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宽度全预制冠梁
本技术涉及桩顶冠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宽度全预制冠梁。
技术介绍
位于支护桩顶部的传统冠梁大多是现浇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支设模板,绑扎钢筋,不仅施工成本高,现浇施工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费时费力,大大延长了施工周期。而随着预制工法的逐渐成熟,近年来出现了半预制半现浇相结合的冠梁结构,节约了部分支设模板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在施工现场仍有大量的现浇施工,仍然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冠梁仍为一次性使用,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没有降低冠梁施做的成本,而且还增加了施工工序,实用价值低。尤其对于宽度较宽或厚度较厚的预制冠梁,其与支护桩的固定牢固性成为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连接牢固性好,可回收再利用的大宽度全预制冠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现浇冠梁,施工成本高,现浇施工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费时费力,施工周期长;半预制半现浇相结合的冠梁结构,冠梁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大宽度全预制冠梁,顺次拼接设置在支护桩(1)顶部,其特征在于:冠梁(3)上与支护桩(1)上下对应的位置竖直设置有一组锚孔(4),每组锚孔(4)的数量为4个,以支护桩(1)的中轴线为中心轴水平对称分布,且与竖向主筋(2)一一对应设置;支护桩(1)内的竖向主筋(2)向上穿过对应的锚孔(4),并通过连接筋(5)与相对设置的竖向主筋(2)连接固定,冠梁(3)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面(8),相邻冠梁(3)通过连接面(8)卡固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宽度全预制冠梁,顺次拼接设置在支护桩(1)顶部,其特征在于:冠梁(3)上与支护桩(1)上下对应的位置竖直设置有一组锚孔(4),每组锚孔(4)的数量为4个,以支护桩(1)的中轴线为中心轴水平对称分布,且与竖向主筋(2)一一对应设置;支护桩(1)内的竖向主筋(2)向上穿过对应的锚孔(4),并通过连接筋(5)与相对设置的竖向主筋(2)连接固定,冠梁(3)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面(8),相邻冠梁(3)通过连接面(8)卡固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宽度全预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孔(4)上方为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底部口径向外扩张形成圆台状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宽度全预制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福渊,油新华,耿冬青,张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