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14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包括基座(1)、取料安装模组(2)、送料模组(3)和供线绕线模组(4),所述基座(1)上设有取料安装模组(2),取料安装模组(2)右侧设有送料模组(3),送料模组(3)一端设有供线绕线模组(4);该装置在模芯上设置了两个线头固定端,供线模组将线头送入模芯上端的线头固定端,接着通过三爪卡盘夹住接线柱,将其插入线头固定端,将线头紧紧的固定在模芯上,再通过供线绕线模组对模芯进行绕线,当绕线结束时,再通过以上操作,将其插入线头固定端;上述过程通过线头固定端和接线柱完成了机械将线头固定在模芯上,使得线圈紧紧贴合模芯,解决了人工固定线头造成的线圈松散问题。

A kind of automatic supply device for mould cor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熔管件
,具体涉及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PE电熔管件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在PE电熔管件制作市场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各大制作商对于PE电熔管件制作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且把制造PE电熔管件的重点放在设计和开发模芯上。现有技术,需要制作带线圈的模芯时,是将线直接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将线绕在模芯上,在通过人工方式将两个线头固定起来,这样不仅耗费人工,而且容易造成线圈松散,在进行注塑加工时,线圈很容易被冲断,产生废品,造成浪费。上述问题是急需改进并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包括基座、取料安装模组、送料模组和供线绕线模组,所述基座上设有取料安装模组,取料安装模组右侧设有送料模组,送料模组一端设有供线绕线模组。优选的,所述取料安装模组包括线轨、支架一、气缸、三爪卡盘、接线柱、支架二、移动器一和移动器二,所述线轨和移动器二上设有支架二,支架二上设有移动器一,移动器一上设有支架一,支架一上设有气缸,气缸上设有三爪卡盘,三爪卡盘卡有接线柱;所述取料安装模组通过线轨和移动器二安装在基座上。优选的,所述接线柱包括插入体和插入头,所述插入体上设有插入头。优选的,所述供线绕线模组包括底座一、供线模组、模芯、线头固定端、底座二和绕线模组,所述底座一上设有供线模组,供线模组一侧设有底座二,底座二上设有绕线模组,绕线模组上设有模芯,模芯上设有两个线头固定端;所述供线绕线模组通过底座一和底座二安装在基座上。本技术的优点:该装置在模芯上设置了两个线头固定端,开始绕线时,供线模组将线头送入模芯上端的线头固定端,接着通过三爪卡盘夹住接线柱,将其插入线头固定端,将线头紧紧的固定在模芯上,再通过供线绕线模组对模芯进行绕线,当绕线结束时,供线模组将线送入模芯下端的线头固定端,接着再通过通过三爪卡盘夹住接线柱,将其插入线头固定端,最后通过供线模组上的剪刀将线剪断,完成模芯绕线;上述过程通过线头固定端和接线柱完成了机械将线头固定在模芯上,使得线圈紧紧贴合模芯,解决了人工固定线头造成的线圈松散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取料安装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接线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供线绕线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模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A区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基座2、取料安装模组3、送料模组4、供线绕线模组21、线轨22、支架一23、气缸24、三爪卡盘25、接线柱26、支架二27、移动器一28、移动器二251、插入体252、插入头41、底座一42、供线模组43、模芯44、线头固定端45、底座二46、绕线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包括基座1、取料安装模组2、送料模组3和供线绕线模组4,基座1上设有取料安装模组2,取料安装模组2右侧设有送料模组3,送料模组3一端设有供线绕线模组4。