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38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产品标识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长焦镜头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为中空设置,移动杆设于固定杆内,移动杆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移动杆沿固定杆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平衡板和平衡轴,旋转轴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升降杆来实现全景拍摄装置垂直运动,通过旋转装置对全景拍摄装置进行360度的旋转,同时,通过平衡轴的设置,使移动过程更加平衡,降低了抖动的干扰因素。

An ultra high definition 3D panoramic acquis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全景图像采集
,尤其涉及了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三维全景是通过相机环虚拟全景度拍摄的一组或多组照片拼接成的全景图像,是基于全景图像的实景虚拟技术。该技术起源于80年代美国国防部对大视场全天候军事目标探测需求,三维全景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多时点监控、虚拟旅游、水质监测、城市管理等领域。与激光点云技术结合形成的可量测全景,摆脱了全景图像只可浏览的阶段,深度挖掘三维全景的应用。但三维全景技术的发展更倾向于数据应用层面,对全景数据本身的挖掘与探索稍显不足。超高清全景技术以超高质量的图形像素值与多层级切片发布技术,实现全景一张图全要素精细化管理,为三维全景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超高清全景是指运用全景采集手法,拼接融合后像素可达百亿级,清晰可见数千米外景物,在高端定制或特殊需求的场合具有重要意义。超高清三维全景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2004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机器人装配了全景视觉环境感知系统。2005年加拿大的PointGreyResearch公司设计的Ladybug全景摄像系统,2007年Google公司发布的Google街景,在监控和车载导航等领域应用广泛。继2012年名为GlacierWorks地质研究小组发布20亿像素珠峰全景影像后,JeffreyMartin等人公布了伦敦市全景影像,由48640张照片组成,达800亿像素。目前,完成地面全景视频拍摄主要通过集成一体化摄像头直接拍摄完成,专利号CN201720252755.X,名称为:一种用于全景拍摄的装置,利用激光水平仪代替气泡式水平仪进行判断全景云台是否处于水平进而保证相机在水平面上进行水平转动拍摄,但是该装置只能保证水平过程中稳定进行,在采集过程中微小的抖动都能严重影响到融合的成像质量,这就要求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旋转中成像节点总是保持不变,就现有的技术水平,集成一体化摄像头虽然可以直接生成全景视频并实时输出,但是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画面畸变非常大,输出的图像质量较低,不易操作。目前所使用的云台设备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1、拍摄画面缝合不稳定,2、安装麻烦、3、拍摄清晰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拍摄不稳定、安装不方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长焦镜头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长焦镜头设于全景相机的镜头上,全景相机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的上端,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移动杆和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为中空设置,移动杆设于固定杆内,移动杆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移动杆沿固定杆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平衡板和平衡轴,旋转轴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之间,固定杆固定连接于平衡板的一端上,平衡板的另一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平衡轴,平衡轴上设有定位通孔,旋转轴贯穿通过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大小与旋转轴相匹配。作为优选,移动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杆的长度。作为优选,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有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设于平衡板上,通过控制按钮来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的运动。作为优选,旋转轴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单片机。作为优选,平衡轴的重量与全景拍摄装置相等,来保证运动过程中的平衡稳定性。作为优选,固定座为三脚架。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升降杆来实现全景拍摄装置垂直运动,通过旋转装置对全景拍摄装置进行360度的旋转,同时,在这两种运行过程中,通过平衡轴的设置,使移动过程更加平衡,降低了抖动的干扰因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中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中旋转轴和平衡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1—全景相机、12—长焦镜头、13—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21—移动杆、22—固定杆、23—旋转轴、24—平衡板、25—平衡轴、251—定位通孔、26—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11、长焦镜头12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长焦镜头12设于全景相机11的镜头上,全景相机11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的上端,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22、移动杆21和第一驱动电机(图中未标出),固定杆22为中空设置,移动杆21设于固定杆22内,移动杆21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移动杆21沿固定杆22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23、平衡板24和平衡轴25,旋转轴23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24之间,固定杆22固定连接于平衡板24的一端上,平衡板24的另一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平衡轴25,平衡轴25上设有定位通孔251,旋转轴23贯穿通过定位通孔251,定位通孔251大小与旋转轴23相匹配。移动杆21的长度大于固定杆22的长度。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有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有控制按钮26,控制按钮26设于平衡板24上,通过控制按钮26来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的运动。旋转轴23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图中未标出),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单片机。平衡轴25的重量与全景拍摄装置相等,平衡轴25通过旋转轴23带动运动,来保证运动过程中全景拍摄装置的平衡稳定性。固定座为三脚架。本技术通过升降杆来实现全景拍摄装置垂直运动,通过旋转装置对全景拍摄装置进行360度的旋转,同时,在这两种运行过程中,通过平衡轴25的设置,使移动过程更加平衡,降低了抖动的干扰因素。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11、长焦镜头12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长焦镜头12设于全景相机11的镜头上,全景相机11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的上端,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22、移动杆21和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22为中空设置,移动杆21设于固定杆22内,移动杆21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移动杆21沿固定杆22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23、平衡板24和平衡轴25,旋转轴23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24之间,固定杆22固定连接于平衡板24的一端上,平衡板24的另一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平衡轴25,平衡轴25上设有定位通孔251,旋转轴23贯穿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11)、长焦镜头(12)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长焦镜头(12)设于全景相机(11)的镜头上,全景相机(11)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的上端,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22)、移动杆(21)和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22)为中空设置,移动杆(21)设于固定杆(22)内,移动杆(21)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移动杆(21)沿固定杆(22)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23)、平衡板(24)和平衡轴(25),旋转轴(23)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24)之间,固定杆(22)固定连接于平衡板(24)的一端上,平衡板(24)的另一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平衡轴(25),平衡轴(25)上设有定位通孔(251),旋转轴(23)贯穿通过定位通孔(251),定位通孔(251)大小与旋转轴(23)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清三维全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景拍摄装置、移动装置和固定座,全景拍摄装置包括全景相机(11)、长焦镜头(12)和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长焦镜头(12)设于全景相机(11)的镜头上,全景相机(11)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的上端,移动装置包括升降杆和旋转装置,升降杆包括固定杆(22)、移动杆(21)和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杆(22)为中空设置,移动杆(21)设于固定杆(22)内,移动杆(21)的下端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移动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全自动全景节点云台(13),移动杆(21)沿固定杆(22)方向运动,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23)、平衡板(24)和平衡轴(25),旋转轴(23)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和平衡板(24)之间,固定杆(22)固定连接于平衡板(24)的一端上,平衡板(24)的另一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平衡轴(25),平衡轴(25)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嘉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