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德璞专利>正文

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99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具有供电导线、加热元件、支架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取暖器的芯体有两块呈板状的加热元件1和两块端板2,两块加热元件1与两块端板2共同合围成一个在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并且该具有空腔的取暖器芯体处于一个多孔的外罩3中,功率要求大时优选在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加装一块热均化导流隔板4,两块加热元件对称地处于热均化导流隔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电热转换效率和热利用效率皆高于现有技术的同类产品,节电效果显著,而且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生产工艺简单,组装容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取暖器,更具体地说,涉及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
技术介绍
电加热取暖器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一般的电加热取暖器的电热转换效率都较低,电能消耗较大,因此其使用成本较高,不受一般家庭的欢迎。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电热膜式的加热取暖器,其电热转换效率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是热能利用率仍不够理想,也就是由电能产生的热往往滞留在电加热元件周围而不容易迅速扩散到需要采暖的所有空间,因此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转换效率高而且热能利用效率也高的电热取暖器。本技术的设计人经过长时间的实验,结果发现,将电热膜式采暖器制成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就能使热空气迅速地对流并扩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热利用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腔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具有供电导线、加热元件、支架和外罩,其中,该取暖器的芯体具有两块呈板状的加热元件(1)和两块端板(2),两块加热元件(1)与两块端板(2)共同合围成一个在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并且该取暖器芯体处于一个多孔的外罩(3)中。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在所说的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之间具有一块热均化导流隔板(4),两块加热元件(1)对称地处于热均化导流隔板(4)的两侧,热均化导流隔板(4)与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和两块端板(2)共同合围成两个相互对称的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3.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两块端板(2)与至少4条加热元件固定条(5)共同结合形成框式支架,两块加热元件(1)通过固定条(5)而固定在两块端板(2)上。4.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两块加热元件(1)的延长面构成2°~15°的夹角。5.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加热元件(1)由处于外侧的耐热绝缘基板(1a)、电热膜(1b)和处于内侧的耐热绝缘层(1c)构成。6.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在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之间的热均化导流隔板(4)的下部两侧装有至少2条片条状加热元件(9)。7.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耐热绝缘基板(1a)为耐热搪瓷板,耐热绝缘层(1c)为耐热绝缘涂料。8.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耐热绝缘基板(1a)为云母片,耐热绝缘层(1c)为耐热绝缘涂料。9.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的距离在50~150mm的范围内。10.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其中,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的距离在5~50mm的范围内。与相同领域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高效果是电热转换效率高和热利用效率高,而且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生产工艺简单,组装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腔体式单腔对流加热取暖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相应于技术方案1)。图2是本技术腔体式双腔对流加热取暖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相应于技术方案2)。图3是本技术腔体式双腔对流加热取暖器全部组装后的横向剖面图,其中的芯体部分是从图2中两块端板(2)之间的中间处按照平行于端板的方向剖开并沿着垂直于端板(2)的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3比图2多了一个外罩(3)。图4是图3中加热元件(1)的截面画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全部组装后的外观图。在图1~5中,各标记符号的定义如下1-加热元件(1a-耐热绝缘基板,1b-电热膜,1c-耐热绝缘层),2-端板,3-外罩,4-热均化导流隔板,5-加热元件固定条,6-电热元件包边条,7-供电导线,8-支架螺钉,9-片条状加热元件,10-扣手,11-指示灯,12-控制开关,13-塑料外壳,14-移动脚轮。以下结合附图表解释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是必要的技术特征,只要具有由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与两块端板(2)共同合围成一个在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的结构,即属于本技术的范畴。但在实际使用时,该带空腔的加热取暖器芯体应处于一个多孔的,优选为网状的外罩(3)中。上述的加热元件(1)优选由耐热绝缘基板(1a)、电热膜(1b)和耐热绝缘层(1c)构成(技术方案5),上述的电热膜(1b)在耐热绝缘基板(1a)的一侧表面上形成,这样,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供电导线(9)供给电流(可以是220v、110v或通过变压器变压),两块电热膜(1b)相互对向地辐射热量,这样就可以使空气温度增高,热空气从上端开口排出,而冷空气从空腔的下端开口进入,由于空腔上、下两端较大的温差而导致热空气能更快地流动,从而使室内的空气能更均匀地加热,其结果是热利用效率更高,也就是在保证室内空气达到某指定温度(例如18~22℃)的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电能,这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其他取暖器的区别之一。另外,当上述带空腔的加热取暖器的宽度较大时(50~150cm),如果在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增加一块热均化导流隔板(4)(技术方案2),则能使热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混合得更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热利用效率,其结果是更进一步节约电能。另外,在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的热均化导流隔板(4)的下部两侧装有至少2条片条状加热元件(9)(技术方案6),片条状加热元件(9)的宽度b优选为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下端口间距a的1/6~1/3,长度与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的长度相同。这样可先预热进入空腔下端开口的冷空气,加速空气的对流,从而可以将两块板状加热元件(1)上的热量迅速的带走,并降低了外罩(3)的温度。其结果是不仅进一步节约电能,而且延长了加热取暖器的寿命。另外,为了使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更加牢固,优选是使两块端板(2)与至少4条加热元件固定条(5)共同结合形成框式支架,两块加热元件(1)通过固定条(5)而固定在两块端板(2)上。另外,为了使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在使用状态下更加稳定,优选使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两块加热元件(1)的延长面构成2°~15°(优选3°~10°)夹角(技术方案4)。另外,上述的耐热绝缘基板(1a)起支撑电热膜和电绝缘的两种作用,它可以是各种耐热绝缘材料,例如可以是云母片,耐热搪瓷板,耐热玻璃板、陶瓷片等,但优选是云母片(技术方案8)和耐热搪瓷板(技术方案7)。另外,上述的耐热绝缘层(1c)起电绝缘的作用,在能保证电绝缘的条件下应尽可能薄,以便有较好的热传导。它可以是各种耐热绝缘材料,例如可以是云母片、绝缘涂料等。另外,为了使腔体式对流加热取暖器中的空气对流更好地进行,两块加热元件(1)之间的距离优选在10~40mm的范围内(技术方案10)。另外,外壳(3)可以是各种适用的材料,例如金属、工程塑料、PP塑料等,其中优选是金属网,因为它耐热性好、质量轻,具有足够的强度,容易擦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实施例来进一步地解释本技术,但本技术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实施例1按照图1装配单腔式对流加热取暖器芯体,再按图3装上一个外罩(防护铁网),即获得一个实用的单腔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专利技术专利ZL96103261.8记载的电热膜成分,在厚度为0.3mm的云母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腔式对流加热取暖器,具有供电导线、加热元件、支架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取暖器的芯体具有两块呈板状的加热元件(1)和两块端板(2),两块加热元件(1)与两块端板(2)共同合围成一个在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并且该取暖器芯体处于一个多孔的外罩(3)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璞
申请(专利权)人:郭德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