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通风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包括通风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转轮式除湿器;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Ⅱ、汽液式冷凝器、节流阀Ⅱ和汽液蒸发器;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Ⅰ、风冷冷凝器、节流阀Ⅰ、风冷冷凝器;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液液换热器和溶液除湿器;转轮除湿器与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溶液除湿与转轮式除湿器相结合的深度除湿系统,可以进行大风量的深度除湿处理,除湿效率很高。
A compound deep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of heat pump solution and run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复合通风除湿
,特别是指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深度除湿是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目前比较成熟的除湿技术有冷却式除湿、液体吸收式除湿、固体吸附式除湿、膜法除湿及转轮除湿。除湿转轮是一个载有吸湿剂的蜂窝状的特殊纸质转轮,由于蜂窝状孔径仅1.5mm,故1m3的转轮纸芯吸湿面积达3000m2。空气流经蜂窝状孔道处于边界层流状态,湿交换效果好,所以除湿能力较强。锂电池生产车间需要相对湿度很低的环境工况,目前主要运用二级转轮除湿装置进行处理,再生风温度需要较大,一级二级转轮再生风温度都在100℃以上,常规的转轮除湿再生风加热一般为电加热,由于再生风加热温度很高,这就消耗了很大的能源,运行成本非常高。由于单个除湿系统无法达到所需的除湿效果,所以要将两种除湿系统结合,以达到所需的深度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解决普通除湿系统除湿效能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包括通风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转轮式除湿器;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Ⅱ、汽液式冷凝器、节流阀Ⅱ和汽液蒸发器;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Ⅰ、风冷冷凝器、节流阀Ⅰ、风冷冷凝器;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液液换热器和溶液除湿器;转轮式除湿器与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配合设置。所述新风处理循环包括从新风入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Ⅱ、溶液除湿器、风冷蒸发器以及转轮式除湿器的除湿段;再生风循环包括由室外空气进口至连通室外大气排放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Ⅰ、风冷冷凝器、溶液再生器、电加热器以及转轮式除湿器的再生段,再生风循环和空气处理循环中的各设备均由保温风道连接,各保温风道端口均由风机驱动送风。所述溶液除湿器、风冷蒸发器、转轮式除湿器的除湿段相邻依次设置,并设于同一平面;风冷冷凝器、溶液再生器、电加热器、转轮式除湿器的再生段相邻依次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热泵循环系统中,压缩机Ⅱ的出口管道依次通过汽液冷凝器、膨胀阀Ⅱ、汽液蒸发器,最后回到压缩机Ⅱ。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Ⅰ的出口管道依次经过风冷冷凝器、膨胀阀Ⅰ、风冷蒸发器,最后回到压缩机Ⅰ。所述溶液除湿循环系统中,溶液再生器的高温再生液出口依次流向汽液冷凝器、液液换热器、汽液蒸发器、溶液除湿器、液液换热器相连,最后回到再生器。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的工作方法,在溶液除湿循环中,从溶液除湿器出来的低温稀溶液经过先经过液液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进入热泵冷凝器Ⅱ加热到高温溶液,再进入溶液再生器后变为稀溶液,之后进入液液换热器进行预冷降温,最后进入汽液蒸发器冷却到目标温度;在空气处理循环中,空气通过风机Ⅱ驱动,经过溶液除湿器进行第一步除湿降温,然后进入风冷蒸发器进一步降温或辅助除湿,最后进入转轮式除湿器的除湿段深度除湿;在空气再生循环中,空气通过风机Ⅰ驱动,经过风冷冷凝器加热升温,进入溶液再生器加湿,然后进入电加热器加热到转轮再生段所需温度,最后进入转轮式除湿器的再生段加湿降温。本申请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室外冷空气通过风机Ⅰ和风机Ⅱ分两路进入系统,一路先进入溶液除湿器进行除湿,然后通过风冷蒸发器冷却降温,最后通过转轮式除湿器进行二次除湿;另一路冷空气是先通过风冷冷凝器吸热升温,进入溶液再生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电加热器再次升温达到所需温度,最后通入转轮式除湿器。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工作原理如下:除湿溶液吸收空气水分后成为稀溶液,经液液换热器与来自再生溶液箱的浓溶液换热预热升温,经热泵系统汽液冷凝器加热升温后送入溶液再生器进行再生。