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0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包括支撑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架顶端的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的表面形成与被检测采集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在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置入所述凹槽后,通过所述快速压接件压紧所述被检测采集板,进而实现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弹性触针的电性连接。具有以下优点:可作为新能源电池包中采集板部件导通测试的辅助工装,通过凹槽使采集板精准定位后,通过快速压接件实现采集板导电触点和弹性触针的良好接触,从而提高采集板导通检测的速度和效率;而且,由于不需要人工辅助维持测试线与采集板导电触点的接触,从而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实现采集板便捷、高效的导通测试。

Acquisition board conduction detection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
本技术属于采集板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采集板产品要求100%进行导通检测,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及可靠性。具体的导通检测原理为:采集板的表面具有多个导电触点,采集板的两端具有多根采集板导线,并且,一根采集板导线与对应的一个导电触点电性连通;为检测导电触点与采集板导线之间的导通性,需要使采集板导线接到测试设备的一个端口;使一根测试导线的一端与导电触点接触,另一端接到测试设备的另一个端口,从而形成一个导电回路,进而检测导电触点与采集板导线之间的导通性。上述采集板导通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不足: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手工维持测试导线和导电触点接触,接触效果难以保证,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包括支撑架(1)和位于所述支撑架(1)顶端的检测平台(2);所述检测平台(2)的表面形成与被检测采集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3);所述凹槽(3)内部,根据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的导电触点的分布情况,对应固定安装弹性触针(4),其中,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唯一对应一个所述导电触点;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的底端引出一根导线;在所述凹槽(3)的外部安装若干个可转动的快速压接件(5),在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置入所述凹槽(3)后,通过所述快速压接件(5)压紧所述被检测采集板,进而实现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弹性触针(4)的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快速压接件(5)包括固定柱(5-1)、压紧弹簧(5-2)和压紧块(5-3);所述固定柱(5-1)固定安装于所述检测平台(2)的侧部且位于所述凹槽(3)的外面;所述压紧块(5-3)的中心轴向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贯通的第一通孔(5-3-1)和第二通孔(5-3-2);其中,所述第一通孔(5-3-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3-2)的下方,所述第一通孔(5-3-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5-3-2)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5-3-1)的孔径与所述固定柱(5-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压紧块(5-3)套于所述固定柱(5-1)外面,且可相对所述固定柱(5-1)自由转动;所述压紧弹簧(5-2)套于所述固定柱(5-1)外面,并且使所述压紧弹簧(5-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3-2)内部,所述压紧弹簧(5-2)的底部抵于所述第一通孔(5-3-1)和所述第二通孔(5-3-2)相交的阶梯位置,所述压紧弹簧(5-2)的顶部抵于所述固定柱(5-1)的固定帽(5-1-1)下面,通过所述压紧弹簧(5-2)向所述压紧块(5-3)施加向下的压力。本技术提供的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具有以下优点:可作为新能源电池包中采集板部件导通测试的辅助工装,通过凹槽使采集板精准定位后,通过快速压接件实现采集板导电触点和弹性触针的良好接触,从而提高采集板导通检测的速度和效率;而且,由于不需要人工辅助维持测试线与采集板导电触点的接触,从而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实现采集板便捷、高效的导通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的俯视图;图2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的侧视图;图3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安装采集板后的俯视图;图4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的立体图;图5为快速压接件的立体图;图6为快速压接件的剖面图;图7为压紧块的立体图;图8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在未压紧状态时的俯视图;图9为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在压紧状态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可同时实现每根测试线与对应的采集板导电触点的可靠良好的接触,从而提高采集板导通检测的速度和效率;而且,由于不需要人工辅助维持测试线与采集板导电触点的接触,从而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实现采集板便捷、高效的导通测试。