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洗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马铃薯的生长环境为泥土中,在收获时会携带很多的泥土,需要对马铃薯进行清洗,然而现有的清洗装置在对马铃薯清洗时,采用喷头直接冲洗的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水,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门体、抽屉、控制箱和出料口;循环清洗组件,所述循环清洗组件包括水箱、管体、水泵、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喷头、第一过滤网板、抽水管和阀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门体(14)、抽屉(15)、控制箱(16)和出料口(17);/n循环清洗组件(20),所述循环清洗组件(20)包括水箱(21)、管体(22)、水泵(23)、第一进水管(24)、第二进水管(25)、喷头(26)、第一过滤网板(27)、抽水管(28)和阀门(29);/n分级清洗组件(30),所述分级清洗组件(30)包括第一传输机构(31)、第二传输机构(32)、刷毛清洗机构(33)、进料管(34)、第二过滤网板(35)、第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门体(14)、抽屉(15)、控制箱(16)和出料口(17);
循环清洗组件(20),所述循环清洗组件(20)包括水箱(21)、管体(22)、水泵(23)、第一进水管(24)、第二进水管(25)、喷头(26)、第一过滤网板(27)、抽水管(28)和阀门(29);
分级清洗组件(30),所述分级清洗组件(30)包括第一传输机构(31)、第二传输机构(32)、刷毛清洗机构(33)、进料管(34)、第二过滤网板(35)、第一板体(36)和第二板体(37),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所述第二传输机构(32)和所述刷毛清洗机构(33)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刷毛清洗机构(33)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的上方,所述进料管(34)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所述进料管(34)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网板(35)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侧壁,所述第一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和所述第二传输机构(32)之间,所述第一板体(3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板体(3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板体(3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板(35)上方,所述第二板体(37)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板(35)下方;
限位组件(40),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第四壳体(41)、气缸(42)、限位板(43)和第三过滤网板(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铃薯收获的自动化循环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壳体(13)的上表面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壳体(12)位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32)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壳体(13)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门体(14)铰接,所述抽屉(1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13)的内侧壁,所述控制箱(1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13)的一侧,所述出料口(17)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所述水泵(23)、所述第一传输机构(31)、所述第二传输机构(32)、所述刷毛清洗机构(33)和所述气缸(42)的电性输入端均与所述控制箱(16)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伟,李义杰,宋月雷,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宏源路易升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