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97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适于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个支撑框架,适于限定一个容纳空间;一对第一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一对第二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不同的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没有壳体的线对板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更特别涉及一种适于可选择性地从第一插入方向或第二插入方向插入导线的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电连接器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在导电端子与电路板进行电连接时,通常都预先将导电端子固定到一绝缘壳体中,然后再与电路板进行连接固定。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绝缘壳体占据电路板较大的空间。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相关技术中出现了改进的导电端子,其可以在没有绝缘壳体固定的情况下实现导线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然而,对于这种导电端子而言,导线的插入方向是固定的,例如,所述导电端子只允许导线水平插入或垂直插入。随着客户需求的逐步扩大,要求一种导电端子既能允许导线水平插入,也能允许导线竖直插入。此外,在目前的没有壳体的导电端子中,对插入到其中的导线的定位及固持能力较低,所以导线容易脱离出连接。因此,亟须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端子,适于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个支撑框架,适于限定一个容纳空间;一对第一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一对第二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不同的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与所述第二插入方向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一个底壁和两个垂直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插入方向平行于底壁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插入方向垂直于底壁所在的平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由一片金属片材一体成型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一对悬臂,所述悬臂从两个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向内弯曲形成,一对所述第一夹持臂分别从所述悬臂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自由端朝着第一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相向倾斜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一对所述第二夹持臂从所述悬臂的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朝着所述第二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相向倾斜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上设置有适于沿第一插入方向插入导线的导体的第一插入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底壁包括适于沿第二插入方向插入导线的导体的第二插入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顶壁,两个所述侧壁从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垂直弯曲形成,所述底壁从两个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的下侧相向垂直弯曲形成,所述第一端壁从所述顶壁的一端朝向所述底壁垂直弯曲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适于阻挡沿所述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导线的导体的沿着所述第一插入方向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顶壁上设置有通孔,以允许沿所述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延伸出所述导电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还包括释放部,所述释放部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撑开所述夹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顶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释放部相通的释放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尖刺部,所述尖刺部适于夹持并刺破所述导线的绝缘皮以与所述导体形成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导电端子;和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二夹持臂适用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二插入方向穿过所述电路板的通孔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电端子和电路板;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去除了导电端子的顶壁;图3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去除了导电端子的顶壁;图4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沿着图3中的A-A平面截取的剖面图;图5为从一个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为导线的导体沿着第一插入方向插入到连接器组件中的示意图;图7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图6所示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去除了导电端子的顶壁;图8为导线的导体沿着第二插入方向插入到连接器组件中的示意图;以及图9为图8所示的示意图沿着图3中的A-A平面截取的剖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上的专利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导电端子,适于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个支撑框架,适于限定一个容纳空间;一对第一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一对第二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不同的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电端子和电路板;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去除了导电端子的顶壁;图3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去除了导电端子的顶壁;图4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沿着图3中的A-A平面截取的剖面图;图5为从一个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于将导线200(如图6-9所示)电连接到电路板300上的导电端子100。导电端子100包括一个支撑框架110、一对第一夹持臂120和一对第二夹持臂130。支撑框架110限定一个容纳空间,一对第一夹持臂120和一对第二夹持臂130都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一对第一夹持臂1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适于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n一个支撑框架,适于限定一个容纳空间;/n一对第一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n一对第二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不同的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适于将导线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个支撑框架,适于限定一个容纳空间;
一对第一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第一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
一对第二夹持臂,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末端形成夹持部,适于选择性地夹持从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不同的第二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导线的导体并与之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与所述第二插入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一个底壁和两个垂直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插入方向平行于底壁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插入方向垂直于底壁所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由一片金属片材一体成型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一对悬臂,所述悬臂从两个所述侧壁的第一端向内弯曲形成,一对所述第一夹持臂分别从所述悬臂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自由端朝着第一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相向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夹持臂从所述悬臂的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朝着所述第二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相向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上设置有适于沿第一插入方向插入导线的导体的第一插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智师明江洪涛张巍范定兵王树志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