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20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在现有技术中,除臭气装置一般为多个处理工艺单元,占地面积大,安装时间长,并且运行成本高,管理复杂。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包括机架本体,机架本体的下方设有进风区,机架本体的上方设有出风区,在进风区和出风区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UV光氧区和喷淋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多个处理单元整合成一台一体式的除臭气装置,具备了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运行管理简便、占地面积小和除臭效果好等优点,可以依次对废气进行光催化氧化除臭和溶液吸收法除臭;移动式的装置也使得服务范围不受限制,应用范围广。

A movable deodor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臭气处理技术一般采用光氧或液体吸收技术,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安装收集管道,抽取臭气通过收集管道送至除臭设备进行除臭处理,而进行除臭的光氧设备和喷淋房都是固定安装在一处的,不能移动,导致除臭设备的服务范围有很大的限制性,其次,除臭气装置一般为多个处理工艺单元,占地面积大,安装时间长,并且运行成本高,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即现有技术的除臭装置固定安装在一处、占地面积大、灵活性低、除臭空间有范围限制、成本高和管理复杂等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的下方设有进风区,所述机架本体的上方设有出风区,在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出风区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UV光氧区和喷淋区。优选地,所述进风区包括设于进风口处的抽风百叶和设于进风区内部的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抽风百叶,还包括连通进风区和UV光氧区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UV光氧区内部连通。优选地,所述喷淋区包括位于底部的循环水池、位于顶部的喷淋头、连通循环水池和喷淋头的药剂管以及安装在药剂管上的喷淋泵。优选地,还包括连通所述UV光氧区和所述喷淋区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UV光氧区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区内部连通。优选地,在所述喷淋区内部,还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导流挡板,在所述导流挡板背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侧,设有连通出风区的开口。优选地,所述出风区设有出风百叶。优选地,所述UV光氧区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的管壁外侧涂有纳米光催化剂。优选地,所述纳米光催化剂为二氧化钛。优选地,所述机架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方便移动的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多个处理单元整合成一台一体式的除臭气装置,具备了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运行管理简便、占地面积小和除臭效果好等优点,可以依次对废气进行光催化氧化除臭和溶液吸收法除臭;移动式的装置也使得服务范围不受限制,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的废气流向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所示:进风区1;抽风百叶11;风机12;UV光氧区2;喷淋区3;循环水池31;喷淋头32;药剂管33;喷淋泵34;导流挡板35;出风区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看图1所示的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的下方设有进风区1,所述机架本体的上方设有出风区4,在所述进风区1和所述出风区4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UV光氧区2和喷淋区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风机12将待净化的废气引入除臭气装置内部,所述进风区1包括设于进风口处的抽风百叶11和设于进风区1内部的风机12,所述风机12的进风端朝向抽风百叶11,还包括连通进风区1和UV光氧区2的第一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5的一端与所述风机12的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UV光氧区2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区3包括位于底部的循环水池31、位于顶部的喷淋头32、连通循环水池31和喷淋头32的药剂管33以及安装在药剂管33上的喷淋泵34。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区3底部的循环水池31装有吸收液,吸收液经喷淋泵34增压后经过药剂管33,从药剂管33上的喷淋头32喷淋而下,与进入喷淋区3的废气充分接触,以吸附废气中所含的酸性或碱性污物,然后再将完成清洁的气体与被污染的液体分离,达到净化的目的,喷淋而下的吸收液会重新回流至塔底循环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通所述UV光氧区2和所述喷淋区3的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的一端与所述UV光氧区2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区3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喷淋区3内部,还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导流挡板35,在所述导流挡板35背离所述第二管道6的一侧,设有连通出风区4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区4设有出风百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V光氧区2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的管壁外侧涂有纳米光催化剂,UV光氧区2可以进行光催化氧化使其分子链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UV紫外线的光催化氧化原理为: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照射有机气体,改变有机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链结构,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UV+O2→O-O*(活性氧)O+O2→O3(臭氧),众所周知臭氧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对恶臭气体及其它异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光催化剂为二氧化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方便移动的脚轮,脚轮数量有四个,均布位于机架主体的底部四周。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的废气流向示意图,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在风机12的作用下不断向除臭气装置输送废气,废气从抽风百叶11进入进风区1,通过连通在进风区1和UV光氧区2之间第一管道5,进入UV光氧区2进行第一道除臭气工序,即光催化氧化除臭工序,UV光氧区2内部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的管壁外侧涂有纳米光催化剂,紫外线灯管照射废气,在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的作用下,催化氧化使其分子链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完成第一道除臭工序的废气,通过连通在UV光氧区2和喷淋区3之间的第二管道6,进入喷淋区3进行第二道除臭工序,即液体吸收法除臭工序,根据废气的成份选择相应的吸收液与废气接触反应,吸收液装在喷淋区3底部的循环水池31内,吸收液经喷淋泵34增压后经过药剂管33,从药剂管33上的喷淋头32喷淋而下,与进入喷淋区3的废气充分接触,以吸附废气中所含的酸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的下方设有进风区(1),所述机架本体的上方设有出风区(4),在所述进风区(1)和所述出风区(4)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UV光氧区(2)和喷淋区(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的下方设有进风区(1),所述机架本体的上方设有出风区(4),在所述进风区(1)和所述出风区(4)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连通的UV光氧区(2)和喷淋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1)包括设于进风口处的抽风百叶(11)和设于进风区(1)内部的风机(12),所述风机(12)的进风端朝向抽风百叶(11),还包括连通进风区(1)和UV光氧区(2)的第一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5)的一端与所述风机(12)的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UV光氧区(2)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区(3)包括位于底部的循环水池(31)、位于顶部的喷淋头(32)、连通循环水池(31)和喷淋头(32)的药剂管(33)以及安装在药剂管(33)上的喷淋泵(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除臭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凯英郑丽敏甘杰武吴惠明梁炎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