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75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余热回收管道通过余热利用仓与排烟管相连通,余热利用仓为上下贯通的正方体空腔结构,在余热利用仓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风孔,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的风孔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管,加热管内侧的一端通过风孔与进风管相连通,加热管内侧的另一端通过风孔与出风管相连通;克服了目前传统预热炉预热后的余热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缺陷,节能环保,不会将大量带有热量的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充分利用了热资源,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A waste gas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浸渍时浸渍剂沥青保持很好的流变性能,在装人被浸渍的炭前,浸渍罐需要预热到150至180°C。如果浸渍罐罐体温度低,浸溃时就将会降低浸渍剂沥青的黏度,从而使浸渍效果变差。目前传统的预热炉预热后的余热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热利用效率高的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热利用效率高的废气循环利用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余热回收管道,与余热回收管道相连通的排烟管,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通过余热利用仓与排烟管相连通,余热利用仓为上下贯通的正方体空腔结构,在余热利用仓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风孔,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的风孔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管,加热管内侧的一端通过风孔与进风管相连通,加热管内侧的另一端通过风孔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的顶部与余热回收扩散腔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回收扩散腔的顶部与余热利用仓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利用仓的顶部与排烟聚合仓的底部相连通,排烟聚合仓的顶部与排烟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进风管的内侧与进风仓的一侧相连通,进风仓的另一侧通过风孔与设置在余热利用仓内的加热管内部相连通,加热管侧部通过风孔与出风仓的一侧相连通,出风仓的另一侧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为圆柱形结构,余热回收管道的形状和大小与排烟管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余热回收扩散腔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余热回收扩散腔的顶部为开口结构,余热回收扩散腔的底部安装有底部挡板,在该底部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余热回收管道的余热回收管道安装孔。所述的排烟管为圆柱形结构,排烟聚合仓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排烟聚合仓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排烟聚合仓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挡板,在该顶部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排烟管的排烟管安装孔。所述的进风管为圆柱形结构,进风仓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进风仓内侧为开口结构,进风仓外侧安装有进风管侧面挡板,在该进风管侧面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进风管的进风管安装孔。所述的出风管为圆柱形结构,出风仓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出风仓内侧为开口结构,出风仓外侧安装有出风管侧面挡板,在该出风管侧面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出风管的出风管安装孔。所述的加热管为蛇形盘管结构,加热管其数量为18根,18根加热管均等分布为两排,并且其弯曲部分纵向设置在余热利用仓内。本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目前传统预热炉预热后的余热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缺陷,节能环保,不会将大量带有热量的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充分利用了热资源,节省了能源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5所示,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余热回收管道1,与余热回收管道1相连通的排烟管6,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通过余热利用仓2与排烟管6相连通,余热利用仓2为上下贯通的正方体空腔结构,在余热利用仓2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风孔11,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的风孔1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0,加热管10内侧的一端通过风孔11与进风管8相连通,加热管10内侧的另一端通过风孔11与出风管3相连通。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的顶部与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顶部与余热利用仓2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利用仓2的顶部与排烟聚合仓4的底部相连通,排烟聚合仓4的顶部与排烟管6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进风管8的内侧与进风仓7的一侧相连通,进风仓7的另一侧通过风孔11与设置在余热利用仓2内的加热管10内部相连通,加热管10侧部通过风孔11与出风仓9的一侧相连通,出风仓9的另一侧与出风管3相连通。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为圆柱形结构,余热回收管道1的形状和大小与排烟管6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余热回收扩散腔5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顶部为开口结构,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底部安装有底部挡板,在该底部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余热回收管道1的余热回收管道安装孔。所述的排烟管6为圆柱形结构,排烟聚合仓4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排烟聚合仓4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排烟聚合仓4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挡板,在该顶部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排烟管6的排烟管安装孔。所述的进风管8为圆柱形结构,进风仓7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进风仓7内侧为开口结构,进风仓7外侧安装有进风管侧面挡板,在该进风管侧面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进风管8的进风管安装孔。所述的出风管3为圆柱形结构,出风仓9为空腔型梯形体结构,出风仓9内侧为开口结构,出风仓9外侧安装有出风管侧面挡板,在该出风管侧面挡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安装出风管3的出风管安装孔。所述的加热管10为蛇形盘管结构,加热管10其数量为18根,18根加热管10均等分布为两排,并且其弯曲部分纵向设置在余热利用仓2内。本产品在使用时,将余热回收管道1与预热炉的排烟口直接连通,带有热量的烟气通过预热炉的排烟口直接进入到余热回收管道1中,在持续的排烟作用下,被带入到余热回收扩散腔5,经余热回收扩散腔5进入到余热利用仓2,对安装在余热利用仓2内的加热管10实施加热,并在持续的排烟作用下,最终通过排烟管6排出。当加热管10被加热后,进风管8的一侧安装有送风机,送风机开启作业,外部的风进入到进风管8,并进入到进风仓7,从进风仓7进入到加热管10内部,将已经加热的加热管10内部的热量通过风力作用带走,然后经出风仓9进入到出风管3,进入到出风管3的风量已经被加热,出风管3的一侧直接接通燃烧器的烧火口部位,直接实现热风送风作业,高效的利用余热。本产品余热利用仓2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均为1.5米,加热管10的内径为50毫米,整体运行后,一年可以节约煤气成本约30万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余热回收管道(1),与余热回收管道(1)相连通的排烟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通过余热利用仓(2)与排烟管(6)相连通,余热利用仓(2)为上下贯通的正方体空腔结构,在余热利用仓(2)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风孔(11),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的风孔(1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0),加热管(10)内侧的一端通过风孔(11)与进风管(8)相连通,加热管(10)内侧的另一端通过风孔(11)与出风管(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与余热回收管道(1),与余热回收管道(1)相连通的排烟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通过余热利用仓(2)与排烟管(6)相连通,余热利用仓(2)为上下贯通的正方体空腔结构,在余热利用仓(2)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风孔(11),相互对应的两个侧壁上的风孔(1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0),加热管(10)内侧的一端通过风孔(11)与进风管(8)相连通,加热管(10)内侧的另一端通过风孔(11)与出风管(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的顶部与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回收扩散腔(5)的顶部与余热利用仓(2)的底部相连通,余热利用仓(2)的顶部与排烟聚合仓(4)的底部相连通,排烟聚合仓(4)的顶部与排烟管(6)的底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8)的内侧与进风仓(7)的一侧相连通,进风仓(7)的另一侧通过风孔(11)与设置在余热利用仓(2)内的加热管(10)内部相连通,加热管(10)侧部通过风孔(11)与出风仓(9)的一侧相连通,出风仓(9)的另一侧与出风管(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回收管道(1)为圆柱形结构,余热回收管道(1)的形状和大小与排烟管(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博翔碳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