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08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包括:上分布器、下分布器、降膜管,所述上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将上分布器分隔成内部的内降膜管上分布器和外部的外降膜管上分布器;所述下分布器与上分布器通过输液管道连通,所述下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圆盘隔板,将下分布器分隔成上方的内降膜管下分布器和下方的外降膜管下分布器;所述降膜管包括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液装置可以同时对内外降膜管进行布液,提高了布液效率,内外降膜管上设置有布液孔,有利于保证布液的均匀性。

A liquid distribution device applied to the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of casing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降膜蒸发设备,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
技术介绍
降膜蒸发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蒸发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及动力等工业领域。物料经布膜器流入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内,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布膜器的管内壁呈膜状流下,并流入降膜蒸发器进行蒸发。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盘式分布器,盘式分布器分为两种:一种为盘盘式分布器,另一种为板盘式分布器。盘式分布器主要由布料板、上分配盘及下分配盘组成。板盘式分布器主要由分配板和分配盘组成,分配板没有分配盘布料均匀,因此,盘盘式分布器布料效果要好一些,但是现有盘盘式分布器布料效率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包括:上分布器、下分布器、降膜管,所述上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与空腔同心,将上分布器分隔成内部的内降膜管上分布器和外部的外降膜管上分布器,所述内降膜管上分布器连通有第一进料口,外降膜管上分布器连通有第二进料口;所述下分布器与上分布器通过输液管道连通,所述下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圆盘隔板,圆盘隔板水平设置,将下分布器分隔成上方的内降膜管下分布器和下方的外降膜管下分布器,所述下分布器下方设置管板;所述降膜管设置在管板上,降膜管包括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设置在管板上,且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同轴设置,外降膜管与内降膜管下分布器连通,内降膜管与内降膜管上分布器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间留有间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降膜管上设置有内降膜管布液孔,所述外降膜管布液部分设置有外降膜管布液孔,所述外降膜管布液孔和内降膜管布液孔分别于内降膜管和外降膜管上倾斜环列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进料口底端设置布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布液装置,设置有两个进料口,且上、下分布器均通过隔板分隔成内外两部分,此设计可实现同时对内外降膜管进行布液,提高了布液效率;本技术的内外降膜管布液部分均设置有布液孔,并且布液孔呈一定角度沿管环列,有利于保证布液的均匀性;本技术的内降膜管与外降膜管位置同心,内外降膜管间形成第一降膜蒸发通道,内降膜管内侧管壁为第二降膜蒸发通道,提高了蒸发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降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降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板、2-外降膜管下分布器、3-内降膜管下分布器、4-内降膜管上分布器、5-外降膜管上分布器、6-第一进料口、7-布料板、8-环形隔板、9-第二进料口、10-圆盘隔板、11-内降膜管、12-外降膜管、13-第一降膜蒸发通道、14-第二降膜蒸发通道、15-外降膜管布液孔、16-内降膜管布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包括:上分布器、下分布器、降膜管,其创新之处在于:在上分布器中通过设置环形隔板8将其分隔成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和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在下分布器中通过设置圆盘隔板10将其分隔成外降膜管下分布器2和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在布液装置顶端设置第一进料口6,第一进料口6连通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与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通过输液管连通,第二进料口9垂直于第一进料口6设置,第二进料口9连通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与外降膜管下分布器2通过输液管连通,两个进料口均安装布料板7,当料液从两个进料口的布料板7分别进入以上所述四个分布器中。所述降膜管包括内降膜管11和外降膜管12,降膜管11与外降膜管12设置在布液装置下方的管板1上且同轴设置,内外降膜管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一降膜蒸发通道13,第一降膜蒸发通道13与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连通,内降膜管11内侧为第二降膜蒸发通道14,第二降膜蒸发通道14与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连通,第一降膜蒸发通道13和第二降膜蒸发通道14保证两蒸发通道同时蒸发,提高了蒸发效率。所述内降膜管11布液部分设置有内降膜管布液孔16,所述外降膜管12布液部分设置有外降膜管布液孔15,所述布液孔呈一定角度沿管环列,料液经由所述布液孔均匀流到管板1上,布液装置是降膜蒸发器的关键部件,降膜蒸发器的热交换强度和生产能力实质上取决于料液沿换热管分布的均匀程度,所谓均匀分布不仅是指液体要均匀地分配到每一根管子中,还要沿每根管的全部周边均匀分布,并在整个管子的长度上保持其均匀性,当料液不能均匀地湿润全部加热管的内表面时,缺液或少液表面就可能因蒸干而结垢,结垢表面反过来又阻滞了液膜的流动从而使邻近区域的传热条件进一步恶化,所述外降膜管布液孔15和内降膜管布液孔16的设计有利于保证布液的均匀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包括:上分布器、下分布器、降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环形隔板(8),所述环形隔板(8)与空腔同心,将上分布器分隔成内部的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和外部的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所述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连通有第一进料口(6),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连通有第二进料口(9);/n所述下分布器与上分布器通过输液管道连通,所述下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圆盘隔板(10),圆盘隔板(10)水平设置,将下分布器分隔成上方的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和下方的外降膜管下分布器(2),所述下分布器下方设置管板(1);所述降膜管设置在管板(1)上,降膜管包括内降膜管(11)和外降膜管(12),设置在管板(1)上,且内降膜管(11)和外降膜管(12)同轴设置,外降膜管(12)与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连通,内降膜管(11)与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套管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包括:上分布器、下分布器、降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环形隔板(8),所述环形隔板(8)与空腔同心,将上分布器分隔成内部的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和外部的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所述内降膜管上分布器(4)连通有第一进料口(6),外降膜管上分布器(5)连通有第二进料口(9);
所述下分布器与上分布器通过输液管道连通,所述下分布器为一圆柱体型空腔,其内设置有圆盘隔板(10),圆盘隔板(10)水平设置,将下分布器分隔成上方的内降膜管下分布器(3)和下方的外降膜管下分布器(2),所述下分布器下方设置管板(1);所述降膜管设置在管板(1)上,降膜管包括内降膜管(11)和外降膜管(12),设置在管板(1)上,且内降膜管(11)和外降膜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