再生后获得的浓溶液,经液液换热器与来自溶液除湿器的稀溶液换热冷却后,在溶液泵作用下,进入汽液蒸发器进行冷却降温,然后送入溶液除湿器进行再一次除湿。制冷及热泵系统工作原理如下:热泵系统工作流程,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Ⅱ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汽液冷凝器与流经其的稀溶液换热,冷却后通过膨胀阀Ⅱ进入汽液蒸发器蒸发吸热,完成循环;制冷循环系统工作流程,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Ⅰ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溶液再生器前的风冷冷凝器进行冷却,然后通过膨胀阀Ⅰ,然后进入溶液除湿器后的风冷蒸发器蒸发吸热,回到压压缩机Ⅰ成循环。转轮式除湿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溶液再生器出来的热空气经过电加热器加热送入转轮式除湿器的再生区,由溶液除湿器的空气经过风冷蒸发器冷却然后通入转轮式除湿器的除湿区进行深度除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溶液除湿与转轮式除湿器相结合的深度除湿系统,可以进行大风量的深度除湿处理,除湿效率很高。本技术空气再生段空气经过热泵风冷式冷凝器与再生器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二次电加热直接通入转轮除湿段,可以节约一部分加热空气的热量,相比于传统二级转轮双电加热除湿装置节能效果明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热泵溶液与转轮式除湿器复合式深度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Ⅰ,2风冷冷凝器Ⅰ,3节流阀Ⅰ,4风冷蒸发器,5溶液再生器,6液液换热器,7溶液除湿器,8压缩机Ⅱ,9汽液冷凝器,10节流阀Ⅱ,11汽液蒸发器,12电加热器,13转轮式除湿器,14风机Ⅰ,15风机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包括通风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转轮式除湿器13;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Ⅱ8、汽液式冷凝器9、节流阀Ⅱ10和汽液蒸发器11;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Ⅰ1、风冷冷凝器2、节流阀Ⅰ3、风冷冷凝器4;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5、液液换热器6和溶液除湿器4;转轮式除湿器13与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配合设置。所述新风处理循环包括从新风入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Ⅱ15、溶液除湿器7、风冷蒸发器4以及转轮式除湿器13的除湿段;再生风循环包括由室外空气进口至连通室外大气排放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Ⅰ14、风冷冷凝器2、溶液再生器5、电加热器12以及转轮式除湿器13的再生段,再生风循环和空气处理循环中的各设备均由保温风道连接,各保温风道端口均由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转轮式除湿器(13);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Ⅱ(8)、汽液式冷凝器(9)、节流阀Ⅱ(10)和汽液蒸发器(11);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Ⅰ(1)、风冷冷凝器(2)、节流阀Ⅰ(3)、风冷蒸发器(4);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5)、液液换热器(6)和溶液除湿器(7);转轮式除湿器(13)与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配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转轮式除湿器(13);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Ⅱ(8)、汽液式冷凝器(9)、节流阀Ⅱ(10)和汽液蒸发器(11);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Ⅰ(1)、风冷冷凝器(2)、节流阀Ⅰ(3)、风冷蒸发器(4);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5)、液液换热器(6)和溶液除湿器(7);转轮式除湿器(13)与新风处理循环和再生风循环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处理循环包括从新风入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Ⅱ(15)、溶液除湿器(7)、风冷蒸发器(4)以及转轮式除湿器(13)的除湿段;再生风循环包括由室外空气进口至连通室外大气排放口依次设置的风机Ⅰ(14)、风冷冷凝器(2)、溶液再生器(5)、电加热器(12)以及转轮式除湿器(13)的再生段,再生风循环和空气处理循环中的各设备均由保温风道连接,各保温风道端口均由风机驱动送风。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寅,孟照峰,闫俊海,高龙,李书明,伍晓锋,彭冬根,尹海国,余跃滨,于彰彧,王烽先,王航,陈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瑞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