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00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包括基板、调速电机、驱动齿轮、支撑平台、驱动齿条、连杆、活塞、放置杆、主推进腔、连接腔、注液腔、支架、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柱、蓄电池、第一单向阀、备用腔第二单向阀、补液口、保护罩,该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往复式运动机构实现双侧依次正压向颈部置管内填充抗凝封管液,有效的避免了血液渗出堵管的现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device for anticoagulant sealing fluid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尤其涉及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血透过程中,患者需要在颈部置管,当需要血透时,将单向静脉导管一端与颈部置管接头相连,另一端与血液透析机相连,即可开始进行血液透析,透析完成后,将单向静脉导管与颈部置管分离,再由医护人员对颈部置管注入肝素液进行封管,在封管过程中时,由于肝素液在注射器的压力下注入管道可以有效避免血液外渗,但是封管完成后,血液在血压的作用下会渐渐突破失去外部压力支持的肝素液的封堵,从而造成血液进入管道内,然后干涸凝结,导致细菌滋生,甚至发生堵管,需要医护人员重新置管,造成了患者承受了较重的经济和身体的双重负担,也极大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包括基板、调速电机、驱动齿轮、支撑平台、驱动齿条、连杆、活塞、放置杆、主推进腔、连接腔、注液腔、支架、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柱、蓄电池,所述的调速电机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调速电机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轮位于调速电机顶部,所述的驱动齿轮与调速电机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平台位于基板正面下端,所述的支撑平台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条位于支撑平台顶部,所述的驱动齿条与支撑平台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连杆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驱动齿条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杆一端与驱动齿条焊接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塞与连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杆位于基板正面上端,所述的放置杆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主推进腔位于放置杆顶部,所述的主推进腔与放置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腔位于主推进腔顶部,所述的连接腔与主推进腔螺纹相连,所述的注液腔位于主推进腔下端两侧,所述的注液腔与主推进腔一体相连,且所述的活塞与注液腔滑动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支架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的第一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分别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感应柱位于驱动齿轮背面,所述的感应柱与驱动齿轮焊接相连,所述的蓄电池位于基板顶部,所述的蓄电池与基板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以及调速电机线路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注液腔与主推进腔连接处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注液腔胶粘剂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注液腔顶部还设有备用腔,所述的备用腔与注液腔一体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备用腔与注液腔连接处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备用腔胶粘剂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备用腔顶部还设有补液口,所述的补液口与备用腔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补液口为橡胶密封塞。进一步,所述的基板顶部还设有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与基板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该装置的注液腔和备用腔内含有肝素液即抗凝封管液,在使用时首先将连接腔与颈部置管接头相连,然后开启调速电机,调速电机首先带动驱动齿轮顺时针旋转,驱动齿轮带动驱动齿条由右向左移动,驱动齿条带动连杆由右向左移动,连杆带动活塞由右向左移动即将右侧注液腔内的肝素液注入主推进腔再经过连接腔进入颈部置管,当驱动齿轮上的感应柱进入到第一接近开关下方时,第一接近开关启动使得调速电机逆向旋转,同理将左侧备用腔内的肝素液液注入了颈部置管,当感应柱进入到第二接近开关时,第二接近开关启动使得调速电机停止,综上所述可通过调速电机的正反转联动驱动齿轮和驱动齿条运动,实现注液腔内的肝素液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等量恒压正压向颈部置管运送,避免了血液在血压的力量下渗出,另外当一侧注液腔在向主推进腔注入肝素液时,为了避免另一侧注液腔内吸入空气,所以在注液腔顶部还设有备用腔,备用腔内也存在有肝素液,且注液腔与主推进腔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实现肝素液只能进入主推进腔不能从主推进腔再返回,所以当一侧注液腔向主推进腔注入时,另一侧反向抽吸的也是肝素液不会吸入空气,既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补充肝素液的作用,且注液腔与备用腔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实现肝素液只能进入注液腔而不能再返回备用腔,蓄电池可以为调速电机、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提供能量供应,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型号为LJ18A3-15-Z/BX,品牌为墨尔电气,且感应柱为铁质、活塞为橡胶材质,当备用腔为医用塑料制成可以发生形变,且当备用腔内出现肝素液耗尽时,可以通过补液口进行补充,保护罩对装置运动机构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力损坏。