本申请利用凹槽定位,利用弹性触针导电接触,利用快速压接结构压紧,不仅放置方便,导电接触稳定,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消除工序瓶颈,确保了产品100%导通测试精度,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参考附图,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包括支撑架1和位于支撑架1顶端的检测平台2;检测平台2和支撑架1整体采用电木材质,既能保证结构的牢固性又能保证测试时绝缘性、安全性。检测平台2的表面形成与被检测采集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3,通过凹槽3,对被检测采集板进行定位,限定产品滑移;凹槽3内部,根据被检测采集板的导电触点的分布情况,对应固定安装弹性触针4,其中,每个弹性触针4唯一对应一个导电触点;每个弹性触针4的底端引出一根导线,例如,弹性触针为铜材,弹性触针底部焊接导线引出,引出的导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测试设备的一个端口连接,具体实现上,可以使导线通过端子压接后插接到对应护套中,护套再与检测设备进行对接;弹性触针测试时可以受产品压力后自由伸缩,既保证与产品良好接触又不划伤产品。在凹槽3的外部安装若干个可转动的快速压接件5,快速压接件5设有弹簧且能够自由旋转方向以实现快速压紧。因此,在被检测采集板置入凹槽3后,通过快速压接件5压紧被检测采集板,进而实现导电触点和弹性触针4的可靠良好的电性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5-7所示,快速压接件5包括固定柱5-1、压紧弹簧5-2和压紧块5-3;固定柱5-1固定安装于检测平台2的侧部且位于凹槽3的外面;压紧块5-3的中心轴向开设有阶梯孔,阶梯孔包括贯通的第一通孔5-3-1和第二通孔5-3-2;其中,第一通孔5-3-1位于第二通孔5-3-2的下方,第一通孔5-3-1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5-3-2的孔径;第一通孔5-3-1的孔径与固定柱5-1的外径相匹配;压紧块5-3套于固定柱5-1外面,且可相对固定柱5-1自由转动;压紧弹簧5-2套于固定柱5-1外面,并且使压紧弹簧5-2位于第二通孔5-3-2内部,压紧弹簧5-2的底部抵于第一通孔5-3-1和第二通孔5-3-2相交的阶梯位置,压紧弹簧5-2的顶部抵于固定柱5-1的固定帽5-1-1下面,通过压紧弹簧5-2向压紧块5-3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快速压接件5需要旋转方向时,只需要旋转压紧块5-3即可,在压紧块5-3旋转过程中,压紧弹簧5-2和固定柱5-1固定不动。本技术提供的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能实现采集板的导电触点和测试线的一端的良好接触且具有导电连接性,从而有助于安全高效地实现采集板与检测设备对接,进而实现导通测试;具体使用方法为:(1)首先使快速压接件5旋转到凹槽3的外部,例如,旋转到图8所示状态;然后,将被检测的采集板放置到本检测工装的凹槽3内部,通过凹槽3对采集板进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位于所述支撑架(1)顶端的检测平台(2);所述检测平台(2)的表面形成与被检测采集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3);所述凹槽(3)内部,根据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的导电触点的分布情况,对应固定安装弹性触针(4),其中,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唯一对应一个所述导电触点;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的底端引出一根导线;在所述凹槽(3)的外部安装若干个可转动的快速压接件(5),在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置入所述凹槽(3)后,通过所述快速压接件(5)压紧所述被检测采集板,进而实现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弹性触针(4)的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位于所述支撑架(1)顶端的检测平台(2);所述检测平台(2)的表面形成与被检测采集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3);所述凹槽(3)内部,根据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的导电触点的分布情况,对应固定安装弹性触针(4),其中,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唯一对应一个所述导电触点;每个所述弹性触针(4)的底端引出一根导线;在所述凹槽(3)的外部安装若干个可转动的快速压接件(5),在所述被检测采集板置入所述凹槽(3)后,通过所述快速压接件(5)压紧所述被检测采集板,进而实现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弹性触针(4)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板导通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压接件(5)包括固定柱(5-1)、压紧弹簧(5-2)和压紧块(5-3);
所述固定柱(5-1)固定安装于所述检测平台(2)的侧部且位于所述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实丹韩永军解祯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