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某工程正负零为45.80m,现地面平均标高暂定为42.80m,配套区(深区)基底标高18.40m,基坑深24.40m;主体区(浅区)基底标高22.40m,基坑深20.40m,基坑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局部三级放坡部位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基坑上口线2.0m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堆载,2.0m以外超载不得超过各剖面所要求的荷载限值。根据结构设计条件、基坑各部位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等不同情况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采用上部挡墙+下部桩锚支护。传统的支护桩在基坑开挖时对基坑侧壁起保护作用,但当地下室施工完毕,基坑回填后就埋在土中,与地下结构独立存在,从而造成支护结构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支护桩在地下室施工完毕后与地下结构独立存在,从而造成支护结构的浪费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包括有地下室(1)和支护桩(2);所述支护桩(2)有一组,沿着基坑边缘间隔布置,并且支护桩(2)与地下室(1)的外墙(1.1)之间留有间距;在支护桩(2)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冠梁(3),并且冠梁(3)的顶面与外墙(1.1)顶部平齐;在冠梁(3)的顶部连接有地下室(1)的水平结构(1.2);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支护桩(2)之间、紧贴桩间土(4)的外侧面铺挂有钢板网片(5);所述钢板网片(5)的顶边与冠梁(3)相连接,钢板网片(5)的两侧竖边与支护桩(2)相连;所述钢板网片(5)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钢筋网片(6)、混凝土面层(7)、防水层(8)和保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包括有地下室(1)和支护桩(2);所述支护桩(2)有一组,沿着基坑边缘间隔布置,并且支护桩(2)与地下室(1)的外墙(1.1)之间留有间距;在支护桩(2)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冠梁(3),并且冠梁(3)的顶面与外墙(1.1)顶部平齐;在冠梁(3)的顶部连接有地下室(1)的水平结构(1.2);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支护桩(2)之间、紧贴桩间土(4)的外侧面铺挂有钢板网片(5);所述钢板网片(5)的顶边与冠梁(3)相连接,钢板网片(5)的两侧竖边与支护桩(2)相连;所述钢板网片(5)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钢筋网片(6)、混凝土面层(7)、防水层(8)和保护层(9);所述钢筋网片(6)压设在钢板网片(5)的外侧,钢筋网片(6)的顶边与冠梁(3)相连接,钢筋网片(6)的两侧竖边与支护桩(2)相连;所述混凝土面层(7)的外表面与支护桩(2)的外侧面平齐;所述防水层(8)设置在支护桩(2)和混凝土面层(7)的外侧;所述保护层(9)设置在防水层(8)的外侧;在防水层(8)与地下室(1)的外墙(1.1)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回填土(18);所述冠梁(3)的顶部埋设有与地下室(1)的水平结构(1.2)相连接的顶部锚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间土(4)的外侧面与支护桩(2)的外侧面的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刘京城,钟鑫,申利成,钟涛,李振波,卢海丰,张羽,李哲,李振坤,胡旭东,姚友波,高磊,刘宇,赵健成,于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