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66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属于节能电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梯间和设置于电梯间内的轿厢,轿厢一侧设置有厢门,轿厢连接有能量回馈组件,能量回馈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远离厢门一侧的连接架,连接架远离轿厢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电梯间对应齿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齿条,齿轮啮合于齿条上;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同步轴,同步轴固定连接有发电机,发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于同步轴上,发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稳压器,轿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电源稳压器通过导线电连接于蓄电池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量回馈组件产出的电能能够通过蓄电池反馈给轿厢微电网,有效减少电梯耗能的效果。

Energy feedback energy saving elevator based on Micro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
本技术涉及节能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节能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电梯技术,目的是节能。可以采用改进机械传动和电力拖动系统、采用(IPC-PF系列)电能回馈器将制动电能再生利用、更新电梯轿厢照明系统以及采用先进电梯控制技术。微网也叫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87330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集群电梯再生电能直流微电网调度节能装置。针对大型楼宇集群电梯/电梯群(2台/部及2台/部以上),传统电梯的调度,只是电梯轿厢位置的调度,来满足人们对电梯的使用需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微网在智能楼宇中属于比较常见的设置,通常智能楼宇都通过微网和大电网同时供电来保证楼宇内各个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电梯在楼宇中属于高耗能的设施,目前需要一种新的节能电梯,能够利用新的能量回馈结构来直接参与电梯的微电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能量回馈组件产出的电能能够通过蓄电池反馈给轿厢微电网,有效减少电梯耗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包括电梯间和设置于电梯间内的轿厢,轿厢一侧设置有厢门,轿厢连接有能量回馈组件,能量回馈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远离厢门一侧的连接架,连接架远离轿厢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电梯间对应齿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齿条,齿轮啮合于齿条上;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同步轴,同步轴固定连接有发电机,发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于同步轴上,发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稳压器,轿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电源稳压器通过导线电连接于蓄电池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轿厢在电梯间内上下移动时,齿轮被齿条带动转动,齿轮通过同步轴带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电动机开始发电,电动机产出的电能通过导线就近传输给电源稳压器,经过电源稳压器处理后的电能传输进蓄电池内进行存储,由于蓄电池安装在轿厢上,可以直接参与轿厢微电网的供电,电能经过的导线的路程短,电能损耗小,齿轮对轿厢正常移动造成的负担很小,不会影响电梯正常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能量回馈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能量回馈组件的连接架分别设置于轿厢对应厢门两侧位置处,两个连接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水平设置,两个齿轮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轴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组能量回馈组件同时为蓄电池供能,连接轴保证两个齿轮能够同步转动,避免齿轮与齿条错位导致能量回馈组件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发电机和电源稳压器外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包围发电机和电源稳压器设置,壳体固定连接于轿厢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壳体能够防止外界杂质污染发电机和电源稳压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发电机和电源稳压器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轿厢底部对应壳体位置处开设有凹槽,壳体固定连接于轿厢对应凹槽位置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壳体位于轿厢底部的凹槽内,可以进一步减少外界杂质进入壳体内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轿厢固定连接有磁共振送电模块板,磁共振送电模块板内设置有发送电磁线圈,发送电磁线圈电连接于蓄电池上,电梯间底部对应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磁共振收电模块板,当轿厢位于电梯间底部时,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相互靠近,磁共振收电模块板内设置有接收电磁线圈,接收电磁线圈电连接有逆变器,逆电器另一端电连接于电网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量回馈组件有时产出的电能会超出轿厢自身照明供电和控制系统供电的需求,此时可以通过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将蓄电池内多余的电能无线传输给电网,电网再讲电能分配给电梯的驱动系统或楼宇中的其他设施中,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电能,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之间不需要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减少磨损,避免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相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磁共振送电模块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毛刷,第一毛刷能够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抵接,磁共振收电模块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毛刷,第二毛刷能够与磁共振送电模块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能够在电梯上下移动时自动清扫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表面,避免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表面积尘影响电能传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电梯间外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电连接于发送电磁线圈和蓄电池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蓄电池内的电能是否向电网传输。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轿厢在电梯间内上下移动时,齿轮被齿条带动转动,齿轮通过同步轴带动发电机的转子转动,电动机开始发电,电动机产出的电能通过导线就近传输给电源稳压器,经过电源稳压器处理后的电能传输进蓄电池内进行存储,由于蓄电池安装在轿厢上,可以直接参与轿厢微电网的供电,电能经过的导线的路程短,电能损耗小,齿轮对轿厢正常移动造成的负担很小,不会影响电梯正常工作;2.能量回馈组件有时产出的电能会超出轿厢自身照明供电和控制系统供电的需求,此时可以通过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将蓄电池内多余的电能无线传输给电网,电网再讲电能分配给电梯的驱动系统或楼宇中的其他设施中,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电能,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之间不需要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减少磨损,避免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相撞;3.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能够在电梯上下移动时自动清扫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表面,避免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表面积尘影响电能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轿厢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凹槽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能量回馈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磁共振送电模块板与磁共振收电模块板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实施例中突出逆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中,1、电梯间;11、电梯门;12、齿条;13、磁共振收电模块板;131、接收电磁线圈;132、第二毛刷;14、逆变器;15、控制开关;2、轿厢;21、厢门;22、能量回馈组件;221、连接架;2211、连接轴;222、齿轮;223、同步轴;224、发电机;225、电源稳压器;226、蓄电池;227、壳体;2271、散热孔;23、凹槽;24、磁共振送电模块板;241、发送电磁线圈;242、第一毛刷。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如图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包括电梯间(1)和设置于电梯间(1)内的轿厢(2),轿厢(2)一侧设置有厢门(21),其特征在于:轿厢(2)连接有能量回馈组件(22),能量回馈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于远离厢门(21)一侧的连接架(221),连接架(221)远离轿厢(2)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222),电梯间(1)对应齿轮(222)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齿条(12),齿轮(222)啮合于齿条(12)上;/n齿轮(222)中部固定连接有同步轴(223),同步轴(223)固定连接有发电机(224),发电机(224)的转子固定连接于同步轴(223)上,发电机(224)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稳压器(225),轿厢(2)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26),电源稳压器(225)通过导线电连接于蓄电池(22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包括电梯间(1)和设置于电梯间(1)内的轿厢(2),轿厢(2)一侧设置有厢门(21),其特征在于:轿厢(2)连接有能量回馈组件(22),能量回馈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于远离厢门(21)一侧的连接架(221),连接架(221)远离轿厢(2)一端转动连接有齿轮(222),电梯间(1)对应齿轮(222)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齿条(12),齿轮(222)啮合于齿条(12)上;
齿轮(222)中部固定连接有同步轴(223),同步轴(223)固定连接有发电机(224),发电机(224)的转子固定连接于同步轴(223)上,发电机(224)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稳压器(225),轿厢(2)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26),电源稳压器(225)通过导线电连接于蓄电池(22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其特征在于:能量回馈组件(22)设置为两组,两组能量回馈组件(22)的连接架(221)分别设置于轿厢(2)对应厢门(21)两侧位置处,两个连接架(221)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211),连接轴(2211)水平设置,两个齿轮(222)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轴(2211)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网的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其特征在于:发电机(224)和电源稳压器(225)外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227),壳体(227)包围发电机(224)和电源稳压器(225)设置,壳体(227)固定连接于轿厢(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