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包括:引流瓶、积液腔、水封腔;所述引流瓶上设置有积液腔;所述水封管腔的一侧设置有积液腔;所述水封管腔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封腔,且水封腔与水封管腔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腔的一侧设置有水封腔;所述调压腔的另一侧设置有调压管腔,且调压管腔与调压腔的下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一体式成型,结构简单,方便加水,内置式管道,免除繁琐的外部接管,而且阻止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倒流入胸腔,引流效果好,同时可以对胸腔进行给药或冲洗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disposable thoracic drainage bottle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封式胸腔引流瓶,有三类:单瓶结构、双瓶结构和三瓶结构。从原理上说,所述单瓶结构是水封式胸腔引流的最基本结构,即仅有一个瓶,具有水封和积液的功能,该瓶顶端上设通气口,且在该瓶内竖向插设一水封管,水封管顶端通出作为引流口与引流管连接,而其底端处于瓶内液体的液面以下构成水封。而所述双瓶结构是将单瓶的水封与积液两功能单独设置,将水封瓶顶端与积液瓶顶部连通,将引流口设于积液瓶的顶端上用于与引流管连接。所述三瓶结构是在双瓶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调压瓶,水封瓶顶端的通气口与调压瓶的顶部连通,在调压瓶外竖向设置一调压管,该调压管顶端通出,而其底端与调压瓶底部连通。目前,现有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三瓶结构的引流效果最好,但是三瓶结构的外部接管繁琐,在水封腔与调压腔分别设立注液口,注水繁琐,而且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容易倒流入胸腔,引流效果差,当患者需要胸腔给药或冲洗时需借助引流瓶安装孔,操作繁琐,且使用止血钳控制管道的封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复杂,外部接管繁琐,加水不方便,而且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容易倒流入胸腔,引流效果差,不能进行胸腔给药或冲洗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包括:引流瓶、积液腔、水封腔、调压腔、调压管腔、水封管腔、注液口、旋盖、通气孔、吸引管、开关阀、引流管、排液管、排液阀、挂钩;所述引流瓶上设置有积液腔;所述水封管腔的一侧设置有积液腔;所述水封管腔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封腔,且水封腔与水封管腔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腔的一侧设置有水封腔;所述调压腔的另一侧设置有调压管腔,且调压管腔与调压腔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管腔的顶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引流瓶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设置有旋盖;所述引流瓶的顶端设置有吸引管及引流管;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引流瓶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所述引流瓶的两侧设置有挂钩。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水封管腔与积液腔的上部相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水封腔与调压腔的上部相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注液口设置在水封腔与调压腔的上方,且注液口与旋盖通过螺纹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三通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所述引流瓶为一体式成型的塑制瓶体,且引流瓶的俯视外形特征为椭圆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水封管腔与积液腔的上部相连通的设置,节省了水封管腔与积液腔之间的外部连通管。2、本技术通过水封腔与调压腔的上部相连通的设置,节省了水封腔与调压腔之间的外部连通管。3、本技术通过注液口设置在水封腔与调压腔的上方,且注液口与旋盖通过螺纹方式相连接的设置,打开旋盖,可以对水封腔与调压腔同时加水。4、本技术通过引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的设置,阻止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倒流入胸腔,避免造成胸腔污染或气胸,保证了引流效果。5、本技术通过引流管上设置有三通阀的设置,利用三通阀可以对胸腔进行给药或冲洗,操作简单方便。6、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一体式成型,结构简单,方便加水,内置式管道,免除繁琐的外部接管,而且阻止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倒流入胸腔,引流效果好,同时可以对胸腔进行给药或冲洗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引流瓶1、积液腔2、水封腔3、调压腔4、调压管腔5、水封管腔6、注液口7、旋盖8、通气孔9、吸引管10、开关阀11、引流管12、排液管13、排液阀14、挂钩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技术方案: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包括:引流瓶1、积液腔2、水封腔3、调压腔4、调压管腔5、水封管腔6、注液口7、旋盖8、通气孔9、吸引管10、开关阀11、引流管12、排液管13、排液阀14、挂钩15;引流瓶1上设置有积液腔2;水封管腔6的一侧设置有积液腔2;水封管腔6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且水封腔3与水封管腔6的下部相连通;调压腔4的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调压腔4的另一侧设置有调压管腔5,且调压管腔5与调压腔4的下部相连通;调压管腔5的顶端设置有通气孔9;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7;注液口7上设置有旋盖8;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吸引管10及引流管12;吸引管10上设置有开关阀11;引流瓶1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13;排液管13上设置有排液阀14;引流瓶1的两侧设置有挂钩15。具体的,水封管腔6与积液腔2的上部相连通,节省了水封管腔与积液腔之间的外部连通管。具体的,水封腔3与调压腔4的上部相连通,节省了水封腔与调压腔之间的外部连通管。具体的,注液口7设置在水封腔3与调压腔4的上方,且注液口7与旋盖8通过螺纹方式相连接,打开旋盖,可以对水封腔与调压腔同时加水。具体的,引流管12上设置有单向阀,阻止引流瓶中的液体或气体倒流入胸腔,避免造成胸腔污染或气胸,保证了引流效果。具体的,引流管12上设置有三通阀,利用三通阀可以对胸腔进行给药或冲洗,操作简单方便。具体的,引流瓶1为一体式成型的塑制瓶体,且引流瓶1的俯视外形特征为椭圆状,一体式成型,结构简单,安置平稳。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引流瓶1为一体式成型的塑制椭圆形瓶体,结构简单,安置平稳,同时水封管腔6与积液腔2的上部相连通,而且水封腔3与调压腔4的上部相连通,形成内置式管道,免除繁琐的外部接管,另外水封腔3与调压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包括:引流瓶(1)、积液腔(2)、水封腔(3)、调压腔(4)、调压管腔(5)、水封管腔(6)、注液口(7)、旋盖(8)、通气孔(9)、吸引管(10)、开关阀(11)、引流管(12)、排液管(13)、排液阀(14)、挂钩(1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上设置有积液腔(2);所述水封管腔(6)的一侧设置有积液腔(2);所述水封管腔(6)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且水封腔(3)与水封管腔(6)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腔(4)的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所述调压腔(4)的另一侧设置有调压管腔(5),且调压管腔(5)与调压腔(4)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管腔(5)的顶端设置有通气孔(9);所述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上设置有旋盖(8);所述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吸引管(10)及引流管(12);所述吸引管(10)上设置有开关阀(11);所述引流瓶(1)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13);所述排液管(13)上设置有排液阀(14);所述引流瓶(1)的两侧设置有挂钩(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心外科一次性胸引流瓶,包括:引流瓶(1)、积液腔(2)、水封腔(3)、调压腔(4)、调压管腔(5)、水封管腔(6)、注液口(7)、旋盖(8)、通气孔(9)、吸引管(10)、开关阀(11)、引流管(12)、排液管(13)、排液阀(14)、挂钩(1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上设置有积液腔(2);所述水封管腔(6)的一侧设置有积液腔(2);所述水封管腔(6)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且水封腔(3)与水封管腔(6)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腔(4)的一侧设置有水封腔(3);所述调压腔(4)的另一侧设置有调压管腔(5),且调压管腔(5)与调压腔(4)的下部相连通;所述调压管腔(5)的顶端设置有通气孔(9);所述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上设置有旋盖(8);所述引流瓶(1)的顶端设置有吸引管(10)及引流管(12);所述吸引管(10)上设置有开关阀(11);所述引流瓶(1)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13);所述排液管(13)上设置有排液阀(14);所述引流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李明,柏永康,翟艳,
申请(专利权)人:张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