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96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机体框架,位于机体框架下端设置有吸尘部件,吸尘部件包括有底板,底板下侧边檐围合有环形橡胶裙边,底板经连杆机构与机体框架铰接,位于底板后端设置有吸尘管件,底板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吸尘管件外围设置U型支架,U型支架与铰接座铰接,U型支架经伸缩油缸与机体框架铰接,底板上设置有喷淋软管,底板下连接有喷淋头,喷淋软管出水口与喷淋头接通,由于U型支架以及底板上表面铰接座的存在,使得该装置中吸尘部件在升降时,U型支架会随着吸尘部件的升降对喷淋软管进行对应抵触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喷水软管是否处于接通的状态,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lifting device for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road swee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垃圾收集装置及扫路机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798512.6,申请日为20160831,授权公告号为CN106120625B,授权公告日为20190924,该专利中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设有吸尘口和吸嘴的吸尘装置,吸尘口靠近地面并用于接收垃圾,吸嘴与风机管路连接,以使垃圾通过吸嘴和风机管路进行收集,吸尘口与吸嘴之间设有过渡段,过渡段能够使得吸尘装置从吸尘口平缓地过渡至吸嘴,以减少垃圾在吸嘴处的堵塞,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扫路机在工作时,缺少对于喷淋装置与吸口升降装置之间的联动机构,无法通过扫路机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扫路机上喷淋装置的工作状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扫路机中无法通过扫路机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扫路机上喷淋装置的工作状态,为了改善其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包括有水平悬空设置的机体框架,位于机体框架下端水平设置有与地面贴合的吸尘部件,所述吸尘部件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底板,底板下侧边檐围合有环形橡胶裙边,所述底板与环形橡胶裙边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腔体,所述底板前端经连杆机构与机体框架前端铰接,位于底板后端设置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吸尘管件,位于吸尘管件左右两侧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吸尘管件外围水平悬空设置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两耳板中部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位于底板后端正上方的U型支架中间段经伸缩油缸与机体框架后端铰接,位于U型支架耳板自由端正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有喷淋软管,底板上连接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喷淋头,喷淋软管出水口与喷淋头接通。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当清扫工作开始时,伸缩油缸活塞杆的自由端斜向下伸出,带动吸尘部件与地面贴合,同时使得U型支架沿着铰接座转动,使得U型支架的耳板自由端未抵触在底板上的喷淋软管上,此时吸尘部件内接通有水源;当清扫工作结束时,伸缩油缸活塞杆的自由端斜向上收缩,带动吸尘部件与地面分离,同时使得U型支架沿着铰接座转动,使得U型支架的耳板自由端抵触在底板上的喷淋软管上,此时吸尘部件内未接通有水源,使得吸尘部件的升降与喷淋工作状态之间存在有联动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U型支架以及底板上表面铰接座的存在,使得该装置中吸尘部件在升降时,U型支架会随着吸尘部件的升降对喷淋软管进行对应抵触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喷水软管是否处于接通的状态,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包括有与底板下表面边缘贴合的矩形框架,位于底板外侧的矩形框架前端铰接有位于底板上方的长条板,底板上表面前端设置有竖直外凸的卡块,位于卡块侧面的长条板自由端开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开口,长条板另一端为手柄部,底板后端边缘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折弯板,折弯板的竖直段与底板连接,折弯板的水平段自由端朝向底板前端设置,矩形框架后端搭接在折弯板的水平段上。矩形框架与长条板的设置使得吸尘部件能够经长条板转动进行解锁,通过长条板拉出后实施清理保养工作,操作方便。所述矩形框架后端连接有滚轮。滚轮的设置使得整个吸尘部件能够平滑的在地面上移动。位于喷淋软管上方的U型支架耳板自由端连接有压接块。压接块的设置使得U型支架在转动时,对于喷淋软管的抵触作用更加明显,使得扫路机在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时,喷淋软管内的水流能够根据对应的状态进行自流或停滞。所述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使得整个吸口升降装置更加稳定。所述四连杆机构设置有两组,并排设置的两四连杆机构的各前侧连杆两端均经伸缩弹簧与位于两组四连杆机构之间的连接环连接。伸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四连杆机构在工作扭曲时能够进行复位,同时各连杆长度可单独调整,保证吸力的最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吸尘部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杆机构及喷淋软管位置的示意图。