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手电筒。
技术介绍
1、手电筒,简称电筒、手灯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现有的手电一般都采用了可充电式的设计,其上设置有充电口,方便随时充电。但充电口在使用过程中是暴露在外面的,容易进入灰尘和水分,对手电内部及手电整体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防水防尘,通常会采用硅胶塞的方式盖住充电口。然而,当硅胶塞使用次数多时,硅胶塞容易脱落,不仅如此,硅胶塞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手电剧烈晃动同样也会容易导致硅胶塞从充电口的脱落,导致充电口处的防水防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手电筒。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头、灯身、灯尾;
3、所述灯头包括灯头壳体、置于所述灯头壳体内的灯头线路板,所述灯头线路板远离所述灯身的一侧设有光源;
4、所述灯身包括灯身筒体,所述灯身筒体内安装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正极朝向所述灯头线路板,正极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灯头线路板和所述充电电池正极上形成电连接;
5、所述灯尾包括尾盖内筒,所述尾盖内筒内设有充电控制电路板、灯尾线路板,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一端通过压接弹簧压紧在所述充电电池负极,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另一端通过负极弹簧连接所述灯尾线路板,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中部设有type c充电接口,所述尾盖内筒侧壁上加工通孔与所述type c充电接口相匹配;
6、所述尾盖内筒外套设有尾盖外筒,所述尾盖内筒的外圆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槽包括相连通螺旋段、锁合段,所述锁合段沿所述尾盖外筒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锁合段和所述螺旋段端部均封闭。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灯身筒体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为两片脱卸式半圆管结构,所述充电电池匹配置于所述内筒体的内腔中。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接弹簧内径大于所述负极弹簧,所述负极弹簧置于所述压接弹簧内。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尾线路板远离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有按键开关,所述尾盖内筒端部相应设有按键帽。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接弹簧一端抵接在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上,所述压接弹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尾盖内筒内侧壁上。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该手电筒结构中通过在尾盖内筒外利用滚珠滑动套设尾盖外筒,尾盖内筒上加工导向槽,滚珠内嵌于所述尾盖外筒的外壁上,转动尾盖外筒,滚珠沿导向槽方向滚动,尾盖外筒相对尾盖内筒形成轴向位移,露出或者盖合type c充电接口,该结构充电时操作方便,并且加工简单;
14、2、将充电控制电路板设置在灯尾,充电控制电路板上设置type c充电接口,配合尾盖内筒和尾盖外筒形成隐蔽式充电口,防水性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头、灯身、灯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11)包括相连通螺旋段(112)、锁合段(113),所述锁合段(113)沿所述尾盖外筒(12)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锁合段(113)和所述螺旋段(112)端部均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身筒体(5)包括外筒体(51)、内筒体(52),所述内筒体(52)为两片脱卸式半圆管结构,所述充电电池(4)匹配置于所述内筒体(52)的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弹簧(7)内径大于所述负极弹簧(8),所述负极弹簧(8)置于所述压接弹簧(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尾线路板(9)远离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6)的一侧设有按键开关(10),所述尾盖内筒(11)端部相应设有按键帽(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弹簧(7)一端抵接在所述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头、灯身、灯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11)包括相连通螺旋段(112)、锁合段(113),所述锁合段(113)沿所述尾盖外筒(12)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锁合段(113)和所述螺旋段(112)端部均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身筒体(5)包括外筒体(51)、内筒体(52),所述内筒体(52)为两片脱卸式半圆管结构,所述充电电池(4)匹配置于所述内筒体(52)的内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仰治,赖裕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