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26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于釜体内腔的上端,第一箱体的顶部且位于釜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箱体、第一电机、矩形搅拌杆、小型搅拌叶、第二箱体、第二电机、外弧形搅拌杆、内弧形搅拌杆、第二箱体、第二电机、外弧形搅拌杆、第二输料管和内弧形搅拌杆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调和釜调和均匀性差,由于传统的调和釜均为单重一段调和方式,单重以及一段的调和较为单调,且只能固定的对一个方向以及固定位置进行调和,由此便造成其调和不均匀,同时还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的问题。

Blending kettle for preparing metal antirust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防锈油加工
,具体为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
技术介绍
防锈油是一款外观呈红褐色具有防锈功能的油溶剂,由油溶性缓蚀剂、基础油和辅助添加剂等组成,根据性能和用途,除锈油可分为指纹除去型防锈油、水稀释型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防锈润滑两用油、封存防锈油、置换型防锈油、薄层油、防锈脂和气相防锈油等;防锈油再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调和釜进行加工,但现有的调和釜调和均匀性差,由于传统的调和釜均为单重一段调和方式,单重以及一段的调和较为单调,且只能固定的对一个方向以及固定位置进行调和,由此便造成其调和不均匀,同时还会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为此,我们提出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具备均匀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调和釜调和均匀性差,由于传统的调和釜均为单重一段调和方式,单重以及一段的调和较为单调,且只能固定的对一个方向以及固定位置进行调和,由此便造成其调和不均匀,同时还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于釜体内腔的上端,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且位于釜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搅拌杆,所述矩形搅拌杆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小型搅拌叶,所述釜体内腔的中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于釜体内腔的中端,所述第二箱体的右侧且位于釜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弧形搅拌杆,所述外弧形搅拌杆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弧形搅拌杆,所述釜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搅拌机构,所述第三搅拌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于釜体底部的右端,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箱体,所述釜体内腔的下端且位于第三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式搅拌杆。优选的,所述釜体内腔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与第三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料管外侧的下端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嵌设于釜体底部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中端连通有第一输料管,所述第二箱体底部的两端均连通有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的内表面均活动安装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顶部贯穿釜体并延伸至釜体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和第三搅拌机构,起到了可有效的对其进行三重以及三段式调和,且每一段的调和方式、形态、大小以及作用各不同,由此便可提高其调和的均匀性,其投料为自动DCS控制,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矩形搅拌杆进行旋转,在其转动时由于旋转的力以及内部的液体,可使小型搅拌叶进行自转,从而对其进行初次竖向调和,而后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利用第二电机带动外弧形搅拌杆进行旋转,在其转动时由于旋转的力以及内部的液体,会使内弧形搅拌杆发生自转,从而对其进行二次横向调和,最后,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四电机,利用第四电机带动螺旋式搅拌杆进行顺时针旋转,且为螺旋式搅拌调和,而后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三电机,利用第三电机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出料管,出料管带动第三箱体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增加其搅拌调和的效果以及均匀度,旋转时,利用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的关系对其进行限位,解决了现有的调和釜调和均匀性差,由于传统的调和釜均为单重一段调和方式,单重以及一段的调和较为单调,且只能固定的对一个方向以及固定位置进行调和,由此便造成其调和不均匀,同时还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第一搅拌机构;21、第一箱体;22、第一电机;23、第一输料管;24、矩形搅拌杆;25、小型搅拌叶;3、第二搅拌机构;31、第二箱体;32、第二电机;33、外弧形搅拌杆;34、第二输料管;35、内弧形搅拌杆;4、第三搅拌机构;41、第三电机;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出料管;45、第三箱体;46、安装杆;47、第四电机;48、螺旋式搅拌杆;5、滑块;6、滑槽;7、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包括釜体1,釜体1内腔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块5远离滑槽6的一侧与第三箱体45的两侧固定连接,釜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2,第一搅拌机构2包括第一箱体21,第一箱体2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顶部贯穿釜体1并延伸至釜体1的顶部,第一箱体21底部的中端连通有第一输料管23,第二箱体31底部的两端均连通有第二输料管34,第一输料管23和第二输料管34的内表面均活动安装有电磁阀,第一箱体2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上端,第一箱体21的顶部且位于釜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搅拌杆24,矩形搅拌杆24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小型搅拌叶25,釜体1内腔的中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3,第二搅拌机构3包括第二箱体31,第二箱体3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中端,第二箱体31的右侧且位于釜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弧形搅拌杆33,外弧形搅拌杆33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弧形搅拌杆35,釜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搅拌机构4,起到了可有效的对其进行三重以及三段式调和,且每一段的调和方式、形态、大小以及作用各不同,由此便可提高其调和的均匀性,解决了现有的调和釜调和均匀性差,由于传统的调和釜均为单重一段调和方式,单重以及一段的调和较为单调,且只能固定的对一个方向以及固定位置进行调和,由此便造成其调和不均匀,同时还会影响最终成品质量的问题,第三搅拌机构4包括第三电机41,第三电机41固定安装于釜体1底部的右端,第三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2,主动齿轮42的左侧啮合有从动齿轮43,从动齿轮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4,出料管44外侧的下端套设有轴承7,轴承7嵌设于釜体1底部的表面,出料管44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箱体45,釜体1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2),所述第一搅拌机构(2)包括第一箱体(21),所述第一箱体(2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上端,所述第一箱体(21)的顶部且位于釜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搅拌杆(24),所述矩形搅拌杆(24)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小型搅拌叶(25),所述釜体(1)内腔的中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3),所述第二搅拌机构(3)包括第二箱体(31),所述第二箱体(3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中端,所述第二箱体(31)的右侧且位于釜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2),所述第二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弧形搅拌杆(33),所述外弧形搅拌杆(33)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弧形搅拌杆(35),所述釜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搅拌机构(4),所述第三搅拌机构(4)包括第三电机(41),所述第三电机(41)固定安装于釜体(1)底部的右端,所述第三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2),所述主动齿轮(42)的左侧啮合有从动齿轮(43),所述从动齿轮(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4),所述出料管(44)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箱体(45),所述釜体(1)内腔的下端且位于第三箱体(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46),所述安装杆(4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47),所述第四电机(4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式搅拌杆(48)。/n...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备金属防锈油的调和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2),所述第一搅拌机构(2)包括第一箱体(21),所述第一箱体(2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上端,所述第一箱体(21)的顶部且位于釜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搅拌杆(24),所述矩形搅拌杆(24)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小型搅拌叶(25),所述釜体(1)内腔的中端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3),所述第二搅拌机构(3)包括第二箱体(31),所述第二箱体(31)固定连接于釜体(1)内腔的中端,所述第二箱体(31)的右侧且位于釜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2),所述第二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外弧形搅拌杆(33),所述外弧形搅拌杆(33)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内弧形搅拌杆(35),所述釜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搅拌机构(4),所述第三搅拌机构(4)包括第三电机(41),所述第三电机(41)固定安装于釜体(1)底部的右端,所述第三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2),所述主动齿轮(42)的左侧啮合有从动齿轮(43),所述从动齿轮(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4),所述出料管(44)的顶部连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清庄奇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曙光化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