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99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位于触控区,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本实施例采用分层的方式,将其中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两层,避免了现有金属桥接处导致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Touch base pl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电脑(tabletPC)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传统互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元件系由多条驱动电极与多条感应电极所构成,且两者交错排列。为了避免两者产生电连接,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系由两层导电层所形成。但透过两层导电层形成触控感测元件还需于其间设置第一绝缘层,以绝缘两者,因此在越来越薄的设计趋势中无疑限制了触控面板的厚度。为此目前已发展出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传统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系由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所构成,且每一条感应电极对应一个驱动电极设置,使每一个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不同部分形成一感测单元。虽然单层结构的触控感测元件可缩减触控面板的厚度,但触控设计均以单面架桥的方式进行设计触控图案,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需要通过金属桥进行连接导通,且需要在第一绝缘层上开孔,驱动电极与金属桥进行桥接,为保证导通效果,桥接位置的需要考虑对位公差,所以此位置的金属宽度大于其他位置,导致此处像素的发光与非桥接位置的亮度有差异,造成显示面板显示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本申请采用分层的方式,将其中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两层,避免了现有金属桥接处导致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触控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彼此绝缘,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彼此绝缘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线和多条第二金属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线和所述多条第二金属线交错形成多个第一网格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第三金属线和多条第四金属线,所述多条第三金属线和所述多条第四金属线交错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网格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三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四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中包裹4个子像素,所述第二网格单元包裹4个子像素。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格单元为菱形或正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线上包括有多个弯折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触控电路,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电极导线与所述触控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电极导线与所述触控电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显示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方。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内容所述的触控基板。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OLED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内容所述的显示面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位于触控区,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本实施例采用分层的方式,将其中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两层,避免了现有金属桥接处导致的亮度不均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基板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基板的第一电极层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层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基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传统单层结构的互容式触控感测元件系由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所构成,且每一条感应电极对应一个驱动电极设置,使每一个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不同部分形成一感测单元。虽然单层结构的触控感测元件可缩减触控面板的厚度,但触控设计均以单面架桥的方式进行设计触控图案,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需要通过金属桥进行连接导通,且需要在第一绝缘层上开孔,驱动电极与金属桥进行桥接,为保证导通效果,桥接位置的需要考虑对位公差,所以此位置的金属宽度大于其他位置,导致此处像素的发光与非桥接位置的亮度有差异,造成显示面板显示不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位于触控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触控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所述触控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触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彼此绝缘,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彼此绝缘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线和多条第二金属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线和所述多条第二金属线交错形成多个第一网格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第三金属线和多条第四金属线,所述多条第三金属线和所述多条第四金属线交错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网格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三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和/或所述第四金属线线宽范围为0.1um至5u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