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景春专利>正文

超导电热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67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板式散热器、排气咀组成散热器,本超导电热散热器的特征在于:它是由板式散热器、排气咀、扁平热激发器组成的超导电热散热器,在板式散垫器的板间设计有连通的密封通道和扁平热激发器,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互相连通,装有传热工作介质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由固定在扁平热激发器表面上的高温电热元件激发,通道之间平面上开有若干通孔。(*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高效热传导技术和散热器。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传统的板式散热器传热速度较慢,传热效率较低。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现代热传导高技术,设计一种用料少,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生产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的超导电热散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通过复合、轧制,吹胀工艺制成板式散热器,板式散热器的板间设计若干对外界密封的,而管道间连通的通道,通道是直线型的,或是曲线型的,或是折线型的,各通道的下端设计一个扁平热激发器,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连通,构成具有一定内容积的空间,板式散热器上密封通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在该间隔的平面上开一定数量的通孔,以提高散热效率,通道之间作弧形连接,通道长度不小于5倍扁平热激发器宽度,通道厚度与扁平热激发器的厚度相同。在扁平热激发器的下端焊接一个排气咀,注入一定量传热工作介质的密封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由排气咀密封,散热器的表面最好喷涂一层热辐射材料,以提高辐射率。根据需要,扁平热激发器设计成条形的(图1),或设计成模块形的(图2),或设计成矩形的(图3),或设计成圆形的(图4),以便装配不同类型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经绝缘后紧固在扁平热激发器的平面上。电热元件的高温激发扁平热激发器,并通过板式散热器向周围空间快速散发热量。超导电热散热器,为与电热元件配合,设计成超导电热取暖器(图5),或超导电热烘干器(图6),或超导电热屏风(图7)。超导电热散热器,用于电力电子工业作为大功率模块散热器,或作为可控硅散热器,或作为大功率晶体管散热器。超导电热散热器具有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生产制造容易,重量轻,安装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实施例与效果图1、图2、图3、图4为超导电热散热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如下道先通过印刷、铝一一铝复合、轧制、吹胀工艺制成358mm×658mm×2mm铝板式散热器(1),铝板式散热器的板间设计有定型的直线型密封通道,通道宽度为10mm,通道之间的间隔为30mm,各个通道互相连通,各通道的下端设计一个长条形的50mm×290mm的扁平热激发器,扁平激发器内做有6个均匀分布的∮30mm圆,通道厚度与扁平热激发器厚度相同(5mm)扁平热激发器下面焊接一个∮5mm×1mm×80mm的排气咀,注入一定量传热工作介质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由排气咀处密封。上述实施例的各个部分都用同一标号铝材制成。将上述超导电热散热器一片,在扁平热激发器表面上附一块绝缘的电热膜,148瓦,通电后3分钟,散热片上下温度平衡,电热膜温度只有66℃。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图4超导电热散热器结构示意图。(1)-板式散热器;(2)-扁平热激发器;(3)-排气咀。权利要求1.一种由板式散热器、排气咀组成散热器,本超导电热散热器的特征在于它是由板式散热器、排气咀、扁平热激发器组成的超导电热散热器,在板式散热器的板间设计有连通的密封通道和扁平热激发器,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互相连通,装有传热工作介质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由固定在扁平热激发器表面上的高温电热元件激发,通道之间平面上开有若干通孔。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板式散热器上设计有若干通道,通道形状是直线型的,或是曲线型的,或是折线型的,相邻通道之间留有一定距离,通道间的平面上开有若干通孔,通道之间作弧形连接,各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连通,构成具有一定内容积的连通空间,通道长度以不小于5倍扁平热激发器的宽度为宜,通道的厚度与扁平热激发器的厚度相同,排气咀由扁平热激发器上下面引出,超导电热散热器采用同种密封性好,加工性好,焊接性好的材料制造,其中尤以采用相同标号的铝板材和铝管材为最佳。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扁平热激发器设计成长条形的或设计成模块形的,或设计成矩形的,或设计成圆形的,以便装配不同类型的电热元件。专利摘要板式散热器构成的超导电热散热器,它涉及散热器,是用现代热传导高技术设计的,它由板式散热器,扁平热激发器,排气嘴组成,装有传热介质的各个通道与扁平热激发器互相连通,电热元件紧固在扁平热激发器表面上,使超导电热散热器整体激发,并快速向周围空间传热,扁平电热散热器具有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生产制造容易,重量轻,安装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文档编号F24D13/00GK2123721SQ9220812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卢景春, 孙广伟, 王洁 申请人:卢景春, 孙广伟, 王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景春孙广伟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卢景春孙广伟王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