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4755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6:32
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包括有第一、第二换热器组;初馏塔或闪蒸塔;常压炉、常压塔、减压炉和减压塔;第一和/或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器为缠绕管式换热器,各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第一、第二壳程接管;第一管板、管板;第一、第二管箱;换热管;换热管沿着壳程筒体的轴向从内而外螺旋盘绕成多层螺旋管,同一层螺旋管由多根换热管绕成;第一、第二管箱分别有N个,各第一管箱独立分布在第一管板上;各第二管箱独立分布在第二管板上;同一层螺旋管中的换热管分成N组,每组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分布在各自对应的第一、第二管箱中;N为≥1的自然数。本申请能简单、快速地应对出问题的换热设备。

An atmospheric and vacuum heat exchange system with wound 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炼油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常减压换热系统一般具有常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装置及换热装置,主要包括有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工序。目前常减压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装置多选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普通换热器,这些普通换热器所需的数量多,且配管复杂、占地面积大。如申请号为CN201610978721.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基于清晰切割的常减压高效节能深拔工艺》(申请公布号为CN107057747A)公开的工艺,其采用的装置包括有若干个换热器、两个闪蒸塔、常压炉、常压塔、减压炉、减压塔,一段换热后原油通过闪蒸塔底增加深拔提馏塔板将闪蒸塔底油中低于初馏进料前馏分降到小于1-3%,二段换热后闪蒸塔底油通过常压炉前增加闪蒸塔将初馏塔底油中低于初馏进料温度前馏分含量降到小于3-5%,然后依次通过常压炉、常压塔、减压炉、减压塔,得到不同组分的油品。该工艺能清晰切割原油,但其采用的换热器为普通换热器,换热效率低,且装置中需要设置两个闪蒸塔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包括有用于对原油进行一次换热的第一换热器组;与第一换热器组末端的原油输出端相连接的初馏塔(4)或闪蒸塔;与初馏塔(4)或闪蒸塔的底部相连用于对原油初馏后得到的初底油或闪底油进行二次换热的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二换热器组末端的初底油或闪底油输出端依次相连的常压炉(5)、常压塔(6)、减压炉(7)和减压塔(8),所述初馏塔(4)或闪蒸塔或/和常压塔(6)或/和减压塔(8)出来的油分按照所需工况与上述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相连,以加热上述原油,加热上述初底油或闪底油;/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和/或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器为缠绕管式换热器,各缠绕管式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包括有用于对原油进行一次换热的第一换热器组;与第一换热器组末端的原油输出端相连接的初馏塔(4)或闪蒸塔;与初馏塔(4)或闪蒸塔的底部相连用于对原油初馏后得到的初底油或闪底油进行二次换热的第二换热器组;与第二换热器组末端的初底油或闪底油输出端依次相连的常压炉(5)、常压塔(6)、减压炉(7)和减压塔(8),所述初馏塔(4)或闪蒸塔或/和常压塔(6)或/和减压塔(8)出来的油分按照所需工况与上述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相连,以加热上述原油,加热上述初底油或闪底油;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和/或第二换热器组中的换热器为缠绕管式换热器,各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370);设置在壳程筒体(370)上的第一壳程接管(371)、第二壳程接管(372),所述第一、第二壳程接管与壳程筒体(370)间形成供原油或初底油或闪底油流过的壳程;设置在壳程筒体(370)的两端上的第一管板(330)、第二管板(340);设置在第一管板(330)上的第一管箱(310);设置在第二管板(340)上的第二管箱(320);设置在壳程筒体(370)内的换热管(360);所述换热管(360)的两端部分别限位在第一管板(330)、第二管板(340)上,并分别与第一管箱(310)、第二管箱(320)相连通,形成供上述油分通过的管程,所述换热管(360)沿着壳程筒体(370)的轴向从内而外螺旋盘绕成多层螺旋管,同一层螺旋管由多根换热管绕成;
上述第一管箱(310)有N个,各第一管箱(310)独立分布在第一管板(330)上;
上述第二管箱(320)也有N个并对应第一管箱(310)设置,各第二管箱(320)独立分布在第二管板(340)上;
同一层螺旋管中的换热管(360)分成N组,每组换热管(360)的两端部分别分布在各自对应的第一管箱(310)、第二管箱(320)中;
所述N为≥1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各所述第一管箱(310)、第二管箱(320)的口部分别设有阀门(3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各所述第一管箱(310)、第二管箱(320)的口部分别设有分流装置(350),所述分流装置(350)包括有3~4个分流通道(352)及设置在各分流通道(352)上的上述阀门(3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管箱(310)均匀分布在第一管板(330)上;各所述第二管箱(320)均匀分布在第二管板(3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层螺旋管中的换热管(360)被均匀分成N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层螺旋管中分成N组后的每组换热管(360)沿着同一层螺旋管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有单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1)、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2)、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3);所述单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1)为N=1时的具有一个壳程、一个管程的换热器;所述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2)为N=2时的具有一个壳程、两个管程的换热器;所述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3)为N=3时的具有一个壳程、三个管程的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常减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脱盐单元(9),所述第一换热器组、电脱盐单元(9)、初馏塔(4)或闪蒸塔、第二换热器组、常压炉(5)、常压塔(6)及减压炉(7)、减压塔(8)之间的连接结构为:
所述第一换热器组包括有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一(31)、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二(32)、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三(33)、单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一(11)、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一(21)、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二(22)、双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良张贤安马慧丽胡兴苗任红亮王宇陶江崔娇月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