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00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袋、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和连接接头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引流效果好的效果。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for children with deform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压引流
,具体为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因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因此将此方法引用到小儿畸形患者的治疗技术当中。但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方便操作,因此很难在小儿畸形患者内被广泛推广。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改进,以改善其结构不适用于小儿畸形患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具备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引流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不方便对小儿畸形患者使用,操作复杂和引流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袋、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和连接接头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相通。优选的,所述负压袋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袋塞。优选的,所述连接接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护帽。优选的,所述负压袋为双层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负压袋的内层为厚度为0.3-0.6mm聚氨酯层结构,所述负压袋的外层为厚度为0.5-0.8mm聚氯乙烯层结构。优选的,所述瓶塞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连接接头和输液软管之间均采用溶剂胶或UV胶粘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通过设置橡胶袋塞,增加负压袋的密封性,并使其可以在进行抽气后继续保持密封性,方便后期的使用。二、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护帽,可以有效将连接头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受到污染后与患者的耳部引流管连接后造成感染。三、本技术通过设置负压袋为双层弹性结构,保证了负压带有足够的弹性,在抽完袋内的空气时,能形成需要的负压吸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正面剖视图。图中:1-负压袋、2-瓶塞穿刺器、3-滴斗、4-流速调节器、5-连接接头、6-输液软管、7-橡胶袋塞、8-连接护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袋1、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连接接头5和输液软管6,负压袋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袋塞7,增加负压袋1的密封性,并使其可以在进行抽气后继续保持密封性,方便后期的使用,连接接头5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护帽8,可以有效将连接头5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受到污染后与患者的耳部引流管连接后造成感染,负压袋1为双层弹性结构,负压袋1的内层为厚度为0.3-0.6mm聚氨酯层结构,负压袋1的外层为厚度为0.5-0.8mm聚氯乙烯层结构,双层结构弹性结构,保证了负压带1有足够的弹性,在抽完袋内的空气时,能形成需要的负压吸力,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和连接接头5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6相通,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连接接头5和输液软管6之间均采用溶剂胶或UV胶粘接,该装置还包括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的使用方法,第一步把负压袋1内的空气抽干,直到负压袋1的两个塑料皮贴紧,第二部:将瓶塞穿刺器2穿过负压袋1底部的橡胶袋塞7进行连接,第三部:把连接接头5与患者耳部引流管连接,逐渐打开流速调节器4,保持负压状态进行引流。工作原理:该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时,第一步把负压袋1内的空气抽干,直到负压袋1的两个塑料皮贴紧,第二部:将瓶塞穿刺器2穿过负压袋1底部的橡胶袋塞7进行连接,第三部:把连接接头5与患者耳部引流管连接,逐渐打开流速调节器4,保持负压状态进行引流。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袋(1)、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连接接头(5)和输液软管(6),所述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和连接接头(5)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6)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袋(1)、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连接接头(5)和输液软管(6),所述瓶塞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和连接接头(5)之间依次通过输液软管(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袋(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袋塞(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畸形患者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5)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护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素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