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80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10
本申请涉及组合物、电池模块和电池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例,提供了能够提供优异的导热性和储存稳定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散热材料。

Resin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组合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基于于2018年3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35751号和于2019年3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02927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它们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申请涉及树脂组合物。具体地,本申请涉及树脂组合物、包含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的电池模块、电池组和汽车。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或锂二次电池等,其中其典型实例为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主要分别使用锂氧化物和碳材料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合件,其中分别涂覆有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设置有介于其间的隔离件;以及外部材料,其中密封并容置有电极组合件和电解质,锂二次电池根据外部材料的种类可以分类为罐型二次电池和袋型二次电池。这样的单个二次电池可以被称为电池单元。在诸如汽车或电力存储系统的中型和大型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容量和功率,可以使用其中大量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的电池模块,或者可以使用其中复数个这样的电池模块连接的电池组。构造如上所述的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能够将复数个电池单元固定在电池模块内的粘合剂材料。此时,粘合剂材料可以通过形成在电池模块的表面上的粘合剂材料注入孔被注入到电池模块中。液体有机硅系列主要用于注射,并且在有机硅系列的情况下,粘合力不足或者甚至在固化之后低分子量硅氧烷引起接触失败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粘合力问题,可以使用为双组分类型的室温固化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但是在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的组分中,异氰酸酯非常容易受水分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电池模块的树脂组合物。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散热性、粘合强度、耐寒性、耐热性、绝缘性和粘合可靠性的用于电池模块的树脂组合物。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电池模块和电池组。本申请的以上目的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本申请全部解决,这在下面详细描述。技术方案在与本申请有关的一个实例中,本申请涉及用于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组合物。具体地,本申请的组合物可以为用于通过注入电池模块的壳体中并接触存在于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单元而将一个或更多个电池单元固定在模块壳体中的组合物,如下所述。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作为所述组合物。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双组分氨基甲酸酯意指通过将基于异氰酸酯的化合物和基于多元醇的化合物混合而形成的聚氨酯,这区别于单一组合物中具有氨酯基的单组分聚氨酯。在双组分聚氨酯的情况下,包含多元醇等的主要材料和包含异氰酸酯等的固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反应并固化。即,本申请的组合物可以为室温固化型。在本申请中,术语“室温”为没有特别温热或冷却的状态,其可以意指约10℃至30℃的范围内的任何温度,例如约15℃或更高、18℃或更高、20℃或更高、或者约23℃或更高且约27℃或更低的温度。固化反应可以通过催化剂例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来辅助。因此,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可以包含主要组分(多元醇)和固化剂组分(异氰酸酯)的物理混合物,和/或可以包含主要组分和固化剂组分的反应物(固化产物)。本申请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可以包括包含至少多元醇树脂的主要组合物部分(或主要部分)和/或包含至少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剂组合物部分(或固化剂部分)。因此,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可以包含多元醇衍生的单元和多异氰酸酯衍生的单元二者。此时,多元醇衍生的单元可以为通过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进行氨酯反应而形成的单元,以及多异氰酸酯衍生的单元可以为通过使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进行氨酯反应而形成的单元。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填料。