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1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出光效率、发光角度变化范围大的轨道灯,该轨道灯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壳体、光源、反光杯、伸缩机构和凸透镜,光源和反光杯固定于壳体内,反光杯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环状内壁,环状内壁在第一开口端向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上半径逐渐增大,光源、反光杯和凸透镜同轴设置,光源位于第一开口端,凸透镜位于第二开口端,凸透镜通过伸缩机构可移动地固定于壳体,凸透镜与光源之间沿反光杯的轴向的距离随伸缩机构的伸缩而调节。本方案在光源处加设有反光杯,起到收光的作用,有效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凸透镜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可以沿轴向前后移动,调整出光角度,从而解决发光角度和发光效率问题。

A kind of track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灯。
技术介绍
轨道灯,又称为轨道射灯、导轨灯,是一类安装在轨道上的照明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调节照射角度,一般作为射灯使用在需要重点照明的地方。轨道灯大多采用LED光源,LED光源是冷光源,没有辐射,没有重金属污染,色彩纯正、低频闪、节能环保。所以相比于以前使用的卤素轨道灯而言,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目前轨道灯在光源上的改进仍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轨道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需要灯具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照明效果,具体地,需要在照亮不同的物体时显示出不同的光斑大小,而决定光斑大小的因素就是灯的发光角度。然而目前市售的轨道灯的发光角度普遍偏小,发光效率也有所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的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更大发光角度、更高发光效率的轨道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高出光效率、发光角度变化范围大的轨道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轨道灯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壳体、光源、反光杯、伸缩机构和凸透镜,光源和反光杯固定于壳体内,反光杯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环状内壁,环状内壁在第一开口端向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上半径逐渐增大,光源、反光杯和凸透镜同轴设置,光源位于第一开口端,凸透镜位于第二开口端,凸透镜通过伸缩机构可移动地固定于壳体,凸透镜与光源之间沿反光杯的轴向的距离随伸缩机构的伸缩而调节。进一步地,环状内壁包括由均匀排布的鳞片状结构单元形成的曲面。通过均匀排布的鳞片状结构单元的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均匀出光的效果,同时,减少光效损失,相同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照明效果。进一步地,鳞片状结构单元由边缘向中心凸起。通过对鳞片状结构突起方向的设置,控制光线的扩散角度,减少不适现象的产生。进一步地,环状内壁为弧形圆筒状。弧形圆筒状的反光杯设置可以更好地与凸透镜配合,极大程度保证出光角度和发光效率,获得更好的照明体验。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圈和螺接在伸缩圈内的伸缩管,伸缩圈固定于壳体,凸透镜固定于伸缩管。通过这种伸缩结构的设置,精简实现凸透镜位置调节的机构,简化轨道灯结构。进一步地,光源和反光杯固定于光源支架,并通过光源支架固定于壳体。进一步地,反光杯设有凸扣,反光杯通过凸扣卡接在壳体上。通过凸扣将反光杯与壳体连接,降低轨道灯装配的复杂程度,减少更换难度。进一步地,光源包括LED灯珠和覆盖于LED灯珠上的泡壳。LED灯珠发光的光线经过泡壳的混光和散光,实现立体面发光效果。进一步地,壳体远离光源和反光杯的方向上还设有用于容置驱动电源的电源盒。进一步地,电源盒上设有散热孔。通过散热孔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轨道灯的散热效率,及时将热量排出灯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光源处加设有反光杯,起到收光的作用,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杯反射后的出光方向发生改变,转向第二开口端的方向照射,形成了良好的收光作用,有效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同时,设置在第二开口端的凸透镜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可以沿轴向前后移动,当凸透镜与光源之间距离最短时,由反光杯收光后的光线经凸透镜会有最大的出光角度;而当凸透镜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时,出光角度逐渐变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一的剖面图。图2b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二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一的剖面图。图2b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二的剖面图。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该轨道灯包括连接结构1、灯体2、反光杯3、伸缩机构4和凸透镜5。连接机构1的一侧固定在灯体2上,另一侧可以与轨道相连接。灯体2的主体是壳体21,壳体21呈筒状。在壳体21上还固定有光源支架61,光源支架61上固定有光源6。光源6包括LED灯珠(图中未示出)。壳体21与光源6之间形成能够高效散热的空腔,大大提高轨道灯的散热效率,保证发光效率、发光质量和光源的使用寿命。反光杯3的主体环状内壁31呈弧形圆筒状,即是一种“喇叭”状,环状内壁31的两端分别是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朝向光源6方向,第二开口端朝向凸透镜5方向。从第一开口端向第二开口端方向上环状内壁的直径逐渐增大。光源6发出的光经反光杯3的环状内壁31反射后,出光方向发生改变,转向第二开口端的方向照射,形成了良好的收光作用,有效提高光源6的发光效率。环状内壁23的内侧有均匀排布的鳞片状结构单元形成的曲面。鳞片状结构单元为矩形,单个鳞片状结构单元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凸起。这种结构设置可以提升均匀出光的效果,减少光效损失,获得更好的照明效果。反光杯3还设有若干凸扣32,通过这些凸扣32可以将反光杯3固定到光源支架61上。伸缩机构4包括伸缩圈41和螺接在所述伸缩圈41内的伸缩管42,伸缩圈41固定在壳体21上,凸透镜5则固定在伸缩管42上。凸透镜5为平凸透镜。伸缩圈41的顶部有一圈突起411,可以与伸缩管42外侧的螺纹结构421相互配合从而使伸缩管42沿伸缩圈41的轴向前后方向螺旋运动。在灯体2远离光源6和反光杯3的方向上(靠近连接机构1的位置)还设置有供放置驱动电源的电源盒7。同时,在该处还设有若干散热孔211以进一步提高轨道灯的散热效率,及时将热量排出灯外。图2a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一的剖面图。图2b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灯在使用状态二的剖面图。在使用状态一时,螺纹结构421的最外部与突起411相接触,凸透镜5与光源6的距离最近,此时,出光角度最大。随着伸缩机构4的转动,伸缩管42带动凸透镜5向远离光源6的方向运动,箭头即为运动方向,此时,凸透镜5与光源6的距离逐渐变大,出光角度逐渐变小。当处于使用状态二时,螺纹结构421的最内部与突起411相接触,凸透镜5与光源6的距离最远,此时,出光角度最小。目前市场上的轨道灯,改变的角度范围较小,只有15°-36°或36°-60°,发光效率也很低,大约40%-60%。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灯的发光角度可以在5°-90°的较大范围内调整,其发光效率也可以达到70%-88%左右,相比于市售的轨道灯在发光角度和发光效率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实施例2一种轨道灯,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反光杯为圆台状,环状内壁为抛光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光源、反光杯、伸缩机构和凸透镜,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光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环状内壁,所述环状内壁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上半径逐渐增大,所述光源、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凸透镜同轴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凸透镜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凸透镜与所述光源之间沿所述反光杯的轴向的距离随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而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光源、反光杯、伸缩机构和凸透镜,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光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环状内壁,所述环状内壁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向所述第二开口端的方向上半径逐渐增大,所述光源、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凸透镜同轴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凸透镜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凸透镜与所述光源之间沿所述反光杯的轴向的距离随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内壁包括由均匀排布的鳞片状结构单元形成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状结构单元由边缘向中心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内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敏谢祖华李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民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