该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往复式运动机构实现双侧依次正压向颈部置管内填充抗凝封管液,有效的避免了血液渗出堵管的现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主推进腔部分局部放大主视图;图3是驱动齿轮部分局部放大主视图;图4是基板部分局部放大侧视图;图5是本装置电路示意图基板1、调速电机2、驱动齿轮3、支撑平台4、驱动齿条5、连杆6、活塞7、放置杆8、主推进腔9、连接腔10、注液腔11、支架12、第一接近开关13、第二接近开关14、感应柱15、蓄电池16、第一单向阀1101、备用腔1102第二单向阀1103、补液口1104、保护罩1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基板1、调速电机2、驱动齿轮3、支撑平台4、驱动齿条5、连杆6、活塞7、放置杆8、主推进腔9、连接腔10、注液腔11、支架12、第一接近开关13、第二接近开关14、感应柱15、蓄电池16、第一单向阀1101、备用腔1102第二单向阀1103、补液口1104、保护罩101,所述的调速电机2位于基板1正面,所述的调速电机2与基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轮3位于调速电机2顶部,所述的驱动齿轮3与调速电机2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平台4位于基板1正面下端,所述的支撑平台5与基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条5位于支撑平台4顶部,所述的驱动齿条5与支撑平台4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驱动齿条5与驱动齿轮3,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连杆6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驱动齿条5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杆6一端与驱动齿条5焊接相连,所述的活塞7位于连杆6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塞7与连杆6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杆8位于基板1正面上端,所述的放置杆8与基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主推进腔9位于放置杆8顶部,所述的主推进腔9与放置杆8胶粘剂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调速电机、驱动齿轮、支撑平台、驱动齿条、连杆、活塞、放置杆、主推进腔、连接腔、注液腔、支架、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柱、蓄电池,所述的调速电机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调速电机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轮位于调速电机顶部,所述的驱动齿轮与调速电机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平台位于基板正面下端,所述的支撑平台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条位于支撑平台顶部,所述的驱动齿条与支撑平台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连杆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驱动齿条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杆一端与驱动齿条焊接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塞与连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杆位于基板正面上端,所述的放置杆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主推进腔位于放置杆顶部,所述的主推进腔与放置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腔位于主推进腔顶部,所述的连接腔与主推进腔螺纹相连,所述的注液腔位于主推进腔下端两侧,所述的注液腔与主推进腔一体相连,且所述的活塞与注液腔滑动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支架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的第一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分别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感应柱位于驱动齿轮背面,所述的感应柱与驱动齿轮焊接相连,所述的蓄电池位于基板顶部,所述的蓄电池与基板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以及调速电机线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透析导管抗凝封管液持续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调速电机、驱动齿轮、支撑平台、驱动齿条、连杆、活塞、放置杆、主推进腔、连接腔、注液腔、支架、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感应柱、蓄电池,所述的调速电机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调速电机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轮位于调速电机顶部,所述的驱动齿轮与调速电机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平台位于基板正面下端,所述的支撑平台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驱动齿条位于支撑平台顶部,所述的驱动齿条与支撑平台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轮齿啮合相连,所述的连杆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驱动齿条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杆一端与驱动齿条焊接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的活塞与连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杆位于基板正面上端,所述的放置杆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主推进腔位于放置杆顶部,所述的主推进腔与放置杆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腔位于主推进腔顶部,所述的连接腔与主推进腔螺纹相连,所述的注液腔位于主推进腔下端两侧,所述的注液腔与主推进腔一体相连,且所述的活塞与注液腔滑动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基板正面,所述的支架与基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的第一接近开关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珍周健美高潮清陶秀彬张先翠徐姝娟陶明芬廖茂蕾周良慧严新月徐建海黄朗许燕温龙娟张艳曹芬芬谈家美周燕飞洪丹丹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