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79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内具有烹饪腔,盛放组件设在烹饪腔内且将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和连通介质置换腔与盛放腔的液体通道,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使得被替换的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液体通道进入到盛放腔内以,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液体通道的下部被介质置换腔围设。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盛放组件,液体流动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烹饪效果更好,并且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

Holding components and cooking utensils of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沥米饭,也称甑子饭,其关键步骤是:先将淘净的大米放入水中煮沸,经过适当时间后将汤饭捞出过滤,将滤出的米饭放在蒸笼上蒸熟,将米汤留下来饮用。现有的电饭煲已经可以实现沥米饭功能,米放入到电饭煲内后,米首先是浸泡在水中,水煮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实现米水分离。但是烹饪得到的米饭中含糖量较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并且用户吃完米饭后,容易变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液体流动可控,使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利于烹饪含糖量更低的米饭。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盛放组件的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设在所述烹饪腔内且将所述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所述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以及连通所述介质置换腔与所述盛放腔的液体通道,其中,所述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通道进入到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盛放组件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腔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被所述介质置换腔围设。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利用介质置换腔实现介质的置换,使得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可以通过液体通道进入盛放腔,液体流动变得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液体通道和介质置换腔配合对液体进行导向,使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所述盛放腔的腔壁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盛放腔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盛放腔的排液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通道的上部出口高于所述盛放腔的最低点且被所述盛放腔围设。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液体通道同轴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组件包括: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盛放腔由所述盛放部形成;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盛放部的下方,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形成或者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和所述本体部配合形成;导管,所述液体通道由所述导管形成,所述导管穿入所述盛放部和所述介质置换部以使所述导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盛放腔内,且所述导管的下部伸入所述介质置换腔。可选地,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上周沿与所述盛放部的下部密封接触,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和所述盛放部的下部配合形成,其中,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相连,或者,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邻近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回液口。进一步地,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所间隔的最大距离L2满足0≤L2≤3mm,进一步优选为0mm≤L2≤0.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构造为沿其轴向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盛放部的底壁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盛放腔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排气微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翻边,所述导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翻边的内周面与所述导管的外周面相抵且所述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凸缘相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部进口距离所述烹饪腔的底壁面的距离H满足0mm≤H≤20mm,进一步优选为3mm≤H≤5mm。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包括: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上盖部盖设于所述锅体部且与所述锅体部配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距离所述上盖部距离L1满足0mm≤L1≤3mm,进一步优选为0mm≤L1≤1mm。进一步地,所述盛放组件的上部构造有把手,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把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可控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适于加热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以沸腾形成所述第一介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介质未替换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介质替换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俯视图;图7是图6沿E-E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沿F-F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中圈示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中圈示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烹饪器具100;食材200;第一介质300;第二介质400;本体部10;烹饪腔101;锅体部11;上盖部12;盛放组件20;盛放腔201;介质置换腔202;液体通道203;排液口204;回液口205;盛放部21;排气微孔211;安装孔212;翻边213;介质置换部22;导管23;定位凸缘231;把手24;加热件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设在所述烹饪腔内且将所述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所述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以及连通所述介质置换腔与所述盛放腔的液体通道,其中,/n所述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通道进入到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盛放组件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腔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被所述介质置换腔围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设在所述烹饪腔内且将所述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所述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以及连通所述介质置换腔与所述盛放腔的液体通道,其中,
所述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通道进入到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盛放组件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腔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被所述介质置换腔围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腔的腔壁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盛放腔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盛放腔的排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的上部出口高于所述盛放腔的最低点且被所述盛放腔围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液体通道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包括:
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盛放腔由所述盛放部形成;
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盛放部的下方,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形成或者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和所述本体部配合形成;
导管,所述液体通道由所述导管形成,所述导管穿入所述盛放部和所述介质置换部以使所述导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盛放腔内,且所述导管的下部伸入所述介质置换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
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上周沿与所述盛放部的下部相连,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和所述盛放部的下部配合形成,其中,
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或者,
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邻近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韦铭刘化勇邝坚邢胜华罗飞龙羊小亮瞿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