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16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包括第一模、顶板、辅助板、弹性单元和第二模,顶板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滑槽内安装有挡块,第一模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块,导向块内设有导向孔,一个导向块配置一根拉杆,各拉杆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在第二模的侧面,自由端设有一个能勾住挡块的勾部,导向块和自由端分别设有斜面,还包括回针单元。在开模过程中,第二模远离第一模,勾部与挡块接触后驱使挡块和顶板移动,顶板驱使顶出机构将第一模中的产品顶出,挡块继续移动后,在导向块的斜面驱使挡块缩回顶板内,顶板在回针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合模过程中,自由端的斜面驱使挡块缩回顶板内。

A kind of ejection and reset structure of inverted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倒装模具的顶出和复位,一般通过油缸顶出的。而油缸的动作必须通过注塑机台的中子功能控制。其中,注塑机台上的中子就是抽芯,包含有进退动作,就是注塑机动模或定模上的一个动作。现亟需一种无需油缸顶出和复位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其利用第一模和第二模的开合实现顶出和复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包括第一模、顶板、辅助板和第二模,顶板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挡块,挡块和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单元,所述第一模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有导向孔,一个导向块配置一根拉杆,各拉杆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在第二模的侧面,自由端设有一个能勾住挡块的勾部,导向块和自由端分别设有驱使挡块沿滑槽移动的斜面,还包括将辅助板、顶板和第一模连接的回针单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块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挡块移动位置的条形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挡块弹簧,所述挡块弹簧的一端与挡块压触,挡块弹簧的另一端伸到滑槽侧壁的弹簧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的内侧面设有安装槽和连通安装槽的螺纹孔,所述勾部安装在安装槽后,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和勾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的内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槽位于限位槽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端的内侧面设有凸块和两个安装孔,所述凸块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针单元包括若干根回针杆和若干根回针弹簧,回针杆的一端穿过辅助板、顶板和第一模,所述回针弹簧套装在回针杆的外表面,回针弹簧的一端与顶板压触,回针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模压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拉杆和挡块,在开模过程中,第二模远离第一模,勾部与挡块接触后驱使挡块和顶板移动,顶板驱使顶出机构将第一模中的产品顶出,挡块继续移动后,在导向块的斜面驱使挡块缩回顶板内,顶板在回针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合模过程中,自由端的斜面驱使挡块缩回顶板内。本技术利用第一模和第二模的开合实现顶出和复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挡块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模和第二模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4,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包括第一模11、顶板14、辅助板16和第二模12,顶板14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17,所述滑槽17内安装有挡块15,挡块15和滑槽17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单元,所述第一模1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块10,所述导向块10内设有导向孔,一个导向块10配置一根拉杆13,各拉杆13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在第二模12的侧面,自由端设有一个能勾住挡块15的勾部19,导向块10和自由端分别设有驱使挡块15沿滑槽17移动的斜面,还包括将辅助板16、顶板14和第一模11连接的回针单元。设置在导向块10上的斜面为第一斜面31,设置在自由端上的斜面为第二斜面32。挡块15中靠近第一模的端面设有第三斜面。在开模过程中,第二模12远离第一模11,勾部19和挡块15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第二模12脱离胶位面,勾部19与挡块15接触后驱使挡块15和顶板14移动,顶板14驱使顶出机构将第一模11中的产品顶出,挡块15继续移动后,在导向块10的斜面驱使挡块15缩回顶板14内,顶板14在回针单元的作用下复位,第二模12和第一模11分离,挡块15在弹性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合模过程中,自由端的斜面驱使挡块15缩回顶板14内,勾部19超过挡块15的位置后,挡块15在弹性单元的作用下复位。顶出机构为安装在顶板14上的多根顶杆。所述挡块15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挡块15移动位置的条形孔24。还包括一根穿过条形孔24后固定在顶板14的螺栓。条形孔24限制挡块15伸出顶板14的最大行程和缩回顶板14内的最大行程。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挡块弹簧,所述挡块弹簧的一端与挡块15压触,挡块弹簧的另一端伸到滑槽17侧壁的弹簧孔18内。挡块弹簧为挡块15的复位提供弹性力。所述自由端的内侧面设有安装槽20和连通安装槽20的螺纹孔21,所述勾部19安装在安装槽20后,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21和勾部19。勾部19经过热处理加硬,提高拉杆13的使用寿命。而螺栓的固定方式,便于更换损坏的勾部19。所述自由端的内侧面设有限位槽23,所述安装槽20位于限位槽23旁。合模过程中,自由端的斜面驱使挡块15缩回顶板14内,勾部19超过挡块15的位置后,挡块15在弹性单元的作用下复位,拉杆13继续移动后,挡块15移动到限位槽23内。限位槽23的侧壁用于限制拉杆13移动的最大行程。所述固定端的内侧面设有凸块22和两个安装孔,所述凸块22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第二模12中设有与凸块22相匹的凹槽,凸块22嵌在凹槽后,螺栓穿过安装孔后旋进第二模12内。卡接方式和螺栓连接方式配合使用,提高拉杆13和第二模12的连接稳定性。所述回针单元包括若干根回针杆和若干根回针弹簧,回针杆的一端穿过辅助板16、顶板14和第一模11,所述回针弹簧套装在回针杆的外表面,回针弹簧的一端与顶板14压触,回针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模11压触。回针杆的限位端与辅助板16压触。开模时,顶板14向第一模11移动,压缩回针弹簧,勾部19和挡块15脱离后,回针弹簧复位,驱使顶板14沿着回针杆复位。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顶板、辅助板和第二模,顶板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挡块,挡块和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单元,所述第一模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有导向孔,一个导向块配置一根拉杆,各拉杆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在第二模的侧面,自由端设有一个能勾住挡块的勾部,导向块和自由端分别设有驱使挡块沿滑槽移动的斜面,还包括将辅助板、顶板和第一模连接的回针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顶板、辅助板和第二模,顶板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挡块,挡块和滑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单元,所述第一模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有导向孔,一个导向块配置一根拉杆,各拉杆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在第二模的侧面,自由端设有一个能勾住挡块的勾部,导向块和自由端分别设有驱使挡块沿滑槽移动的斜面,还包括将辅助板、顶板和第一模连接的回针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挡块移动位置的条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模具的顶出与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挡块弹簧,所述挡块弹簧的一端与挡块压触,挡块弹簧的另一端伸到滑槽侧壁的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远文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