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47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1:35
一种触控模块,具有一透光区及位于透光区的一侧的一周边区。触控模块包括一第一电极层及与第一电极层分离的一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与导线。导线从触控电极向外延伸进行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把导线设置于可显示的透光区内,使导线穿过多个触控电极之间而延伸至周边区,藉此减少周边区域的面积,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touch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块
本揭示内容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较大透光区域的触控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触控模块包括位于透光区的接收电极层及发射电极层,以及位于透光区四周的不透光的连接结构、走线图案及软性电路板。接收电极层及发射电极层通过连接结构电性连接至走线图案,并进一步地电性连接至软性电路板。传统上,通过精细蚀刻金属薄层来形成极细的金属线路(即走线图案),以减少四周的不透光区面积。然而,精细蚀刻制程的成本高,且良率低。此外,触控模块的四周仍存在不透光的连接结构及走线图案,无法实现无边框化。再者,当触控模块设计为可弯折时,连接结构容易因弯折而从走线图案上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揭示内容的一态样系提供一种触控模块,具有一透光区及位于透光区的一侧的一周边区。触控模块包括一第一电极层及与第一电极层分离的一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一第一导线及复数条第二导线。第一电极位于透光区,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第一电极靠近周边区的一第一侧,其中多个第二电极彼此分离,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导线连接第一电极,并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穿过多个第二电极之间至周边区。复数条第二导线分别连接多个第二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至周边区。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电极为一对第二电极,该对第二电极中之一者设置于第一导线的一第一侧,且该对第二电极中之另一者设置于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更包括一第三电极及一第三导线。第三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多个第二电极靠近周边区的一侧及第一导线的一第一侧,其中第三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三导线连接第三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至周边区。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更包括多个第四电极及复数条第四导线。多个第四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第三电极靠近周边区的一侧,其中多个第四电极彼此分离,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三导线延伸穿过多个第四电极之间。复数条第四导线分别连接多个第四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至周边区。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更包括一第五电极、多个第六电极、一第五导线及复数条第六导线。第五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多个第二电极靠近周边区的一侧及第一导线的与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第五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电极对齐。多个第六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第五电极靠近周边区的一侧,其中多个第六电极彼此分离,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在第一方向上与多个第四电极对齐。第五导线连接第五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穿过多个第六电极之间至周边区。复数条第六导线分别连接多个第六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至周边区。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更包括一第七电极及一第七导线。第七电极位于透光区,并设置于第一电极的与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第七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七导线连接第七电极,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通过第一电极的一第三侧至周边区,其中第三侧与第一侧相邻。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模块进一步包括位于周边区的一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二连接部及一桥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桥接部连接多个第二连接部。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模块进一步包括位于周边区的一走线图案。走线图案包括一第一走线及一第二走线。第一走线连接第一连接部,且第二走线连接多个第二连接部中之一者。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及多个第二导线为金属奈米线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氧化铟锡导电层、金属网格导电层、导电高分子层或奈米碳管导电层。在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中,触控模块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一可挠基板。以下将以实施方式对上述之说明作详细的描述,并对本揭示内容的技术方案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显示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2A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B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C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模块的局部放大图。图2D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沿着第2C图的线A-A'及线B-B'截取的触控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模块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触控显示设备10显示面板20、20”触控模块200第一电极层211、212a~212d、213、214a~214f、215、216a~216f、217、218电极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227、228导线300基板400第二电极层411、412、413、414电极421、422、423、424导线500连接结构511、512a、512b、513a、513b、514a、514b连接部521、522、523桥接部600走线图案601、602、603、604走线700绝缘层D1、D2方向R1透光区R2周边区R3区域S1~S4、SL、SR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揭示内容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揭示内容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之情况下实践本揭示内容的实施例。再者,空间相对用语,例如「下方」、「之下」、「上方」、「之上」等,这是为了便于叙述一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些空间上的相对用语的真实意义包含其他的方位。例如,当图式上下翻转180度时,一组件与另一组件之间的关系,可能从「下方」、「之下」变成「上方」、「之上」。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上的相对叙述也应作同样的解释。第1图绘示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之触控显示设备1的爆炸示意图。请参照第1图,触控显示设备1包括显示面板10及触控模块20。详言之,触控模块20包括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00与第二电极层400之间的基板300。更详细言之,触控模块20是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上,因此显示面板10所发射的光可穿透第一电极层200、基板300及第二电极层400至触控显示设备1的外部。显示面板1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无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及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的一周边区,其中该触控模块包括:/n一第一电极层,包括:/n一第一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n复数个第二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靠近该周边区的一第一侧,其中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且各该第二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n一第一导线,连接该第一电极,并沿着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穿过该些第二电极之间至该周边区;以及/n复数条第二导线,分别连接该些第二电极,且各该第二导线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至该周边区;以及/n一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一电极层分离,且与该第一电极层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及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的一周边区,其中该触控模块包括:
一第一电极层,包括:
一第一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
复数个第二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靠近该周边区的一第一侧,其中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分离,且各该第二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
一第一导线,连接该第一电极,并沿着大致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穿过该些第二电极之间至该周边区;以及
复数条第二导线,分别连接该些第二电极,且各该第二导线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至该周边区;以及
一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一电极层分离,且与该第一电极层相对。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触控模块,其中该些第二电极包括一对第二电极,该对第二电极中之一者设置于该第一导线的一第一侧,且该对第二电极中之另一者设置于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触控模块,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更包括:
一第三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设置于该些第二电极靠近该周边区的一侧及该第一导线的一第一侧,其中该第三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三导线,连接该第三电极,并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至该周边区。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触控模块,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更包括:
复数个第四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设置于该第三电极靠近该周边区的一侧,其中该些第四电极彼此分离,各该第四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且该第三导线延伸穿过该些第四电极之间;以及
复数条第四导线,分别连接该些第四电极,且各该第四导线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至该周边区。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的触控模块,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更包括:
一第五电极,位于该透光区,并设置于该些第二电极靠近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贺勋魏财魁叶财金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