例如,为了确保过程中所需的触变性和/或为了确保电池模块或电池组内的散热性(导热性),本申请的组合物可以包含过量的填料,如下所述。详情将在以下相关描述中进行详细描述。此外,所述组合物包含除湿剂。除湿剂可以用于消除水分对组合物中包含的各成分的不利影响。例如,除湿剂可以用于确保主要组合物部分和/或固化剂组合物部分的储存稳定性。详情在下面进行描述。在一个实例中,可以使用基于酯的多元醇树脂作为主要组合物部分中包含的多元醇树脂。当使用基于酯的多元醇时,有利于在使树脂组合物固化之后确保电池模块中优异的粘合性和粘合可靠性。在一个实例中,作为基于酯的多元醇,例如,可以使用基于羧酸的多元醇或基于己内酯的多元醇。基于羧酸的多元醇可以通过使包含羧酸的组分和包含多元醇(例如,二醇或三醇)的组分反应而形成,以及基于己内酯的多元醇可以通过使包含己内酯的组分和包含多元醇(例如,二醇或三醇)的组分反应而形成。此时,羧酸可以为二羧酸。在一个实例中,多元醇可以为由下式1或2表示的多元醇。[式1][式2]在式1和2中,X为羧酸衍生的单元,以及Y为多元醇衍生的单元。多元醇衍生的单元可以为例如三醇单元或二醇单元。此外,n和m可以为任意数。在上式中,羧酸衍生的单元为通过使羧酸与多元醇反应而形成的单元,以及多元醇衍生的单元为通过使多元醇与羧酸或己内酯反应而形成的单元。即,当多元醇的羟基与羧酸的羧基反应时,通过缩合反应消除水(HO2)分子而形成酯键,其中在羧酸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酯键之后,上式1中的X意指除酯键部分以外的部分。此外,在多元醇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酯键之后,Y为除酯键以外的部分。酯键示出于式1中。此外,在多元醇与己内酯形成酯键之后,式2中的Y也表示除酯键以外的部分。酯键示出于式2中。另一方面,当上式中的多元醇衍生的单元Y为衍生自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单元例如三醇单元时,可以在所述式结构中的Y部分中实现支化结构。在上式1中,羧酸衍生的单元X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为了确保期望的物理特性,其可以为选自以下的任一种单元:邻苯二甲酸单元、间苯二甲酸单元、对苯二甲酸单元、偏苯三酸单元、四氢化邻苯二甲酸单元、六氢化邻苯二甲酸单元、四氯邻苯二甲酸单元、草酸单元、己二酸单元、壬二酸单元、癸二酸单元、琥珀酸单元、苹果酸单元、戊二酸单元、丙二酸单元、庚二酸单元、辛二酸单元、2,2-二甲基琥珀酸单元、3,3-二甲基戊二酸单元、2,2-二甲基戊二酸单元、马来酸单元、富马酸单元、衣康酸单元和脂肪酸单元。在上述范围内从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观点出发,脂族羧酸衍生的单元可以优于芳族羧酸衍生的单元。另一方面,在式1和2中,多元醇衍生的单元Y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为了确保期望的物理特性,其可以为选自以下的一者或更多者:乙二醇单元、二甘醇单元、丙二醇单元、1,2-丁二醇单元、2,3-丁二醇单元、1,3-丙二醇单元、1,3-丁二醇单元、1,4-丁二醇单元、1,6-己二醇单元、新戊二醇单元、1,2-乙基己二醇单元、1,5-戊二醇单元、1,9-壬二醇单元、1,10-癸二醇单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包含含有基于酯的多元醇树脂的主要组合物部分;含有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剂组合物部分;填料;和除湿剂,/n其中所述基于酯的多元醇为其中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中未观察到结晶温度(Tc)和熔融温度(Tm)的无定形多元醇,或者具有低于15℃的熔融温度(Tm)。/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KR 10-2018-0035751;20190314 KR 10-2019-001.一种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包含含有基于酯的多元醇树脂的主要组合物部分;含有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剂组合物部分;填料;和除湿剂,
其中所述基于酯的多元醇为其中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中未观察到结晶温度(Tc)和熔融温度(Tm)的无定形多元醇,或者具有低于15℃的熔融温度(T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所述主要组合物部分或所述固化剂组合物部分包含所述填料和所述除湿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AlN(氮化铝)、BN(氮化硼)、氮化硅、SiC或Be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基于酯的多元醇树脂内容物和所述多异氰酸酯内容物的总和,所述填料以50重量份至2,000重量份的量包含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所述除湿剂选自甲基二苯基乙氧基硅烷、分子筛、对甲苯磺酰基异氰酸酯(PTSI)、对甲苯-磺酰基异氰酸酯(TI)、酸酐酯、由下式表示的硅烷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式]
R1SiR2(n)R3(3-n)
(其中,R1为具有与硅原子键合的碳间双键的官能团,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与硅原子键合的羟基、卤素、胺基或-R4R5,其中R4为氧原子或硫原子,以及R5为烷基、芳基、芳烷基、酰基或-R6R7,其中R6为亚烷基或烷叉基,以及R7为烷氧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所述硅烷化合物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氧基硅烷、乙烯基三戊氧基硅烷、乙烯基三苯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组合物,其中树脂组分在固化之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0℃。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相敏梁世雨赵允京姜杨求朴恩淑金贤硕朴亨淑梁荣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