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0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包括电筒,所述电筒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其中一端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到开关组件,并通过电源线将开关组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有开关按键的线路板,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通过线槽组连接到发光组件上,实现电源线在壳体内部的定位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电源线与其他元部件多次卡接,并且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不受外界的晃动影响,电源线不易缠绕或松动;2、在电源线的两端设置定位柱及过线孔,使电源线与其他元部件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开。

A wiring structure of head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头灯的走线结构。
技术介绍
头灯,顾名思义,就是戴在头上的灯,是解放双手的照明工具。我们在走夜路的时候,如果拿着手电,就会有一只手不能空出来,这样,遇见意外情况就没办法及时处理。所以。一个好的头灯是我们走夜路的时候要拥有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晚上扎营的时候,戴上头灯可以让我们的手空闲下来干更多的事情。头灯作为一种户外用品,是我们在户外走夜路和扎营时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也适用于各种需要双手操作的工作场所。现有的头灯可分为固定式和拆卸式两种,固定式即固定在头带上,不能转换角度及方向,使用时有一定的不便;而拆卸式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转换角度,还可拆下来当成一般的筒灯使用,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可拆卸式头灯本身的使用需要,必须将筒灯设计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满足其拆卸使用,因此筒灯内部电源线也需要适应其长度以达到通电连接的功能。而一般的筒灯其电路极为简单,筒灯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电片连接到开关,开关再通过电源线连接到光源,而电源的负极则直接通过内壁导电的壳体连接到正极,形成回路。由于电源线长度不易,且位于筒灯内部,当筒灯剧烈晃动或者使用时间过长时,电源线会产生松动或者磨损,导致内部的电路不通,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后的头灯的走线结构,将电源线定位在筒灯内部,不受晃动的影响,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包括电筒,所述电筒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其中一端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到开关组件,并通过电源线将开关组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有开关按键的线路板,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通过线槽组连接到发光组件上,实现电源线在壳体内部的定位走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槽组包括设置在开关组件上的过线孔,导电组件上的走线槽以及发光组件上的走线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光源的铝基板和设置在铝基板上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紧贴在铝基板上,且所述定位片边缘上开设有扇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铝基板上电线焊接处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铝基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片底面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定位柱,走线孔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通过导电弹簧连接的第一导电片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周面及靠近电源的端面边缘上包覆有第二导电片,走线槽开设在所述安装板边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线孔设置在线路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为铝合金材料,且壳体内壁经过绝缘处理,且所述内壁与第二导电片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片中间开设有可供光源件穿过的穿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头灯架,所述电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头灯架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头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电源线在筒灯内部进行走线时,一端焊接在线路板上,另一端穿孔线路板上的过线孔,进行定位,再穿过安装板边缘的走线槽,将电源线活动位置限制在走线槽中,再将电源线按照正负极对应穿过定位柱上的走线孔,与铝基板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将电源线与其他元部件多次卡接,并且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不受外界的晃动影响,电源线不易缠绕或松动;2、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电源线的两端设置定位柱及过线孔,使电源线与其他元部件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断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发光组件的组装结构图。图3是开关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导电组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包括电筒,所述电筒包括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电源2,所述电源2其中一端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到开关组件,并通过电源线将开关组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有开关按键301的线路板3,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线路板3上,并且通过线槽组连接到发光组件上,实现电源线在壳体1内部的定位走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线槽组包括设置在开关组件上的过线孔302,导电组件上的走线槽401以及发光组件上的走线孔601。电源线通过线孔302进行连接端的定位,在走线槽401中被限制活动范围,再通过走线孔601进行另一个连接端的定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光源件8的铝基板7和设置在铝基板7上的定位片6,所述定位片6紧贴在铝基板7上,且所述定位片6边缘上开设有扇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铝基板7上电线焊接处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铝基板7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片6底面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定位柱602,所述走线孔601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上602。电源线穿过定位柱602上的走线孔601,焊接到铝基板7上,由于受到定位柱的限位,在电筒晃动时电源线与铝基板7的连接处不易因晃动产生松动,同时防止电源线刮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通过导电弹簧9连接的第一导电片10及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周面及靠近电源2的端面边缘上包覆有第二导电片5,走线槽401开设在所述安装板4边缘。电源正极的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片10和导电弹簧9与开关组件连通,负极电流通过涂有导电材料的内壁连通到第二导电片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线孔302设置在线路板3上。过线孔302位置靠近线路板3上电源线的焊接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1为铝合金材料,且壳体1内壁经过绝缘处理,且内壁与第二导电片5接触。壳体1内壁通过氧化阳极处理,使其绝缘不导电,而在内壁与导电元件接触的位置去除氧化层,使内壁与导电元件接触导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片6中间开设有可供光源件8穿过的穿孔。使光源件8与壳体1装配位置同心,定位光源件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头灯架11,所述电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头灯架11上。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头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电源线在筒灯内部进行走线时,一端焊接在线路板上,另一端穿孔线路板上的过线孔,进行定位,再穿过安装板边缘的走线槽,将电源线活动位置限制在走线槽中,再将电源线按照正负极对应穿过定位柱上的走线孔,与铝基板焊接。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将电源线与其他元部件多次卡接,并且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不受外界的晃动影响,电源线不易缠绕或松动;2、与现有技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包括电筒,所述电筒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其中一端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到开关组件,并通过电源线将开关组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有开关按键的线路板,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通过线槽组连接到发光组件上,实现电源线在壳体内部的定位走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灯的走线结构,包括电筒,所述电筒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其中一端通过导电组件连接到开关组件,并通过电源线将开关组件和发光组件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置有开关按键的线路板,所述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通过线槽组连接到发光组件上,实现电源线在壳体内部的定位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灯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组包括设置在开关组件上的过线孔,导电组件上的走线槽以及发光组件上的走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灯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连接光源的铝基板和设置在铝基板上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紧贴在铝基板上,且所述定位片边缘上开设有扇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铝基板上电线焊接处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灯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仰治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