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舟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504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属于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通过多个连接板与底板相连,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板和第二种植板,底板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万向轮底部安装有限位架,限位架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限位槽与万向轮相配合,底板底部还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上端与底板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底部安装万向轮并设置与万向轮相配合的限位架来实现栽培架的转动,从而使得栽培架上的所有育种玉米可以充分进行光照,保证了育种玉米的健康生长,通过设置电机实现自动转动,大大降低了调整时的劳动强度,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A kind of Improved Maiz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fram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玉米育种
,具体是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变异种类丰富,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变异系数过大、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在玉米育种时通常会用到栽培架,现有的栽培架为了保证结构稳定性,通常固定设置在某处,这就导致了育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部分玉米始终无法进行充足的光照,使得部分玉米无法健康生长,从而影响了育种结果,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通过多个连接板与底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板和第二种植板,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底部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万向轮相配合,所述底板底部还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与底板底部中心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和顶板为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板,所述顶板的直径不大于底板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种植玉米的第一种植槽。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植板和第二种植板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种植玉米的第二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植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与连接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种植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与连接板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种植板和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二种植板和连接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板底部安装万向轮并设置与万向轮相配合的限位架来实现栽培架的转动,从而使得栽培架上的所有育种玉米可以充分进行光照,保证了育种玉米的健康生长,通过设置电机实现自动转动,大大降低了调整时的劳动强度,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中底板的主视剖面图;图3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中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中连接板的侧剖图;图6为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中连接板的主视图。图中:1-底板、2-顶板、3-连接板、4-第一种植槽、5-第一种植板、6-第二种植板、7-万向轮、8-限位架、9-电机、10-转轴、11-限位槽、12-第二种植槽、13-第一支撑杆、14-第三种植槽、15-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6所示的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所述顶板2通过多个连接板3与底板1相连,具体为所述底板1和顶板2为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板,所述顶板2的直径不大于底板1的半径,使连接板3倾斜设置,从而使玉米种植时上下层可以错开,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保证种植玉米能充分进行光照,健康生长;所述连接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板5和第二种植板6,所述第一种植板5和第二种植板6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种植玉米的第二种植槽12和第三种植槽14,通过两个种植槽来进行玉米育种;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7,通过社会之万向轮7来对底板1进行支撑,方便转动底板1使得上面种植槽内的玉米可以转动,从而避免了局部玉米光照不足;所述万向轮7底部安装有限位架8,所述限位架8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与万向轮7相配合,通过设置带有限位槽11的限位架7来对底板1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或实际应用过程中与附近的其他栽培架或物体碰撞,保证使用安全,提高了使用稳定性,使用时将限位架8固定在地面或埋入地下均可,可根据实际应用选择;进一步的,为实现栽培架的自动转动,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来保证提供充足光照,在所述底板1底部还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端与底板1底部中心固定连接,电机9固定安装在工作面,通过控制电机9的转动即可实现自动转动来实现所有育种玉米可以得到充足光照。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种植玉米的第一种植槽4,通过在顶部设置第一种植槽4进行玉米育种,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所述第一种植板5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3,所述第一支撑杆13底部与连接板3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13来提高第一种植板5的稳定性,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不会晃动,使用寿命长;同理,在所述第二种植板6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5,所述第二支撑杆15底部与连接板3固定相连,通过第二支撑杆15来提高第二种植板6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为方便实现对两个支撑杆的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所述顶板(2)通过多个连接板(3)与底板(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板(5)和第二种植板(6),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7),所述万向轮(7)底部安装有限位架(8),所述限位架(8)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与万向轮(7)相配合,所述底板(1)底部还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端与底板(1)底部中心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所述顶板(2)通过多个连接板(3)与底板(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板(5)和第二种植板(6),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7),所述万向轮(7)底部安装有限位架(8),所述限位架(8)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与万向轮(7)相配合,所述底板(1)底部还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端与底板(1)底部中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为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板,所述顶板(2)的直径不大于底板(1)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玉米育种栽培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舟张建陈瑞佶付华马桂美李猛郭纪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舟张建陈瑞佶付华马桂美李猛郭纪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