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76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它包括箱体和人孔,箱体为方箱形,人孔为圆柱形,整个箱壳为方锥与圆柱偏心相贯的结构,圆柱与方箱相连接部位是方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箱体刚度大、重量小、承载能力强,对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搬运与安装。(*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热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在供热管网中使用的供热小室。供热小室普遍应用于建筑物的供热管网中,它是连接楼号内外管网、平衡楼号内外水力工况的枢纽,是任何供热工程均不可缺少的脉胳装置。旧式供热小室都是用砖砌筑,现场构筑、现场安装。砖砌小室的外表面常不加任何装饰,大部分裸于地上,与装修典雅、豪华的楼群极难统一,且于铁艺精美的分区格栅也难于协调。建筑设计者于此类构筑物异议颇多,一种不致影响小区环境与整洁的供热小室亦是各方面的要求。旧式小室的建筑、安装虽有省市标准可依,但由于工期、费用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建成后的后果,不仅功能、标准繁简不一,其材质构造也常有良莠不齐。与使用管理单位的预期要求,常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例如旧式小室的大小随机性较大,甚至由施工者酌定,井室过小不利于操作维修井中设施,井室稍大势必影响小区美化。井室的盖板也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旧式井室的盖板,为了开启方便,早期(50年代)多用木质,但木质盖板极易丢失和破损。因此又改用砼实体盖板,此种盖板虽不致丢失,但开启笨重,常被无关人员无端开启,且不再闭合,小室中设施形成毫无保护的无人管理状态,其后果是阀门无故开闭频繁,且导致跑冒滴漏加剧,阀门管线长期浸于溷水之中,不仅加速阀门、管件的锈损,也加大了宝贵热能的无谓损耗。旧式供热小室的井壁均为一B或半B的红砖砌筑。由于无法安置专人或专户报修管理,常在两三年后即因水浸入毁而面目全非。经营费用或可忽略,仅频繁维修亦不胜其烦,况且影响供热质量的事项时有发生。最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针对上述缺点的改进型供热小室,此类小室提高了价位、加快了安装速度,改善了供热质量,况且全部埋于地下,解决了影响环境的重大问题,但是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亟待改进与提高。个别新式小室体量偏大,接管高度与规范要求的支管埋深出入较大,运输安装均须借助于起重设备,某些构造细节与现行的规范常有冲突,施工中常有返工而延误工程。目前广大取暖用户所用的热能,已由单一的社会福利,变成一种更加适应当前经济形式的商品,由此派生的许多问题便接踵而至,住宅的采暖设计必须“按户分环,户外控制”,生产与此要求相吻合的设备与设施也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完善、更加实用、安装快捷、质高价低,受到广大用户普遍认同的供热小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包括箱体和入孔,箱体为方箱形,入孔为圆柱形,整个箱壳为方锥与圆柱偏心相贯的结构,圆柱与方箱相连接部位是方锥形。此种结构的箱体刚度大、重量小、承载能力强,实践证明大型推土机在覆土0.2m厚的箱体上反复碾压,仅用3-4mm厚钢板制作的箱壳竟完好无损;这种构造不仅对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箱体重量的减小,以往用汽车吊或手拉葫芦才能起吊或安装的供热小室,连同箱内阀门管件,仅用4名工人即可随意在现场搬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检修人员进入装有旧式盖板的供热小室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板铰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井盖防渗漏、防丢失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排污、泄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防塞桶帽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供热单元调控小室采用优质热轧钢板模压与焊接而成。它的壳体不是简单的方箱体,而是由方箱体3和圆柱形的入孔1偏心相贯构成,方箱体与圆柱连接部位为方锥形2。