支持点火药头所需的能量,这种状况经常导致部分炮孔拒爆,引起盲炮产生,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和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所述数码电子雷管包括电子雷管组件、脚线组件,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通过锁紧螺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雷管组件包括基础雷管、点火药头、电子芯片,点火药头套接在基础雷管内,电子芯片的前端套接在基础雷管内并与点火药头焊接,电子芯片的后端与脚线组件连接;所述脚线组件包括端子支架、电池模组、脚线外壳、通讯导线、快速线夹;端子支架的前端套接在电子芯片后端外侧,端子支架外侧设置有连接螺纹,端子支架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环且端子支架的限位环嵌接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设置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穿入端子支架内与电子芯片电性连接,电池模组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穿过脚线外壳后与通讯导线的一端连接,通讯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快速线夹;所述电子芯片与脚线组件连接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径大于锁紧螺帽左端内径,锁紧螺帽套接在连接环左侧且锁紧螺帽右端通过连接螺纹与端子支架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芯片包括PCBA电路板、芯片外壳,PCBA电路板安装在芯片外壳内,PCBA电路板的两端均伸出芯片外壳;芯片外壳的左端套接在基础雷管内,芯片外壳的右端嵌接在端子支架内,芯片外壳的右端外侧一体成型有连接环,PCBA电路板的左端与点火药头焊接,PCBA电路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一金手指焊盘、第二金手指焊盘,第一金手指焊盘与电池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二金手指焊盘与第一通讯线端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外壳右端套接有防水胶圈,当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连接后防水胶圈位于连接环与端子支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连接端子、电池上支架、电池下支架、电池、第一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电池上支架与电池下支架卡扣连接构成一个中空腔体,电池放置在中空腔体内,电池上支架前端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子,电池下支架前端设置有第一通讯线端子,电池下支架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电池连接端子、第一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均与电池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可拆卸连接的设计,将电池模块与电子雷管的生产,存储,运输分离,解决了电子雷管长时间带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及传统电容式电子雷管的拒爆问题,利于电子数码电子雷管的推广;2、传统电容式电子雷管采用的通讯方法为半双工异步通讯,还需要具备给电容充电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将电池模组给电子芯片供电,实现了基础雷管的电能需求,通讯导线仅需解决通讯的问题就可以了,该设计增加了电子雷管在爆破应用现场的通讯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基础雷管与脚线组件相分离的设计,有利于基础雷管的蜂窝状陈列包装,存储空间相比现有带脚线的电子雷管来说所占空间大大减小,便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并且加上一定包装保护后,大大提高电子雷管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图;图3为电子雷管组件的装配结构图;图4为电子芯片的装配结构图;图5为脚线组件的装配结构图;图6为电池模组的装配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包括电子雷管组件2、脚线组件,电子雷管组件2与脚线组件通过锁紧螺帽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雷管组件2包括基础雷管21、点火药头22、电子芯片23,点火药头22套接在基础雷管21内,电子芯片23的前端套接在基础雷管21内并与点火药头22焊接,电子芯片23的后端与脚线组件连接;所述脚线组件包括端子支架31、电池模组32、脚线外壳33、通讯导线34、快速线夹35;端子支架31的前端套接在电子芯片23后端外侧,端子支架31外侧设置有连接螺纹,端子支架3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环311且端子支架31的限位环311嵌接在脚线外壳33内,电池模组32设置在脚线外壳33内,所述电池模组32包括电池连接端子321、电池上支架322、电池下支架325、电池323、第一通讯线端子326、第二通讯线端子324,电池上支架322与电池下支架325卡扣连接构成一个中空腔体,电池323放置在中空腔体内,电池上支架322前端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子321,电池下支架325前端设置有第一通讯线端子326,电池下支架325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324,电池连接端子321、第一通讯线端子326、第二通讯线端子324均与电池323电性连接;电池连接端子321和第一通讯线端子326穿入端子支架31内与电子芯片23电性连接,第二通讯线端子324穿过脚线外壳33后与通讯导线34的一端连接,通讯导线34的另一端连接快速线夹35;所述电子芯片23与脚线组件连接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连接环233,连接环233的外径大于锁紧螺帽1左端内径,锁紧螺帽1套接在连接环233左侧且锁紧螺帽1右端通过连接螺纹与端子支架31相连接。所述电子芯片23包括PCBA电路板231、芯片外壳232,PCBA电路板231安装在芯片外壳232内,PCBA电路板231的两端均伸出芯片外壳232;芯片外壳232的左端套接在基础雷管21内,芯片外壳232的右端嵌接在端子支架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电子雷管包括电子雷管组件、脚线组件,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通过锁紧螺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雷管组件包括基础雷管、点火药头、电子芯片,点火药头套接在基础雷管内,电子芯片的前端套接在基础雷管内并与点火药头焊接,电子芯片的后端与脚线组件连接;所述脚线组件包括端子支架、电池模组、脚线外壳、通讯导线、快速线夹;端子支架的前端套接在电子芯片后端外侧,端子支架外侧设置有连接螺纹,端子支架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环且端子支架的限位环嵌接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设置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穿入端子支架内与电子芯片电性连接,电池模组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穿过脚线外壳后与通讯导线的一端连接,通讯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快速线夹;所述电子芯片与脚线组件连接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径大于锁紧螺帽左端内径,锁紧螺帽套接在连接环左侧且锁紧螺帽右端通过连接螺纹与端子支架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电子雷管包括电子雷管组件、脚线组件,电子雷管组件与脚线组件通过锁紧螺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雷管组件包括基础雷管、点火药头、电子芯片,点火药头套接在基础雷管内,电子芯片的前端套接在基础雷管内并与点火药头焊接,电子芯片的后端与脚线组件连接;所述脚线组件包括端子支架、电池模组、脚线外壳、通讯导线、快速线夹;端子支架的前端套接在电子芯片后端外侧,端子支架外侧设置有连接螺纹,端子支架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环且端子支架的限位环嵌接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设置在脚线外壳内,电池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电池连接端子和第一通讯线端子穿入端子支架内与电子芯片电性连接,电池模组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通讯线端子,第二通讯线端子穿过脚线外壳后与通讯导线的一端连接,通讯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快速线夹;所述电子芯片与脚线组件连接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径大于锁紧螺帽左端内径,锁紧螺帽套接在连接环左侧且锁紧螺帽右端通过连接螺纹与端子支架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池供电的数码电子雷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
申请(专利权)人:张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