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12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止回阀,包括止回阀阀体,所述止回阀阀体的两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连通有多流道管,所述多流道管位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所述多流道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道,所述流道内均装配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包括滤芯,所述滤芯两端的端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流道的内腔壁上设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凸缘;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均装配有过滤罩组件,位于进水管上的所述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出水端;位于出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进水端。将上述装置有效应用在输送纯化水的管道上,有效避免了纯化水输送过程中,纯化水容易被管道内的污垢污染。

A check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止回阀。
技术介绍
止回阀主要用于控制水流,并同时能够进行止回。现有技术公开的止回阀只能用于一搬水流管道的控制,但是对于输送纯化水管道的止回阀来说,现有技术公开的止回阀并不适用。主要原因在于,纯化水对水内的杂质含量要求较高,尤其是不溶性的颗粒物料,而水流经过止回阀时,容易停留在阀门体内部,造成下一次通水时,阀门内的杂质被水流冲刷带走。同时,由于阀门在工作中,容易老化脱层,如阀门的橡胶片等,脱层物更加容易被水流携带,造成水质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止回阀。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止回阀,包括止回阀阀体,所述止回阀阀体的两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连通有多流道管,所述多流道管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体成型;所述多流道管位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所述多流道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道,所述流道内均装配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包括滤芯,所述滤芯两端的端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流道的内腔壁上设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凸缘;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均装配有过滤罩组件,位于进水管上的所述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出水端;位于出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进水端。优选地,所述流道的形状为柱形,所述滤芯管的外径小于流道的内径,所述流道的两端均具有流道口,所述多流道管通过流道口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环形凸缘位于流道的两端的流道口部位。优选地,所述过滤罩组件包括罩环体,所述罩环体上固定连接有金属过滤罩网。优选地,所述罩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栓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体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栓螺接螺孔后螺接至罩环体上。优选地,所述罩环体的外侧壁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管壁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金属过滤罩网具有凹陷面和凸出面;所述金属过滤罩网上的凹陷面均朝向进水管。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管口装配有进水连接法兰;所述出水管的管口装配有出水连接法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多流道管设计水流被分流,分流后的水流经过滤芯管过滤,将水流中的不溶颗粒物进行净化过滤,不溶颗粒物无法沉积在止回阀内,采用出水管-多流道管(滤芯管)设计对水流进一步过滤净化。同时,通过过滤罩组件上的金属过滤罩网能够将水流中的颗粒物进一步截留。当滤芯管丧失过滤效果时,金属过滤罩网起到二次防护作用。上述装置有效应用在输送纯化水的管道上,有效避免了纯化水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管道内的污垢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流道管与滤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滤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多流道管中流道、滤芯管的位置关系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图6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止回阀,包括止回阀阀体1,其中止回阀阀体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止回阀本体,其主体结构包括阀片以及控制阀片打开、闭合的控制栓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技术词典即可获知本技术所公开止回阀阀体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技术的改进点在于:止回阀阀体1的左端连通有进水管(图中未标出),止回阀阀体1的右端连通有出水管(图中未标出);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连通有多流道管11,多流道管11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体成型;多流道管11位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多流道管11可以采用堆焊方式堆焊在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进水管和出水管预先呈两段)。每个多流道管11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道111(流道111的形状为柱形),流道111与流道111之间为密封。水流经过多流道管11时,被流道111分流过滤。流道111的两端均具有流道口,多流道管11通过流道口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水流从进水管的进水端经流道口进入流道111再经流道口流入到止回阀阀体1内,同理,水流从出水管的进水端经流道口进入流道111再经流道口流出出水管。每一个流道111内均装配有滤芯管112,滤芯管112的长管状,其长度与流道111的长度相等。滤芯管112的外径小于流道111的内径,滤芯管112包括滤芯(滤芯具有过滤作用)。滤芯管112与流道111的装配方式如下:在滤芯两端的端部连接有卡环1121,每个卡环1121上开设有环形卡槽11211,流道111的内腔壁上设有与环形卡槽11211配合的环形凸缘1111;环形凸缘1111位于流道111的两端的流道口部位,利用环形凸缘1111与环形卡槽11211的配合实现将滤芯管112装配在流道111内,同时,保持水流只能经过流道111。为了增加过滤效果,在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装配有过滤罩组件14,在进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14装配在多流道管11的出水端,即该部位的过滤罩组件14位于该部位上多流道管11的右侧。同理,位于出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14装配在多流道管11的进水端,即该部位的过滤罩组件14位于该部位上多流道管11的左侧。过滤罩组件14的具体结构如下:过滤罩组件14包括罩环体141(呈环状),罩环体141上固定连接有金属过滤罩网。罩环体14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栓1411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螺纹连接;具体是,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体上开设有与螺栓1411配合的螺孔,螺栓1411螺接螺孔后螺接至罩环体141上(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不会漏水)。每一个罩环体141的外侧壁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管壁紧密贴合。金属过滤罩网具有凹陷面和凸出面(金属过滤罩网形状为类碗状);金属过滤罩网上的凹陷面均朝向进水管。即位于进水管上的金属过滤罩网的凹陷面朝左,位于出水管上的金属过滤罩网的凹陷面朝左。采用上述金属过滤罩网设计以及方位朝向设计的目的在于:凹陷面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以及一定的容纳空间,水流经过凹陷面不容易造成变形,同时,凹陷面能够容纳物体杂质。进水管的管口装配有进水连接法兰12(进水连接法兰12用于管道之间的连接);出水管的管口装配有出水连接法兰13(出水连接法兰13用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作原理过程:首先打开止回阀阀体1,水流从进水管流入并经过进水管位置上的上的多流道管11内,并从左侧的流道口进入流道111内,再进入到滤芯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回阀阀体,所述止回阀阀体的两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n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连通有多流道管,所述多流道管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体成型;/n所述多流道管位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n所述多流道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道,所述流道内均装配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包括滤芯,所述滤芯两端的端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流道的内腔壁上设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凸缘;/n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装配有过滤罩组件,位于进水管上的所述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出水端;位于出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进水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回阀阀体,所述止回阀阀体的两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连通有多流道管,所述多流道管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体成型;
所述多流道管位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间部位;
所述多流道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道,所述流道内均装配有滤芯管,所述滤芯管包括滤芯,所述滤芯两端的端部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流道的内腔壁上设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凸缘;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装配有过滤罩组件,位于进水管上的所述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出水端;位于出水管上的过滤罩组件装配在多流道管的进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形状为柱形,所述滤芯管的外径小于流道的内径,所述流道的两端均具有流道口,所述多流道管通过流道口与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
所述环形凸缘位于流道的两端的流道口部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祥王彪任晓辉陈光凯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爱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