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09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包括起到支撑振源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初步减震的一级缓冲减震机构,且一级缓冲减震机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振源所产生的冲击力再次进行削减的二级缓冲减震机构。实现对震动或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两级缓冲作用,一级缓冲作用可以小幅度的削减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而二级缓冲作用可以大幅度的削减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两级缓冲同时作用,会对构件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避免了因缓冲减震组件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使得两个物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依然会发生轻微的损伤的问题;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缓冲减震组件的实用性能。

A cushion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减震组件
本技术涉及减震
,具体是一种缓冲减震组件。
技术介绍
缓冲的字面意思是减缓冲击力,当两种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为了保护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或构件不受损伤,往往会在这两个物体或构件之间增加一个缓冲装置;减震,即减少震动,和缓冲的意思大致相同。而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缓冲减震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当需要保护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冲击力时,缓冲减震组件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使得两个物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依然会发生轻微的损伤,造成该物体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缓冲减震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减震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缓冲减震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当需要保护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冲击力时,缓冲减震组件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使得两个物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依然会发生轻微的损伤,造成该物体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包括起到支撑振源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初步减震的一级缓冲减震机构,且一级缓冲减震机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振源所产生的冲击力再次进行削减的二级缓冲减震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盒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橡胶体、承压板和立柱,所述盒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腔体,且盒体的内部靠近第一腔体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靠近第二腔体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设置有橡胶体,所述橡胶体的上表面均通过强力胶粘合连接有承压板的支撑面,所述承压板的受力面与立柱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共开设有三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通孔,三个通孔分别对应三个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贯穿通孔的内部,并且与固定板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靠近盒体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套接有起到限位作用的套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缓冲减震机构包括承压底座、伸缩杆、均压板、第一缓冲弹簧、导轨、滑套、第二缓冲弹簧和连接件,所述承压底座的上表面以竖直中线为基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均压板,且伸缩杆伸缩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两个对称的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部以竖直中线为基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滑套,且导轨的外表面靠近滑套的一侧位置处套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滑套和第二缓冲弹簧均可在导轨上进行滑动,所述均压板与滑套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冲击力的连接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三个转轴和两根传动杆,其中,三个转轴分为一个大转轴和两个小转轴,大转轴的固定端与均压板的下表面通过螺栓相连接,且大转轴的活动端以中心点为基点分别与两根传动杆的一端相连接,两根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小转轴的活动端相连接,两个小转轴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滑套的顶部表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开设有便于连接振源的孔洞,所述承压底座的四个拐角处也同样开设有用于安装的螺栓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体与均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且螺栓呈矩形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实现对震动或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两级缓冲作用,一级缓冲作用可以小幅度的削减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而二级缓冲作用可以大幅度的削减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两级缓冲同时作用,会对构件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避免了因缓冲减震组件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使得两个物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依然会发生轻微的损伤,造成该物体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的问题;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缓冲减震组件的实用性能,让缓冲减震组件更加适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保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级缓冲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二级缓冲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01、盒体;202、第一腔体;203、第二腔体;204、第三腔体;205、橡胶体;206、承压板;207、立柱;3、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01、承压底座;302、伸缩杆;303、均压板;304、第一缓冲弹簧;305、导轨;306、滑套;307、第二缓冲弹簧;308、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包括起到支撑振源的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初步减震的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且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振源所产生的冲击力再次进行削减的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碰撞或震动所产生的冲击力第一时间会作用在与振源相互接触的固定板1上,而固定板1自身不能对冲击力进行削减作用,从而固定板1会将该冲击力传递给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形成一级缓冲作用,对冲击力初步进行削减处理,余下的冲击力,会继续作用在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上,形成二级缓冲作用,对冲击力再次进行大幅度削减处理。请参阅图3,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包括盒体201、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第三腔体204、橡胶体205、承压板206和立柱207,盒体20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腔体202,且盒体201的内部靠近第一腔体202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腔体203,第一腔体202的内部靠近第二腔体20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三腔体204,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以及第三腔体204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设置有橡胶体205,橡胶体205的上表面均通过强力胶粘合连接有承压板206的支撑面,承压板206的受力面与立柱207的底端相接触,盒体201的上表面共开设有三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通孔,三个通孔分别对应三个立柱207,立柱207的顶端贯穿通孔的内部,并且与固定板1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207的底部靠近盒体201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套接有起到限位作用的套环,固定板1会将冲击力传递给立柱207,此时立柱207受力后,直接作用在承压板206上,再有承压板206将该冲击力传递给橡胶体205的内部,从而形成一级缓冲作用,对冲击力进行部分削减。请参阅图4,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包括承压底座301、伸缩杆302、均压板303、第一缓冲弹簧304、导轨305、滑套306、第二缓冲弹簧307和连接件308,承压底座301的上表面以竖直中线为基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伸缩杆302,伸缩杆302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均压板303,且伸缩杆302伸缩端的外表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缓冲弹簧304,两个对称的伸缩杆302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305,导轨305的外部以竖直中线为基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滑套306,且导轨305的外表面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包括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且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起到支撑振源的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初步减震的振源所产生的冲击力再次进行削减的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包括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且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对起到支撑振源的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初步减震的振源所产生的冲击力再次进行削减的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缓冲减震机构(2)包括盒体(201)、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第三腔体(204)、橡胶体(205)、承压板(206)和立柱(207),所述盒体(20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腔体(202),且盒体(201)的内部靠近第一腔体(202)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腔体(203),所述第一腔体(202)的内部靠近第二腔体(20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三腔体(204),所述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以及第三腔体(204)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设置有橡胶体(205),所述橡胶体(205)的上表面均通过强力胶粘合连接有承压板(206)的支撑面,所述承压板(206)的受力面与立柱(207)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盒体(201)的上表面共开设有三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通孔,三个通孔分别对应三个立柱(207),所述立柱(207)的顶端贯穿通孔的内部,并且与固定板(1)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07)的底部靠近盒体(201)的内部顶端位置处套接有起到限位作用的套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缓冲减震机构(3)包括承压底座(301)、伸缩杆(302)、均压板(303)、第一缓冲弹簧(304)、导轨(305)、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派诺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