井室的入孔1设置孔盖4,入孔虽可方可圆,但由于方孔的对角线恒大于入孔的一边,入孔盖易掉入井室砸坏井内设施,由此可见采用圆柱与方箱相贯尤为必要。柱锥偏心相贯的目的是入孔直接与井室内维修场地相通,人员进入井室无须脚踏井内阀门和管线,有利于井室内设施保养。箱体3采用薄壁构造,内、外表面均须采用防腐措施。供热小室的入孔盖可简称井盖,它与一般上下水井的井盖不同,不仅不允许渗水漏水,且因井室内频繁操作,必须保证安全。以往的井盖或方或圆多不设铰,即使设铰也都是围绕一根与地面平行的铰轴上下翻转,借以开启与闭合。这种方法有以下两种弊端第一个弊端如图4所示,当人员进入小室时,井盖开启到与地面垂直时,如继续向右下落,由惯性引起的冲力II,足以扭曲柱形箱颈,使其难与井盖吻合。如使井盖在垂直处限位,偶遇一定风向风力,井盖就自行闭合,产生的冲力I就易砸伤人员。本技术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井盖4与入孔颈铰链连接,铰链的铰轴由与地面平行改为与地面垂直,使井盖4绕立轴6水平旋转(如图5、图6所示),便根本解决了井盖伤人的弊端。第二个弊端是井盖嵌于井座之中,周边缝隙势必向井内渗水。本技术在井盖底侧周边加设了一道鹰嘴式止水线5,止水线5围绕井盖一周,在任何位置均不中断,圆满地解决了向井内渗水的问题。为了防止井盖丢失,将立式铰轴6的一端焊在箱颈的法兰上(如图7),既妥善地解决了井盖与箱体分离,又是伪装的闭锁。所谓伪装闭锁是因为另有一支与其外形完全相同、且用一般扳子无法开启的真闭锁7(见图7),一真一伪从外观上无法辩认,不给无故开启者提供方便,这就使井室中阀门一经调试完毕,便长期保证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本技术还兼有系统排污、泄水功能。旧式小室排污、泄水直接汇入井室积于井底。前已叙及这种做法弊端极多,某些新式小室对此虽有所改进,但构造繁琐、体量庞大,冰患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技术的措施(见图8)是在井室外安装一个竖直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下面装有渗水地漏11,上面装有防塞桶帽12,在井室内管路下部装有排污阀门8、9,阀门8、9经导管连通排水管10。系统排污或泄水时,开启阀门8、9,水由排水管10排至地面,排泄完毕后管10中少许余水缓慢地由管下渗水地漏11渗入地下,如此时阀门8、9关闭不严,也不致管10内积水结冰。防塞桶帽12的结构如图9、图10所示。其作用是为了防止杂物由地面落入管10,使管10流水不畅。权利要求1.一种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包括箱体(3)和入孔(1),其特征在于箱体(3)为方箱形,入孔(1)为圆柱形,整个箱壳为方锥与圆柱偏心相贯的结构,圆柱与方箱相连接部位是方锥形(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井盖(4),井盖(4)与入孔颈铰链连接,铰链的铰轴(6)与地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其特征在于在井盖(4)底侧周边加设了一道鹰嘴式止水线(5),止水线(5)围绕井盖一周,在任何位置均不中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其特征在于将立式铰轴(6)的一端焊接在箱颈的法兰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其特征在于在井室外安装一个竖直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下面装有渗水地漏(11),上面装有防塞桶帽(12),在井室内管路下部装有排污阀门(8)、(9),阀门(8)、(9)经导管连通排水管(1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它包括箱体和人孔,箱体为方箱形,人孔为圆柱形,整个箱壳为方锥与圆柱偏心相贯的结构,圆柱与方箱相连接部位是方锥形。本技术的箱体刚度大、重量小、承载能力强,对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搬运与安装。文档编号F24D3/00G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单元调控小室包括箱体(3)和人孔(1),其特征在于箱体(3)为方箱形,人孔(1)为圆柱形,整个箱壳为方锥与圆柱偏心相贯的结构,圆柱与方箱相连接部位是方锥形(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乐田蔡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新新热力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