如图2和图6所示,取料安装模组2包括线轨21、支架一22、气缸23、三爪卡盘24、接线柱25、支架二26、移动器一27和移动器二28,所述线轨21和移动器二28上设有支架二26,支架二26上设有移动器一27,移动器一27上设有支架一22,支架一22上设有气缸23,气缸23上设有三爪卡盘24,三爪卡盘24卡有接线柱25(见图6);取料安装模组2通过线轨21和移动器二28安装在基座1上。如图3所示,接线柱25包括插入体251和插入头252,插入体251上设有插入头252。如图4和图5所示,供线绕线模组4包括底座一41、供线模组42、模芯43、线头固定端44、底座二45和绕线模组46,底座一41上设有供线模组42,供线模组42一侧设有底座二45,底座二45上设有绕线模组46,绕线模组46上设有模芯43(见图5),模芯43上设有两个线头固定端44;供线绕线模组4通过底座一41和底座二45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取料安装模组2是将由送料模组3提供的接线柱25抓取后安装在模芯43上,供线绕线模组4是给模芯43绕线用的。所述取料安装模组2是通过三爪卡盘24来抓取接线柱25,通过气缸23、移动器一27和移动器二28三者相互协作,将接线柱25安装在模芯43的线头固定端44内的。所述供线绕线模组4是通过供线模组42给模芯43供线,再通过绕线模组46对模芯43进行绕线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操作流程简单,初始状态,取料安装模组2在送料模组3位置,当接线柱25从送料模组3到达取料安装模组2取料位置时,取料安装模组2上的气缸23启动,推动三爪卡盘24伸出接取接线柱25,再伸进,通过移动器一27移动到模芯43位置,此时模芯43上端的线头固定端44和三爪卡盘24上的接线柱25对准,供线模组42开始启动,将线头送入上端线头固定端44,再通过气缸23推动三爪卡盘24将接线柱25插入线头固定端44,将线头紧紧的卡在线头固定端44里,然后三爪卡盘24松开,开始去取下一个接线柱25,此时,绕线模组46启动,将线紧紧绕在模芯43上,绕线完成后,供线模组42将线嵌入模芯43下端的线头固定端44,于此同时,取料安装模组2移动到模芯43位置,并通过移动器二28向下移动,使得接线柱25对准下端线头固定端44,再通过上述操作,将接线柱25插入下端线头固定端44,使线固定,最后将线剪断,完成整个模芯43绕线过程。上述过程通过线头固定端和接线柱完成了机械将线头固定在模芯上,使得线圈紧紧贴合模芯,解决了人工固定线头造成的线圈松散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取料安装模组(2),在取料安装模组(2)的一侧设置有送料模组(3),所述送料模组(3)的一端设置有供线绕线模组(4);/n所述取料安装模组(2)包括线轨(21)、支架一(22)、气缸(23)、三爪卡盘(24)、接线柱(25)、支架二(26)、移动器一(27)和移动器二(28),所述线轨(21)和移动器二(28)上设有支架二(26),支架二(26)上设有移动器一(27),移动器一(27)上设有支架一(22),支架一(22)上设有气缸(23),气缸(23)上设有三爪卡盘(24),三爪卡盘(24)卡有接线柱(25);所述取料安装模组(2)通过线轨(21)和移动器二(28)安装在基座(1)上;/n所述接线柱(25)包括插入体(251)和插入头(252),所述插入体(251)上设有插入头(252);/n所述供线绕线模组(4)包括底座一(41)、供线模组(42)、模芯(43)、线头固定端(44)、底座二(45)和绕线模组(46),所述底座一(41)上设有供线模组(42),供线模组(42)一侧设有底座二(45),底座二(45)上设有绕线模组(46),绕线模组(46)上设有模芯(43),模芯(43)上设有两个线头固定端(44);所述供线绕线模组(4)通过底座一(41)和底座二(45)安装在基座(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取料安装模组(2),在取料安装模组(2)的一侧设置有送料模组(3),所述送料模组(3)的一端设置有供线绕线模组(4);
所述取料安装模组(2)包括线轨(21)、支架一(22)、气缸(23)、三爪卡盘(24)、接线柱(25)、支架二(26)、移动器一(27)和移动器二(28),所述线轨(21)和移动器二(28)上设有支架二(26),支架二(26)上设有移动器一(27),移动器一(27)上设有支架一(22),支架一(22)上设有气缸(23),气缸(23)上设有三爪卡盘(24),三爪卡盘(24)卡有接线柱(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海力士五金机电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