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气体阻隔性的墨液供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28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气体阻隔性,并且滑动时的耐应力开裂性优异的墨液供给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液供给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墨液相接的内层、由至少一层构成的中间层以及外层,该中间层是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成型的气体阻隔层,而且,以气体阻隔层为中心的直径100μm的圆区域内的氧浓度为2~9atm%。

Ink supply pipe with gas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备气体阻隔性的墨液供给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阻隔性和滑动性优异的墨液供给管。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高气体阻隔性的材料,例如已知有利用对金属进行蒸镀等而形成的金属薄膜来防止气体透过等的层叠体(专利文献1)。然而,当对滑动部所使用的管的气体阻隔层使用利用了金属薄膜的层叠体时,会产生以下这样的问题:在滑动时金属膜产生龟裂,气体阻隔性降低;管内部的视觉确认性丧失。为了保持管的视觉确认性,管全部由树脂构成是有效的,在管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气体阻隔层大多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EVOH是树脂中具有最高气体阻隔性的树脂,但非常硬,在使用于反复滑动的部分所使用的管等的气体阻隔层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开裂这样的问题。当EVOH产生开裂时,气体从该部分透过,阻隔性能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EVOH的柔软性,尝试了加入添加剂等方法,但阻隔性因加入添加剂而降低(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9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气体阻隔性,并且即使使其滑动气体阻隔性也不会降低的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以气体阻隔层为中心的直径100μm的圆区域内的氧浓度为2~9atm%的层叠管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和滑动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墨液供给管,其特征在于,是具备气体阻隔性的墨液供给管,该管包括与墨液相接的内层、中间层以及外层,在此,该中间层是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成型的气体阻隔层,而且,以气体阻隔层为中心的直径100μm的圆区域内的氧浓度为2~9atm%。[2]根据上述[1]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构成气体阻隔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的乙烯组成率为25~45mol%。[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径向截面的氧浓度的偏差为25%以下。[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长尺寸方向截面的氧浓度的偏差为10%以下。[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气体阻隔层的壁厚相对于墨液供给管的壁厚的比率为1%~25%。[6]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气体阻隔层的壁厚为0.01~0.10mm。[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内层选自由氟树脂、聚烯烃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组。[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外层选自由聚烯烃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具有高气体阻隔性,并且滑动时的耐应力开裂优异,即使使其滑动也不易引起气体阻隔性的降低的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不是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于以下的内容的意思。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形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墨液供给管是在厚度方向上由多层构成的中空管,该多层从外侧起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内层。为了成型本专利技术的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单层或多层的管成型并卷取,使该管通过挤出机的模具(模头),在管上层叠从模具挤出的树脂。而且,为了使层间更牢固地粘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共挤出)进行成型:根据层的数量等使用多台挤出机,同时对各层进行熔融挤出并使其在模头内或模头附近层叠。为了防止使管滑动时的EVOH层的开裂,提高作为气体阻隔层的EVOH层与内层、外层的粘接强度,抑制EVOH层的剥离是有效的,因此,为了成型本专利技术的管,优选共挤出。在通过共挤出进行成型时,在使被内层和外层夹着的作为中间层的气体阻隔层与其他层相比为薄壁的情况下,较大地受到内层和外层的树脂压的影响,高精度地将中间层自身的树脂压和排出控制为固定是困难的。对于以往的管而言,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在使中间层为薄壁时,树脂在模具内无法均匀地流动,在与管的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中间层的壁厚的一处或多处产生薄的部分。同样地,由于中间层的排出不稳定的原因,壁厚在长尺寸方向也不均匀。可以想到该中间层的壁厚不均匀成为诱发使管滑动时的EVOH层的开裂的原因之一。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管而言,为了抑制中间层的壁厚的不均匀,为了使挤出成型时的中间层的树脂压与内层和外层的树脂压相等,将在料筒内部熔融后的树脂利用螺杆送出,在模具紧前使熔融树脂的一部分进行分流(bypass)而去除,由此使中间层的树脂压稳定地进行成型。此外,在接近模具出口的位置,通过利用了超声波的传感器对成型出的管的中间层的壁厚进行测定,一边向挤出机反馈并在线调整中间层的壁厚一边进行成型。由此,能得到中间层的壁厚均匀的管。需要说明的是,在成型后,为了去除管的各层的残余应变,可以在构成管的树脂中最低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外层〕在本专利技术中,将配置于作为气体阻隔层的EVOH层的外侧的层设为外层。外层可以是相对于中间层具有优异的热粘接性,并且作为对整个管赋予挠性的保护层的树脂,例如,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为了提高管的柔软性,优选为弹性体。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使用与后述的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具有粘接性的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或以烯烃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合金。更具体而言,作为外层,可以使用市售的MODICF534A(三菱化学公司制)。需要说明的是,外层的壁厚可以根据管尺寸和整体的壁厚来适当确定,例如为0.1~2.0mm,更优选为0.2~1.6mm。〔中间层〕在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中间层是指气体阻隔层。典型的是,利用树脂中具有最高氧阻隔性的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成型。就“气体阻隔层”而言,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是指抑制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这样的对墨液的品质造成影响的气体从基材外侧透过的层。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以氧透过度为尺度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温度20℃、相对湿度65%下的氧透过度为0.01~4.0cc/(m2×day×atm)的层作为气体阻隔层。氧透过度通过使用电量分析传感器对透过膜的氧的透过速度进行测定来求出,通过ISO14663-2:1999(AnnexC)所规定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在此,测定的膜优选利用与气体阻隔层相同的厚度的膜来进行测定,但也可以通过计算而换算为与气体阻隔层相同的厚度来求出。此外,氧透过度的[atm]是20℃的相对湿度0%的环境下的压力。具有这样的气体阻隔层的本专利技术的管能使在3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放置500小时后,在室温下测定出的封入管内的脱气水的溶解氧量为7.0mg/L以下。上述的EVOH在分子内具有许多羟基,因此,由于羟基彼此的氢键合而分子内的自由体积的大小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墨液供给管,其特征在于,是具备气体阻隔性的墨液供给管,该管包括与墨液相接的内层、中间层以及外层,在此,该中间层是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成型的气体阻隔层,而且,以该气体阻隔层为中心的直径100μm的圆区域内的氧浓度为2~9atm%。/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9 JP 2017-1794831.一种墨液供给管,其特征在于,是具备气体阻隔性的墨液供给管,该管包括与墨液相接的内层、中间层以及外层,在此,该中间层是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成型的气体阻隔层,而且,以该气体阻隔层为中心的直径100μm的圆区域内的氧浓度为2~9at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
构成所述气体阻隔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的乙烯组成率为25~45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
径向截面的氧浓度的偏差为2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墨液供给管,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四谷昌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润工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