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世辉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07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纹杆,所述下固定螺纹杆底端螺装穿过底板上表面,下固定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有下转动块,所述下转动块底端与底板上表面接触。该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通过铅芯、钢板和橡胶垫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隔震装置更稳固,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通过光滑管、伸缩管、第一缓冲弹簧、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通过半圆形块、第二缓冲弹簧和支撑杆的配合作用,能够使装置对建筑物具有缓冲作用,使减震结构不再单一。

An isolation device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隔震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隔离开来,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与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现有的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减震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其减震效果比较不好,同时由于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结构之间的连接,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较差,实用性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解决了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减震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其减震效果比较不好,同时由于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结构之间的连接,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较差,实用性较低,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纹杆,所述下固定螺纹杆底端螺装穿过底板上表面,下固定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有下转动块,所述下转动块底端与底板上表面接触,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铅芯,所述铅芯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组钢板和三组橡胶垫,四组所述钢板和三组橡胶垫交替固定连接,所述铅芯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与位于最顶端的钢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上表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底端设置有光滑管,伸缩管底端和光滑管顶端均开设有通口,伸缩管内顶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下表面与光滑管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装置,所述第三缓冲装置包括凹型放置块,所述凹型放置块上开设有多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凹型放置块上方设置有半圆形块,所述半圆形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下表面与伸缩管顶端固定连接,顶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纹杆,所述上固定螺纹杆顶端螺装穿过顶板下表面,上固定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上转动块,上转动块顶端与顶板下表面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左侧壁中间部位、右侧壁中间部位、前侧壁中间部位和后侧壁中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顶端均与顶板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表面与第二缓冲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表面与半圆形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管左侧底端和右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外端滑动连接有凹型滑轨,所述凹型滑轨外端与光滑管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固定螺纹杆顶端和下固定螺纹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形头。优选的,所述上转动块外侧壁上和下转动块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转动凸条,所述转动凸条的材质为橡胶材料。(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通过铅芯、钢板和橡胶垫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隔震装置更稳固,同时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通过光滑管、伸缩管、第一缓冲弹簧、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隔震装置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通过半圆形块、第二缓冲弹簧和支撑杆的配合作用,能够使装置对建筑物具有缓冲作用,使减震结构不再单一。2、该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通过底板和下固定螺纹杆的配合作用,能够使装置更稳定的固定在一个位置,使装置的减震效果更好,支撑板可以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顶板和上固定螺纹杆相互配合作用,可以使装置顶端与外界结构连接的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缓冲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缓冲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缓冲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下固定螺纹杆;3、下转动块;4、第一缓冲装置;401、铅芯;402、钢板;403、橡胶垫;5、支撑板;6、第二缓冲装置;601、伸缩管;602、光滑管;603、通口;604、上固定板;605、第一缓冲弹簧;606、下固定板;7、第三缓冲装置;701、凹型放置块;702、第二缓冲弹簧;703、半圆形块;704、支撑杆;8、顶板;9、上固定螺纹杆;10、上转动块;705、加强杆;706、下连接板;707、上连接板;607、T型滑块;608、凹型滑轨;11、锥形头;12、转动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纹杆2,下固定螺纹杆2底端螺装穿过底板1上表面,下固定螺纹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下转动块3,下转动块3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接触,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4,第一缓冲装置4包括铅芯401,铅芯40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组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四组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交替固定连接,铅芯401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下表面与位于最顶端的钢板402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5上表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装置6,第二缓冲装置6包括伸缩管601,伸缩管601左侧底端和右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607,T型滑块607外端滑动连接有凹型滑轨608,凹型滑轨608外端与光滑管602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固定连接,T型滑块607可以在凹型滑轨608上进行滑动,可以辅助伸缩管601在光滑管602内部进行上下的移动,伸缩管601底端设置有光滑管602,伸缩管601底端和光滑管602顶端均开设有通口603,伸缩管601内顶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604,上固定板60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05,第一缓冲弹簧60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606,下固定板606下表面与光滑管602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5上表面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装置7,第三缓冲装置7包括凹型放置块701,凹型放置块701上开设有多组放置槽,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702,放置槽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706,下连接板706上表面与第二缓冲弹簧702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弹簧70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707,上连接板707上表面与半圆形块703固定连接,上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纹杆(2),所述下固定螺纹杆(2)底端螺装穿过底板(1)上表面,下固定螺纹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下转动块(3),所述下转动块(3)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接触,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4),所述第一缓冲装置(4)包括铅芯(401),所述铅芯(40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组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四组所述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交替固定连接,所述铅芯(401)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表面与位于最顶端的钢板(402)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5)上表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装置(6),所述第二缓冲装置(6)包括伸缩管(601),所述伸缩管(601)底端设置有光滑管(602),伸缩管(601)底端和光滑管(602)顶端均开设有通口(603),伸缩管(601)内顶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604),所述上固定板(60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05),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0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606),所述下固定板(606)下表面与光滑管(602)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表面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装置(7),所述第三缓冲装置(7)包括凹型放置块(701),所述凹型放置块(701)上开设有多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702),所述凹型放置块(701)上方设置有半圆形块(703),所述半圆形块(703)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下表面与伸缩管(601)顶端固定连接,顶板(8)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纹杆(9),所述上固定螺纹杆(9)顶端螺装穿过顶板(8)下表面,上固定螺纹杆(9)底端固定连接有上转动块(10),上转动块(10)顶端与顶板(8)下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纹杆(2),所述下固定螺纹杆(2)底端螺装穿过底板(1)上表面,下固定螺纹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下转动块(3),所述下转动块(3)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接触,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4),所述第一缓冲装置(4)包括铅芯(401),所述铅芯(40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组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四组所述钢板(402)和三组橡胶垫(403)交替固定连接,所述铅芯(401)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表面与位于最顶端的钢板(402)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5)上表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装置(6),所述第二缓冲装置(6)包括伸缩管(601),所述伸缩管(601)底端设置有光滑管(602),伸缩管(601)底端和光滑管(602)顶端均开设有通口(603),伸缩管(601)内顶侧壁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604),所述上固定板(60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05),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0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板(606),所述下固定板(606)下表面与光滑管(602)内底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上表面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装置(7),所述第三缓冲装置(7)包括凹型放置块(701),所述凹型放置块(701)上开设有多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702),所述凹型放置块(701)上方设置有半圆形块(703),所述半圆形块(703)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下表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世辉
申请(专利权)人:卢世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