图中:1机体框架,2吸尘部件,201底板,202环形橡胶裙边,3连杆机构,4吸尘管件,5铰接座,6U型支架,7伸缩油缸,8喷淋软管,9矩形框架,10长条板,11卡块,12手柄部,13折弯板,14滚轮,15压接块,16伸缩弹簧,17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如图1-3所示,为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包括有水平悬空设置的机体框架1,位于机体框架1下端水平设置有与地面贴合的吸尘部件2,吸尘部件2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底板201,底板201下侧边檐围合有环形橡胶裙边202,底板201与环形橡胶裙边202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腔体,底板201前端经连杆机构3与机体框架1前端铰接,位于底板201后端设置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吸尘管件4,位于吸尘管件4左右两侧的底板201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5,吸尘管件4外围水平悬空设置U型支架6,U型支架6的两耳板中部与对应的铰接座5铰接,位于底板201后端正上方的U型支架6中间段经伸缩油缸7与机体框架1后端铰接,位于U型支架6耳板自由端正下方的底板201上设置有喷淋软管8,底板201上连接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喷淋头,喷淋软管8出水口与喷淋头接通。还包括有与底板201下表面边缘贴合的矩形框架9,位于底板201外侧的矩形框架9前端铰接有位于底板201上方的长条板10,底板201上表面前端设置有竖直外凸的卡块11,位于卡块11侧面的长条板10自由端开设有与卡块11相配合的开口,长条板10另一端为手柄部12,底板201后端边缘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折弯板13,折弯板13的竖直段与底板201连接,折弯板13的水平段自由端朝向底板201前端设置,矩形框架9后端搭接在折弯板13的水平段上。矩形框架9与长条板10的设置使得吸尘部件2能够经长条板10转动进行解锁,通过长条板10拉出后实施清理保养工作,操作方便。矩形框架9后端连接有滚轮14。滚轮14的设置使得整个吸尘部件2能够平滑的在地面上移动。位于喷淋软管8上方的U型支架6耳板自由端连接有压接块15。压接块15的设置使得U型支架6在转动时,对于喷淋软管8的抵触作用更加明显,使得扫路机在工作状态或停机状态时,喷淋软管8内的水流能够根据对应的状态进行自流或停滞。连杆机构3为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设置有两组,并排设置的两四连杆机构的各前侧连杆两端均经伸缩弹簧16与位于两组四连杆机构之间的连接环17连接。伸缩弹簧16的设置使得四连杆机构在工作扭曲时能够进行复位,同时各连杆长度可单独调整,保证吸力的最佳效果。工作时,当清扫工作开始时,伸缩油缸7活塞杆的自由端斜向下伸出,带动吸尘部件2与地面贴合,同时使得U型支架6沿着铰接座5转动,使得U型支架6的耳板自由端未抵触在底板201上的喷淋软管8上,此时吸尘部件2内接通有水源;当清扫工作结束时,伸缩油缸7活塞杆的自由端斜向上收缩,带动吸尘部件2与地面分离,同时使得U型支架6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包括有水平悬空设置的机体框架,位于机体框架下端水平设置有与地面贴合的吸尘部件,所述吸尘部件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底板,底板下侧边檐围合有环形橡胶裙边,所述底板与环形橡胶裙边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腔体,所述底板前端经连杆机构与机体框架前端铰接,位于底板后端设置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吸尘管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吸尘管件左右两侧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吸尘管件外围水平悬空设置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两耳板中部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位于底板后端正上方的U型支架中间段经伸缩油缸与机体框架后端铰接,位于U型支架耳板自由端正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有喷淋软管,底板上连接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喷淋头,喷淋软管出水口与喷淋头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包括有水平悬空设置的机体框架,位于机体框架下端水平设置有与地面贴合的吸尘部件,所述吸尘部件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底板,底板下侧边檐围合有环形橡胶裙边,所述底板与环形橡胶裙边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腔体,所述底板前端经连杆机构与机体框架前端铰接,位于底板后端设置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吸尘管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吸尘管件左右两侧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吸尘管件外围水平悬空设置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两耳板中部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位于底板后端正上方的U型支架中间段经伸缩油缸与机体框架后端铰接,位于U型支架耳板自由端正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有喷淋软管,底板上连接有与盒状腔体接通的喷淋头,喷淋软管出水口与喷淋头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路机的吸口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底板下表面边缘贴合的矩形框架,位于底板外侧的矩形框架前端铰接有位于底板上方的长条板,底板上表面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中伟王鑫王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普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