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件、引流管及组合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00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5
一种引流件、引流管及组合式引流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引流件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的引流通道;本体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所得,且本体的部分或全部沿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以使第一端的外周大于第二端的外周;引流通道贯穿第二端以形成主引流开口,引流通道贯穿第一端,以使第一端与引流管的引流端连接时,引流通道与引流管连通。该引流件通过逐渐收缩的设置,相比于现有的圆柱状的末端,在进行血管撕裂口两端缝合,保证抽吸液体的同时,可以清晰的看到出针处,保障术野清晰,辅助缝合止血顺利进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且在缝合后,也便于将引流件从“丝线结”中顺利抽出。

Drainage parts, drainage tubes and combined drainage 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件、引流管及组合式引流管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流件、引流管及组合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普外科及胸外科手术中,适用于术中应用的引流管,尤其是在腔镜手术中,引流管末端均为圆柱形,旁边开有侧孔,一方面可以应用引流管发挥分离、撑开等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引流管吸“油烟”、吸血等功能,从而达到保持术野清晰,方便手术进行等目的。在胸腔镜手术中,分离肺动静脉时,不慎撕裂血管,需要在腔镜下缝合结扎止血,需要引流管抽血,以保持术野清晰的同时进行缝合操作。由于当前的吸引器末端为圆柱形,在进行血管撕裂口两端缝合时,往往由于无法清晰看到出针处,或者进出针缝合距离太大,或者缝合后无法顺利将引流管从“丝线结”中抽出,使得缝合止血操作失败,从而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引流件、引流管及组合式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引流件,其包括:本体,本体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所得,且本体的部分或全部沿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以使第一端的外周大于第二端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所得,且所述本体的部分或全部沿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以使第一端的外周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周;/n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贯穿所述第二端以形成主引流开口,所述引流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与引流管的引流端连接时,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流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所得,且所述本体的部分或全部沿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以使第一端的外周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周;
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贯穿所述第二端以形成主引流开口,所述引流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端与引流管的引流端连接时,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个侧引流孔,每个所述侧引流孔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截面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本体的截面沿第一预设方形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圆台状或扁平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其轴向由本体单元构成,所述本体单元包括逐渐收缩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国蔡开灿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