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07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部固定带,组装于一摇杆上,包括有一固定带、一滑臂及一阻尼,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还具有向下凸伸所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滑臂与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滑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壁处设有凹陷形成且相互卡合的沟槽,所述沟槽围设有一容置面;所述阻尼置于所述容置面上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藉由将所述阻尼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使得所述阻尼被所述限位壁包覆住,以使所述阻尼被限制在所述容置面上及容置空间中,当所述固定带及所述滑臂经过多次的枢转后,因所述阻尼受到所述限位壁的限制,故不会变形或移位,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部固定带能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依然保持其功能及外观。

Hand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部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部固定带,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的枢转部位的手部固定带。
技术介绍
习知的手部固定带组装于一摇杆上,所述手部固定带由一固定带、一阻尼及一滑臂组成,所述阻尼组装于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滑臂之间,以形成一可枢转也可固定住的枢转部位。然而,所述习知的手部固定带上的枢转部位经过多次的枢转后,所述阻尼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变形而外露,进而影响外观及功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部固定带,使得所述枢转部位之外观及功能能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模组化的按键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手部固定带,组装于一摇杆上,其特征包括有:包含一固定带、一滑臂及一阻尼;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还具有向下凸伸所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滑臂与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滑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壁处设有凹陷形成且相互卡合的沟槽,所述沟槽围设有一容置面;所述阻尼置于所述容置面上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壁为一环形壁,所述沟槽为一环形沟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壁环绕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周边,所述滑臂具有一第二固定孔,所述沟槽围绕于第二固定孔的周边,所述阻尼开设有一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相互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进一步具有一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上固定件及一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下固定件具有一向上凸伸形成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具有一上下贯穿所形成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对应所述固定部而设,所述下固定件由下往上穿过连通之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三固定孔,再将所述上固定件之所述固定部装设进所述固定槽中,如此将所述上固定件及所述下固定件相互固定,进而将所述固定带、所述阻尼及所述滑臂组合。如上所述,本技术手部固定带藉由将所述阻尼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使得所述阻尼被所述限位壁包覆住,以使所述阻尼被限制在所述容置面上及容置空间中,当所述固定带及所述滑臂经过多次的枢转后,因所述阻尼受到所述限位壁的限制,故不会变形或移位,使得本技术手部固定带能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依然保持其功能及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部固定带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手部固定带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手部固定带之第一实施例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手部固定带之第一实施例之IV—IV线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手部固定带100固定带1连接部11第一固定孔111第一凸块112容置空间113滑臂2第二固定孔21沟槽22容置面23外接固定孔24阻尼3第三固定孔31固定组件4上固定件41固定部411下固定件42凸台421固定槽42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之手部固定带100包括一固定带1、一滑臂2、一阻尼3及一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带1的一端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上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111,所述连接部1还具有向下凸伸所形成的限位壁112,所述限位壁112环绕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11的周边,所述限位壁112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13。具体地,所述限位壁112为一环形壁。所述滑臂2与所述固定带1相连接,所述滑臂2具有一第二固定孔21,所述第二固定孔21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111而设,所述滑臂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壁112处设有凹陷形成且相互卡合的沟槽22,所述沟槽22围绕于第二固定孔21的周边。具体地,所述沟槽22为一环形沟槽。所述沟槽22围设有一容置面23,所述滑臂2还具有至少一外接固定孔24,所述外接固定孔24用以连接于摇杆上。所述阻尼3置于所述容置面23上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3中,具体地,所述阻尼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阻尼3开设有一第三固定孔31,所述第三固定孔31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111而设。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一上固定件41及一下固定件42,所述上固定件41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固定部411,所述下固定件42具有一向上凸伸形成的凸台421,所述凸台421的上表面具有一上下贯穿所形成的固定槽422,所述固定槽422对应所述固定部411而设,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4为铆钉组。组装时,所述阻尼3置于所述容置面23上,再将所述固定带1之所述限位壁112装设于所述滑臂2之所述沟槽22中,此时,所述阻尼3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3中,所述第一固定孔111、所述第三固定孔31及所述第二固定孔21相互连通,并将所述下固定件42由下往上穿过连通之所述第一固定孔111、所述第三固定孔31及所述第二固定孔21,再将所述上固定件4之所述固定部411装设进所述固定槽422中,如此将所述上固定件41及所述下固定件42相互固定,进而将所述固定带1、所述阻尼3及所述滑臂2组合。本技术手部固定带100是装设于一摇杆(图中未示)上,当使用者手持摇杆时,所述固定带1包覆住使用者的手,将使用者的手得以稳固在摇杆上。所述滑臂2连接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摇杆,所述滑臂2藉由所述固定组件4与所述固定带1相连结以形成一枢纽结构,使得所述固定带1成为一可活动的部件。藉由调整固定带1的位置,能符合不同使用者的手形。故当使用者调整所述固定带1的位置时,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藉由所述固定组件4相连结的部位会产生枢转,此时,设置于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之间的所述阻尼3,能提供一静摩擦力及一动摩擦力,该静摩擦力能使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于枢转后完成定位,当使用者调整所述固定带1的位置时,该动摩擦力不会对影响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进行枢转。而所述阻尼3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3中,使得所述阻尼3被所述限位壁112包覆住,以使所述阻尼3被限制在所述容置面23上及容置空间113中,当使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经过多次的枢转后,所述阻尼3受到所述限位壁112的限制,故不会变形或移位,使得本技术手部固定带100能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依然保持其功能及外观。承上所述,本技术手部固定带100藉由将所述阻尼3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3中,使得所述阻尼3被所述限位壁112包覆住,以使所述阻尼3被限制在所述容置面23上及容置空间113中,当所述固定带1及所述滑臂2经过多次的枢转后,因所述阻尼3受到所述限位壁112的限制,故不会变形或移位,使得本技术手部固定带100能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依然保持其功能及外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部固定带,组装于一摇杆上,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固定带、一滑臂及一阻尼;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还具有向下凸伸所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滑臂与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滑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壁处设有凹陷形成且相互卡合的沟槽,所述沟槽围设有一容置面;所述阻尼置于所述容置面上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固定带,组装于一摇杆上,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固定带、一滑臂及一阻尼;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一向外凸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还具有向下凸伸所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滑臂与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滑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限位壁处设有凹陷形成且相互卡合的沟槽,所述沟槽围设有一容置面;所述阻尼置于所述容置面上并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壁为一环形壁,所述沟槽为一环形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壁环绕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周边,所述滑臂具有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仕曾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