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1)和第二压缩腔(2),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二分路,进入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补气装置内,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第二压缩腔(2)内。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能够有效提高补气增焓后系统的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resh air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
技术介绍
由于某些特殊行业不能采用回风循环,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新风除湿机应运而生。新风除湿机是将外部的新鲜空气进行降湿调温处理,达到用户所设要求后送入特定空间的一种除湿设备。现有的新风除湿机组中压缩机通常采用单一沸点制冷剂,经补气增焓后,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能够有效提高补气增焓后系统的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气液分离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所述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所述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分路,进入所述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补气装置内,所述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分路上设置有第一分流结构,以将所述第二分路的下游段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除湿部相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补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结构与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优选地,所述补气装置为第二换热器,所述除湿部与所述冷凝部之间的管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所述第二支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以使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分路进行换热。优选地,所述补气装置为第二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将所述第二分路的下游段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六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内,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除湿部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内设置有回热器,所述冷凝部与所述除湿部之间管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内。优选地,所述除湿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返回管相连通,以形成循环。优选地,所述返回管上设置有第二分流结构,以将所述返回管分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三分流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结构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补气口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所述第五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新风通道的进风口之间的气体流动路径上,所述第四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五换热器之间的气体流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分路的下游端和所述第二分路的下游端与第五换热器的入口端相通,所述第五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以形成循环。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与所述控制阀门相并联地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分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并列设置。优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除湿部位于新风通道内,所述冷凝部位于排风通道内,所述补气装置位于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外。优选地,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通过全热交换装置相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装置位于流经所述除湿部的气流的上游侧。优选地,所述冷凝部包括第六换热器,所述第六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第六换热器与所述除湿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节流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量是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量的.-.。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上述的除湿系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补气增焓后系统的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系统原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3的系统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4的系统原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5的系统原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6的系统原理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压缩腔;2、第二压缩腔;3、第一换热器;4、第四换热器;5、第五换热器;6、第六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8、第三换热器;9、第一气液分离装置;10、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1、第一节流元件;12、第二节流元件;13、第四节流元件;14、控制阀门;15、第三节流元件;16、第三分流结构;17、新风通道;18、排风通道;19、全热交换装置;20、流量控制装置;21、第五节流元件;22、第六节流元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1,一种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1和第二压缩腔2,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二分路,进入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补气装置内,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第二压缩腔2内,能够有效提高补气增焓后系统的冷凝性能和蒸发性能,同时,在大压比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除湿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第一换热器3设置在室外。进一步的,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经第一换热器3被室外空气冷凝成高压的两相制冷剂后,进入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在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中,混合制冷剂处于相平衡状态,其中气相部分富含低沸点组分,液相部分富含高沸点组分,气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二分路。第二分路上设置有第一分流结构,以将第二分路的下游段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除湿部相通,第二支路与第二压缩腔2的补气口相连通,补气装置设置在第二支路上。进一步的,第一分流结构为三通管。第二压缩腔2的排量是第一压缩腔1的排量的0.05-0.2,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压缩机功耗,提升效率。补气装置为第二换热器7,除湿部与冷凝部之间的管路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换热器7内,第二支路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换热器7内,通过设置第二换热器7,能够通过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分离出的进入第二分路经节流的中温两相制冷剂对进入第三换热器8之前的第一分路中的制冷剂进行过冷,使进入除湿部之前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制冷剂,提高除湿部的换热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1)和第二压缩腔(2),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所述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所述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分路,进入所述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补气装置内,所述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1)和第二压缩腔(2),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上连通有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上设置有冷凝部和除湿部,所述第二分路上设置有补气装置,所述除湿系统内的制冷剂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将制冷剂分为气液两相,气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一分路,液相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分路,进入所述第二分路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补气装置内,所述补气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时为气相,并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路上设置有第一分流结构,以将所述第二分路的下游段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除湿部相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压缩腔(2)的补气口相连通,所述补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结构与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11),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为第二换热器(7),所述除湿部与所述冷凝部之间的管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7)内,所述第二支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7)内,以使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分路进行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为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将所述第二分路的下游段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装置(9)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节流元件(21),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六节流元件(22),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2)内,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除湿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内设置有回热器,所述冷凝部与所述除湿部之间管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装置(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部与所述压缩机通过返回管相连通,以形成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月,梁祥飞,皇甫启捷,郑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