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29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立柱、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第二伸缩杆、若干堵头和若干进气头,第一伸缩杆通过安装座抵住堵头和进气头,第二伸缩杆在另一侧抵住蒸汽室的内壁提供推力,空气压缩机往换热管输入气压然后保压检测。此检漏工具可一次装配实现单孔、多孔的检漏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此检漏工具体积小,可在蒸汽室内实现全部位置的打压检漏操作,不存在空间干涉的问题。操作者可以单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配合的需求。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核电机组检修领域。

A leak detection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机组检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汽水分离再热器(下文简称MSR:MoistureSeparatorReheater)是核电站常规岛提高电厂整体热效率和保护汽轮机的特有关键大型设备。它在核电站常规岛再热系统中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节能与提高汽轮机做功效率,该设备与汽轮机、发电机三位一体,是核电常规岛设备中的重要核心设备之一。根据运行需求,核电站机组12~18月左右需定期停机大修。在此期间,电站工作人员需快速、准确地对MSR管系进行压力测试检漏,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MSR管系检漏部位情况如图1所示。MSR包括蒸汽式内腔、换热管系统、水平隔板和若干接管、通道,换热管系统位于左边,换热管系统包括若干根U型换热管,图1中看到的是U型换热管的上侧进口和下侧出口。图2是图1的右视图,可以看到MSR长约3m,左右两侧有人孔,在进行压力测试时所有工具和人员均从上述人孔进出,超大工具需要拆解和组装。现有的检漏方式需操作人员在水平隔板下方用手顶住对应管孔的堵头,并配合水平隔板上方操作压力枪的人员,同时发力进行打压才能完成其中一根或少数几根管的检测。由于水平隔板的阻隔,下方空间小,劳动强度大,操作极为不便且效率低。还有就是打压枪在蒸汽式内腔的两端存在空间干涉的问题,无法检测到所有的换热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检测效率高的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包括:立柱,提供支撑力;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左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两个第二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右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两个安装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若干个可封堵换热管的管口的堵头,另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数量等于堵头的、可插入换热管的管口的进气头,各个所述进气头具有用于连接送气管的进气接口;两个缓冲件,分别设置在第二伸缩杆的活动端,用于连接内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气头包括身部和固定在身部侧面的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身部的中心位置连通形成一条送气通道,所述身部在顶端设置橡胶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堵头为回转体结构,设有若干环状轴肩或环状沟槽,所述堵头在顶端设置橡胶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为圆筒结构,该圆筒结构的侧壁设有至少设置两条长缺口,长缺口的在圆筒结构上沿轴向方向延伸然后弯折至周向方向继续延伸,长缺口在周向方向上的这一部分处于远离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的侧壁设有可嵌入长缺口的凸起,活动端在长缺口的引导下相对固定端伸缩偏转。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件远离立柱的一侧为可贴合内腔的弧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第一伸缩杆和两个第二伸缩杆的轴心线均在同一个平面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临时撑杆,所述临时撑杆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的下侧,提供支撑力。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各条送气管分别连接至各个进气头。一种使用上述检漏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打开至少一侧人孔,拆除排气法兰、膨胀节和节流孔管,准备好空气压缩机,配置多通阀、截止阀、送气管,检查各个管路、各个阀门、各个进气头和各个堵头的完整性和密封性;S2.将检漏装置置入内腔,保持各个堵头和各个进气头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若干堵头插入对应的上侧或下侧换热管,若干进气头插入另一侧的换热管,两个第一伸缩杆伸出顶紧各个堵头和各个进气头,两个第二伸缩杆伸出顶紧内腔,各个送气管连接对应的进气头;S3.空气压缩机加压,如果换热管能持续保压且无异响则检测合格,检测完毕后卸掉换热管内的气压,松开两个第一伸缩杆和两个第二伸缩杆,将检漏装置转移至下一个工位;S4.重复上述步骤S2和S3,完成其他换热管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检漏工具可一次装配实现单孔、多孔的检漏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此检漏工具体积小,可在蒸汽室内实现全部位置的打压检漏操作,不存在空间干涉的问题。操作者可以单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配合的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换热器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换热器的右视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检漏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检漏装置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头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堵头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及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蒸汽室11的左边为若干个换热管12,本实施例中,换热管12为U形,图1中未示出换热管12的弯折处,可以看到的是蒸汽室11上半部分有换热管12的入口或出口,下半部分则对应地为换热管12的出口或入口。操作从中间的人孔13进入,一般在蒸汽室11内还设置有水平隔板14用于站立。在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检测时,一般堵住下面的换热管12,操作者使用打压枪往换热管12的对应上端打压,而且打压枪不方便一直至左右两侧的边缘,容易发生干涉。图2中可以看到一个蒸汽室11具有非常多的换热管12,操作者从一侧慢慢检测到另一侧,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如图3所示,检漏装置主要包括立柱30、两个第一伸缩杆40、两个第二伸缩杆50、若干堵头61和若干进气头62,两个第一伸缩杆40位于立柱30左边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伸缩杆50位于立柱30右边的上下两侧。第一伸缩杆40包括与立柱30连接的固定端41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41上的活动端42,第二伸缩杆50也包括与立柱30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柱,提供支撑力;/n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左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n两个第二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右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n两个安装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若干个可封堵换热管的管口的堵头,另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数量等于堵头的、可插入换热管的管口的进气头,各个所述进气头具有用于连接送气管的进气接口;/n两个缓冲件,分别设置在第二伸缩杆的活动端,用于连接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器类多组换热管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提供支撑力;
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左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
两个第二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立柱右边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均包括与立柱连接的固定端和活动设置于固定端上的活动端;
两个安装座,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若干个可封堵换热管的管口的堵头,另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数量等于堵头的、可插入换热管的管口的进气头,各个所述进气头具有用于连接送气管的进气接口;
两个缓冲件,分别设置在第二伸缩杆的活动端,用于连接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头包括身部和固定在身部侧面的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身部的中心位置连通形成一条送气通道,所述身部在顶端设置橡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回转体结构,设有若干环状轴肩或环状沟槽,所述堵头在顶端设置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为圆筒结构,该圆筒结构的侧壁设有至少设置两条长缺口,长缺口的在圆筒结构上沿轴向方向延伸然后弯折至周向方向继续延伸,长缺口在周向方向上的这一部分处于远离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的侧壁设有可嵌入长缺口的凸起,活动端在长缺口的引导下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应彬章建兵黄天力高磊张洁刘行梁宏利霍肖寒苏友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