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26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风扇包括:塔扇本体;转动风扇,铰接在所述塔扇本体的上端面上;以及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内,其驱动端作用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以带动所述转动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电机的电机齿轮依次啮合;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且于所述齿轮组发生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转动风扇铰接在塔扇本体的上端部,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使转动风扇的风口可相对塔扇本体发生转动,改变出风角度,增大出风方位,特别是于高度方向上,改善了原有塔扇的出风范围不够灵活的问题。

Combined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风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风扇。
技术介绍
塔扇把风通过贯流风机“甩”出,形成气流——通过风轮转动后造成风压产生离心式风力,最后经过内部导风壁将风力传送出去。由于贯流风轮一般为圆筒状,因此,使用塔扇获得的是立体状的气流墙,或称之为“风幕”,该风幕垂直于地面,左右摇摆吹送。另外,贯流风轮具有很多的风叶,因此,送风均匀柔和,非常接近于自然风,因此其以出风柔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塔扇的使用环境多为消费者的客厅等人居室内环境,在此环境下,消费者多呈现坐姿或躺姿,设计者根据消费者呈现上述状态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来设计塔扇的出风范围,此种设计可防止出风范围过大导致无用功耗的增加,产生能源的浪费的现象。现有的塔扇的出风高度一般在距离地面30cm到100cm的范围内。但是随着近几年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体的出汗量增大,带汗的用户出于着急吹风或保护家具清洁的目的,希望全身都能处在塔扇的吹风范围内,但上述塔扇的出风高度并不能吹拂到消费者的头部位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塔扇吹风范围不够灵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组合式风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风扇包括:塔扇本体;转动风扇,铰接在所述塔扇本体的上端面上;以及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内,其驱动端作用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以带动所述转动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电机的电机齿轮依次啮合;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且于所述齿轮组发生啮合。进一步地,所述齿条呈弧形,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风扇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塔扇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风扇的下端面和所述塔扇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被构造为沿所述转动风扇或所述塔扇本体的端面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铰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塔扇本体上端面处的凹槽以及凸出所述转动风扇的下端面设置且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支耳。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铰接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齿条旋转中心与所述铰接部的转动中心重合。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电机相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塔扇本体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从动齿轮的从动齿轮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塔扇本体和所述转动风扇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通槽,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通槽嵌入所述转动风扇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风扇为轴流风扇。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包括:塔扇本体;转动风扇,铰接在所述塔扇本体的上端面上;以及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内,其驱动端作用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以带动所述转动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电机的电机齿轮依次啮合;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风扇上且于所述齿轮组发生啮合。本技术中于塔扇本体的上端部设置转动风扇,一般转动风扇的风口朝上设置,以方便与塔扇本体中的贯流风机配合作用,实现空气的加速流通。但转动风扇的风口朝上设置,并不能吹拂到人的头部,本技术中将转动风扇铰接在塔扇本体的上端部,并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使转动风扇的风口可相对塔扇本体发生转动,改变出风角度,增大出风方位,特别是于高度方向上,改善了原有塔扇的出风范围不够灵活的问题。2.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齿条呈弧形,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风扇的内部,相比于传统的直线型齿条,弧形齿条在驱动转动风扇转动时,其将直线形成转变为角度形成,具有占用空间小,打开角度大的优点。3.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塔扇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因塔扇本体的内侧壁结构一般为壳体结构,结构强度低,且塔扇的外形为了美观性,多设计成曲面结构,电机直接安装在曲面上困难度高,稳定性差,因此电机支架的设计可有效增强电机安装的稳定性。4.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转动风扇的下端面和所述塔扇本体的上端部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被构造为沿所述转动风扇或所述塔扇本体的端面边沿设置。铰接部的设置位置便于转动风扇的转动,以尽可能的减少其在转动过程中与塔扇本体的干涉,减少对塔扇本体的结构改变,以简化设计。5.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铰接部包括成型在所述塔扇本体上端面处的凹槽以及凸出所述转动风扇的下端面设置且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支耳。本技术中将通过将支耳设置在凹槽内,实现了对支耳的隐藏,有利于在转动风扇旋转的过程中,保证铰接部不外漏,不影响组合式风扇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因铰接部的设置可能带来的转动风扇的下端面和塔扇本体的上端面间的间隙过大的问题。6.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铰接部设置。铰接部和齿条以及转动风扇构成了近似直角三角形的结构,当转动风扇绕铰接部转动相同的角度时,齿条距离铰接部越近,其转动的弧度越小,暴露在外界的部分越少,有利于维护组合式风扇的美观性。7.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风扇中所述齿条旋转中心与所述铰接部的转动中心重合。这样设置的话,齿条转动的角度和转动风扇转动的角度完全相同,有利于控制转动风扇的打开角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风扇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风扇中风扇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风扇中转动风扇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风扇中塔扇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风扇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塔扇本体;2-转动风扇;3-驱动组件;31-电机;32-齿轮组;33-齿条;4-电机支架;5-铰接部;51-支耳;5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塔扇本体(1);/n转动风扇(2),铰接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上端面上;/n以及驱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内,其驱动端作用在所述转动风扇(2)上,以带动所述转动风扇(2)转动;/n其中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n电机(31),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内部;/n齿轮组(32),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内部,与所述电机(31)的电机齿轮依次啮合;/n齿条(33),设置在所述转动风扇(2)上且于所述齿轮组(32)发生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扇本体(1);
转动风扇(2),铰接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上端面上;
以及驱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内,其驱动端作用在所述转动风扇(2)上,以带动所述转动风扇(2)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
电机(31),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内部;
齿轮组(32),设置在所述塔扇本体(1)的内部,与所述电机(31)的电机齿轮依次啮合;
齿条(33),设置在所述转动风扇(2)上且于所述齿轮组(32)发生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33)呈弧形,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风扇(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4),所述电机(31)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风扇(2)的下端面和所述塔扇本体(1)的上端部设置有铰接部(5),所述铰接部(5)被构造为沿所述转动风扇(2)或所述塔扇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德丁睿徐余良陈正超陈志聪梁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