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成型用树脂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19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0
提供:用于三维表面装饰工艺时,不产生褶皱等的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一种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包含:表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60质量%~85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40质量%~15质量%;和,背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0质量%~5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100质量%~50质量%,基于JIS K7133测定的以120℃加热了30分钟时的薄膜的流动方向的加热伸缩率为‑15%~‑2%。

Resin film for vacuum 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真空成型用树脂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成型用树脂薄膜。
技术介绍
出于赋予耐气候性、耐化学药品性等的目的,汽车内饰、外饰、电化制品构件等中使用的装饰薄膜的最外层使用有氟系多层薄膜。该氟系多层薄膜大多采用如下构成:表面层中,为了提高耐气候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表面性能而增多氟树脂含量,背面层中,为了提高与装饰层等其他基材的层压性而增多体现与氟系树脂良好的相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含量。因而,作为使上述装饰薄膜那样的成型用树脂薄膜粘附于被成型体的以往方法,有真空成型法、模内成型法、嵌入成型法等。然而,在以往的真空成型装置中,存在将成型用树脂薄膜的悬垂恢复至原始的调整困难等问题,所述以往的真空成型装置是,在模的表面将成型用树脂薄膜配置并加热软化,使模的上下为真空状态后,仅从模上方压入空气,在该压力下使成型用树脂薄膜压接到模上,从而进行层压成型。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三维表面装饰工艺。该方法也被称为TOM工艺(三维表面装饰法,ThreedimensionOverlayMethod)、三维表面覆盖工艺(以下,称为TOM工艺或TOM成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包含:/n表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60质量%~85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40质量%~15质量%;和,/n背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0质量%~5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100质量%~50质量%,/n基于JIS K7133测定的以120℃加热了30分钟时的薄膜的流动方向的加热伸缩率为-15%~-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2 JP 2017-1823941.一种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包含:
表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60质量%~85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40质量%~15质量%;和,
背面层,其含有偏二氟乙烯系树脂0质量%~50质量%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100质量%~50质量%,
基于JISK7133测定的以120℃加热了30分钟时的薄膜的流动方向的加热伸缩率为-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中,所述基于JISK7133测定的以120℃加热了30分钟时的薄膜的宽度方向的加热伸缩率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用于三维表面装饰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中,所述背面层含有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选自三嗪系化合物和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成型用氟系树脂多层薄膜,其中,所述表面层的厚度为5~100μm,所述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冈洪太高野敬司
申请(专利权)人:电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