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98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包括:袋体、进液导管、出液导管以及第一过滤装置,进液导管与出液导管分别连通袋体,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进液导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在进液导管上也增加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使得在药液配置时刺破胶塞产生的胶塞屑难以进入到袋体内,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误会。

A kind of intravenous nutrition infusion bag with filter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营养输液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能极大地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活动中。但是这种静脉营养输液袋由于配置的需求,静脉营养输液袋进液导管直径较大、瓶塞穿刺器较粗,药品包装的各种胶塞,由于存在一定掉屑率,在加药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胶塞碎屑,并通过进液导管顺利的进入袋体内。虽然胶塞屑与药液不会发生化学作用,同时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营养输液袋在出液导管上设置有过滤器,能有效的过滤胶盖屑,使得胶塞屑不会进入到出液导管内,即胶塞屑进入到袋体内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在临床使用中,配置时产生的胶盖屑在输注时始终会漂浮在静脉营养袋内,患者发现后,容易产生误解,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较为尖锐,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置时产生的胶塞屑会悬浮在营养输液袋内,容易引起患者误会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该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包括:袋体、进液导管、出液导管以及第一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液导管与出液导管分别连通袋体,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进液导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在进液导管上也增加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使得在药液配置时刺破胶塞产生的胶塞屑难以进入到袋体内,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误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包括:袋体1、进液导管2、出液导管3、第一过滤装置4、第二过滤装置5以及穿刺器6。进液导管2与出液导管3分别连通袋体1,第一过滤装置4设置于进液导管2上。第二过滤装置5设置于出液导管4上。穿刺器6有一个或者多个,与进液导管2远离袋体1的一端连通。第一过滤装置4与第二过滤装置5采用精密药液过滤器,精密药液过滤器采用尼龙、聚醚砜、混合纤维素、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材料制造过滤膜,药液中5um以上微粒的滤除率不小于90%。穿刺器6用于刺穿药品包装的胶塞,将药液通过进液导管2导入到袋体1内。在此过程中,第一过滤装置4设置于进液导管2上,起到过滤药液中的胶塞屑,避免胶塞屑进入到袋体1内,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误会。袋体1的药液通过出液导管3进入到人体内,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第二过滤装置5设置于出液导管4上,进一步确保药液中的胶塞屑捕获通过出液导管3进入到患者体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在进液导管上也增加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使得在药液配置时刺破胶塞产生的胶塞屑难以进入到袋体内,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误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进液导管、出液导管以及第一过滤装置,所述进液导管与所述出液导管分别连通所述袋体,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液导管上,所述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液导管上的第二过滤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进液导管、出液导管以及第一过滤装置,所述进液导管与所述出液导管分别连通所述袋体,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液导管上,所述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静脉营养输液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液导管上的第二过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颖杨莹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