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吸脂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依次连通的吸脂管、负压发生器和连接管,吸脂管包括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第一吸脂管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吸脂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吸脂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或第一单向阀管道,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道时,连接管远离负压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团状的脂肪打散,便于后期的吸脂;使第二吸脂管和负压发生器内处于负压状态,实现吸脂操作,保证吸脂干净,操作方便,不容易堵塞吸脂孔,成功率和效率更高。
A liposuction device in liposuctio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
本技术属于吸脂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
技术介绍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下组织及植物体中,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储能物质。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解于水。是一种或一种以上脂肪酸的甘油脂C3H5(OOCR)3。脂肪摄入过量将产生肥胖,并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膳食脂肪总量增加,还会增大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求美也是成为更多的人的向往,而随着脂肪移植手术的逐渐成熟,脂肪移植手术更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现有的吸脂装置针对团状的脂肪无任何办法,且容易堵塞吸脂孔,阻碍吸脂成功率;再者,现有的吸脂设备在吸脂过程中的脂肪液不稳定,容易倒流,吸脂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包括依次连通的吸脂管、负压发生器和连接管,所述吸脂管包括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第一吸脂管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吸脂孔,第一吸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吸脂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吸脂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所述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或第一单向阀管道,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时,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冲洗管道的一端贯穿出连接管外;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道时,第一单向阀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外螺纹上,第一单向阀管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内螺纹上,连接管远离负压发生器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管道。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冲洗头,冲洗头螺纹连接于第一吸脂管的另一端或第二吸脂管的一端;所述冲洗头的中部设置有出水孔,冲洗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水孔。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第一单向阀管道内设置有小孔径通道、单向阀密封球和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密封球和单向阀弹簧位于小孔径通道朝向第二吸脂管的一侧,单向阀密封球的直径大于小孔径通道的内径,且单向阀密封球的直径小于第一单向阀管道的内径;单向阀弹簧的一侧的第一单向阀管道内或第二吸脂管内设置有限位圈,单向阀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圈固定连接,单向阀弹簧的另一端与单向阀密封球固定连接,单向阀密封球封堵于小孔径通道处;单向阀弹簧的内径小于单向阀密封球的直径。更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第一内螺纹的长度小于单向阀弹簧的长度。更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第二单向阀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和进出气管,进出气管上设置有封盖。更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负压发生器为气囊。更进一步具体的是,所述第一吸脂管的中部设置有波纹管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其中,第一单向阀管道保证脂肪指可以单向流出,保证吸脂干净,而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地设置方便冲洗管道和第一单向阀管道更换,操作方便,脂肪也不容易堵塞吸脂孔,成功率和效率更高。使用中一共分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在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冲洗管道,先利用冲洗管道提供冲洗液,冲洗液通过吸脂孔进入脂肪层,将团状的脂肪打散,便于后期的吸脂,提高后期的吸脂成功率和吸脂效率;另一种结构是利用在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管道,此时按压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内的气体会通过第二单向阀管道流出,从而使得第二吸脂管和负压发生器内处于负压状态,此时脂肪通过吸脂孔进入第一吸脂管,然后沿着第一单向阀管道、第二吸脂管、负压发生器、连接管和第二单向阀管道流出,实现吸脂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冲洗管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管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单向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第一吸脂管上设置波纹管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负压发生器;2-连接管;3-第一吸脂管;4-第二吸脂管;5-吸脂孔;6-第一外螺纹;7-第一内螺纹;8-冲洗管道;9-第一单向阀管道;10-第二单向阀管道;11-冲洗头;12-小孔径通道;13-单向阀密封球;14-单向阀弹簧;15-限位圈;16-单向阀;17-进出气管;18-波纹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包括依次连通的吸脂管、负压发生器1和连接管2,所述吸脂管包括第一吸脂管3和第二吸脂管4,第一吸脂管3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吸脂孔5,第一吸脂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6,第二吸脂管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7,第二吸脂管4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1相连通;所述第一吸脂管3和第二吸脂管4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8或第一单向阀管道9,当第一吸脂管3和第二吸脂管4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8时,第一内螺纹7与第一外螺纹6配合连接,冲洗管道8的一端贯穿出连接管2外;当第一吸脂管3和第二吸脂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道9时,第一单向阀管道9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外螺纹6上,第一单向阀管道9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内螺纹7上,连接管2远离负压发生器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管道10。第二单向阀管道10可以是螺纹连接于连接管2上们也可以是卡接于连接管2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螺纹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吸脂管、负压发生器和连接管,所述吸脂管包括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第一吸脂管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吸脂孔,第一吸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吸脂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吸脂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n所述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或第一单向阀管道,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时,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冲洗管道的一端贯穿出连接管外;/n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道时,第一单向阀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外螺纹上,第一单向阀管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内螺纹上,连接管远离负压发生器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吸脂管、负压发生器和连接管,所述吸脂管包括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第一吸脂管的一端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吸脂孔,第一吸脂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吸脂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吸脂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发生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或第一单向阀管道,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冲洗管道时,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冲洗管道的一端贯穿出连接管外;
当第一吸脂管和第二吸脂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管道时,第一单向阀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外螺纹上,第一单向阀管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内螺纹上,连接管远离负压发生器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冲洗头,冲洗头螺纹连接于第一吸脂管的另一端或第二吸脂管的一端;所述冲洗头的中部设置有出水孔,冲洗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脂手术中的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唯专呼家楼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