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7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包括与室外机连接的连接端(6);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设有电控盒(3),另一端设有新风装置(7);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相连通的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所述进风腔(12)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2)端部的相邻位置;所述风机模块(11)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外部,且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顶部;所述风机模块(11)包括朝向空调室内机(1)前侧的新风出风口(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新风装置中的风机模块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顶部,不占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空间,有利于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尺寸。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属于空调的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当工业飞速发展,人口极速增长,繁华背后潜伏着一场环境与人类的危机,空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城市中生活的人们,70%以上的时间需在室内度过。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远超室外:雾霾天气室外脏空气通过门窗进入室内,室内装饰材料、油漆以及家具等不断散发出有毒气体在室内聚集,二手烟以及厨房油烟污染等,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严重5倍以上。为此,现有技术中设置新风空调一体机,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调温和清洁处理,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目前,现有挂机新风装置大多设置在室内机的端部,并完全位于室内机的内部,现有的新风装置占用室内机的端部空间,在保证新风送风量的结构设置下导致室内机长度偏长,不利于控制室内机的尺寸。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与室外机连接的连接端;换热器的连接端一侧设有电控盒,另一端设有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相连通的风机模块和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端部的相邻位置;所述风机模块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外部,且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所述风机模块包括朝向空调室内机前侧的新风出风口。优选的,所述进风腔底部设有新风管接头,所述新风管接头能够连接新风管。优选的,所述新风管接头向空调室内机的后侧倾斜。优选的,所述进风腔包括位于其顶部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顶部形成新风连通口。优选的,所述连接腔由下至上呈渐扩式。优选的,所述风机模块包括新风吸入口;所述新风吸入口与新风连通口相连。优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远离换热器连接端一侧的侧端板,所述侧端板与换热器端部之间形成容置进风腔的容纳腔。优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顶部设有与新风连通口相对应的通风口;所述新风吸入口通过通风口与进风腔上的新风连通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新风装置位于进风口的相邻位置。优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及与该底座相结合的壳体,所述壳体与底座共同限定出容置电控盒的安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将新风装置中的风机模块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顶面,不占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空间,有利于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尺寸,减少新风装置对空调室内机的尺寸影响;同时将新风装置的新风出风口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侧,以引导新风吹向室内机的前面,有利于新风在室内的扩散,提高了用户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进风腔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进风腔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风机模块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换热器2;电控盒3;进风口4;出风口5;连接端6;新风装置7;侧端板8;容纳腔9;通风口10;风机模块11;进风腔12;新风连通口13;新风吸入口14;新风出风口15;新风管接头16;连接腔17;底座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图10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1包括电控盒3、换热器2、底座18及与该底座18相结合的壳体。所述空调室内机1顶部设有进风口4,所述空调室内机1前下侧设出风口5。所述换热器2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换热器2包括连接端6,所述空调室内机1换热器2的铜管与室外机的换热器铜管相连接的接口均位于连接端6。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的连接端6设于空调室内机1的右端;所述壳体与底座18共同限定出容置电控盒3的安装腔,所述电控盒3安装在底座18上,且位于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所述电控盒3与底座18之间通过螺钉、卡扣结构等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作为已知技术,电控盒3具有容置空调器的电控元件的内腔,通过导线将电控盒3内的电控元件与分布在空调室内机1各处的用电设备(比如导风板驱动电机、显示灯电路板等)相连。所述空调室内机1包括新风装置7,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所述进风腔12安装于壳体内,且所述进风腔12顶部设有与之相连通的风机模块11。其中,所述进风腔12位于所述蒸发器2远离连接端6的一侧。即所述进风腔12与电控盒3分居于换热器2的两相对端。另外,所述风机模块11位于进风腔12顶部。所述风机模块11位于空调室内机1顶部的进风口4的相邻位置,以有效限制空调室内机1的长度尺寸,同时确保不遮挡进风口4。以上将风机模块11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的顶面,不占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空间,有利于控制空调室内机的尺寸。且相同空调室内机长度下,本技术方案的进风腔12和风机模块11的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大,有利于增大新风量、降低噪音。所述空调室内机1包括远离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的侧端板8,所述侧端板8与蒸发器2远离连接端6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并于侧端板8与所述换热器2远离连接端6的端部之间形成容置进风腔12的容纳腔9。所述空调室内机1顶部与容纳腔9相对应的区域设通风口10。所述进风腔12顶部设有新风连通口13;所述进风腔12顶部的新风连通口13与通风口10相对应。所述风机模块11包括新风吸入口14和新风出风口15;所述新风吸入口14通过通风口10与进风腔12上的新风连通口13相连通,以连通进风腔12与风机模块11。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15设置于空调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与室外机连接的连接端(6);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设有电控盒(3),另一端设有新风装置(7);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相连通的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所述进风腔(12)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2)端部的相邻位置;所述风机模块(11)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外部,且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顶部;所述风机模块(11)包括朝向空调室内机(1)前侧的新风出风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与室外机连接的连接端(6);换热器(2)的连接端(6)一侧设有电控盒(3),另一端设有新风装置(7);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相连通的风机模块(11)和进风腔(12);所述进风腔(12)安装于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器(2)端部的相邻位置;所述风机模块(11)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外部,且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顶部;所述风机模块(11)包括朝向空调室内机(1)前侧的新风出风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12)底部设有新风管接头(16),所述新风管接头(16)能够连接新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接头(16)向空调室内机(1)的后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12)包括位于其顶部的连接腔(17),所述连接腔(17)顶部形成新风连通口(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