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14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与第二碳素纤维层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的第三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第二碳素纤维层和第三碳素纤维层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RTP管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An antistatic RTP tube with strong structural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
技术介绍
管道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气、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农业灌溉以及水力工程等领域中。目前的防静电管道强度较低、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较短,不适合在长时间、远距离输送作业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好的防静电RTP管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与第二碳素纤维层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的第三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第二碳素纤维层和第三碳素纤维层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沿RTP管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的个数为奇数个。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的厚度比依次为6~8∶3~5∶12~15。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外壁设有环氧树脂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管材主体由内之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在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内均设有碳素纤维层,并在碳素纤维层的表面均设有纳米银镀层,纳米银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采用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管道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可以将内层的静电导向外层,达到除静电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第一橡胶层;11-第一碳素纤维层;12-碳纤维毡导电层;2-聚氨酯发泡层;21-第三碳素纤维层;3-第二橡胶层;31-第二碳素纤维层;32-环氧树脂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与第二碳素纤维层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的第三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第二碳素纤维层和第三碳素纤维层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管材主体由内之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在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内均设有碳素纤维层,并在碳素纤维层的表面均设有纳米银镀层,纳米银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采用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管道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可以将内层的静电导向外层,达到除静电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沿RTP管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的个数为奇数个。从上述描述可知,奇数个的纤维层在增强管材径向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管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的厚度比依次为6~8∶3~5∶12~15。从上述描述可知,这样设计在保证管道的强度的同时,节省了用料,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外壁设有环氧树脂涂层。从上述描述可知,环氧树脂涂层起到防腐、耐磨、抗老化的作用。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1、聚氨酯发泡层2和第二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1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11,所述第二橡胶层3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31,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11与第二碳素纤维层31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2的第三碳素纤维层21,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11、第二碳素纤维层31和第三碳素纤维层21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1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12。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1、聚氨酯发泡层2和第二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1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11,所述第二橡胶层3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31,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11与第二碳素纤维层31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2的第三碳素纤维层21,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11、第二碳素纤维层31和第三碳素纤维层21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1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12。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21沿RTP管本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21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第三碳素纤维层21的个数为奇数个。所述第一橡胶层1、聚氨酯发泡层2和第二橡胶层3的厚度比依次为6~8∶3~5∶12~15。所述第二橡胶层3的外壁设有环氧树脂涂层3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管材主体由内之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在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内均设有碳素纤维层,并在碳素纤维层的表面均设有纳米银镀层,纳米银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采用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管道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可以将内层的静电导向外层,达到除静电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其特征在于,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n所述第一橡胶层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与第二碳素纤维层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的第三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第二碳素纤维层和第三碳素纤维层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其特征在于,包括RTP管本体,所述RTP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层、聚氨酯发泡层和第二橡胶层;
所述第一橡胶层内设有第一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内设有第二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与第二碳素纤维层之间沿RTP管本体的基面设有贯通聚氨酯发泡层的第三碳素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素纤维层、第二碳素纤维层和第三碳素纤维层的表面设有纳米银镀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内壁设有碳纤维毡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性强的防静电RTP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晨光福建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