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复合微动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微动腐蚀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复合微动腐蚀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紧配合件之间在机械振动、电磁振动、疲劳载荷或热循环等作用下,发生微米量级的相对运动,造成材料磨损或产生疲劳裂纹,通常称为微动损伤。工业中的微动现象十分普遍,是造成许多机械部件灾难性事故的元凶之一。微动运动十分复杂,为了便于研究,可以按照球/平面接触方式简化为4种基本运动模式,即切向微动、径向微动、滚动微动和扭动微动。各种医用金属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骨骼置换、牙种植体、人工心脏瓣膜等医学领域。近年来,生物医用领域中的微动现象也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临床实践发现,医用金属植入人体后,在人体体液环境中,有较好的抗腐蚀性,但由于植入件连接部位接触表面的微动存在,而容易受到微动腐蚀破坏。微动腐蚀产物容易引起植入器械松动以及组织炎症等,使植入体不得不从患者体内取出,使用寿命下降,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微动腐蚀是医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复合微动腐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工装、下工装、蠕动泵和计算机;/n所述上工装包括:上台座(7)、转轴(20)、角度板(18)、弧形刻度盘(17)和第二支持架(16);上台座(7)包括两个竖板和顶板,顶板分别与竖板的顶端连接,顶板与竖板相互垂直;竖板上穿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转轴(20),转轴(20)上安装有一个随转轴(20)转动而翻转的角度板(18),角度板(18)通过平键(28)与转轴(20)连接;转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21)固定在两个竖板上,在转轴(20)伸出竖板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指示角度板(18)转动角度的弧形刻度盘(17),弧形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复合微动腐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工装、下工装、蠕动泵和计算机;
所述上工装包括:上台座(7)、转轴(20)、角度板(18)、弧形刻度盘(17)和第二支持架(16);上台座(7)包括两个竖板和顶板,顶板分别与竖板的顶端连接,顶板与竖板相互垂直;竖板上穿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转轴(20),转轴(20)上安装有一个随转轴(20)转动而翻转的角度板(18),角度板(18)通过平键(28)与转轴(20)连接;转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21)固定在两个竖板上,在转轴(20)伸出竖板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指示角度板(18)转动角度的弧形刻度盘(17),弧形刻度盘(17)的圆心与转轴(20)的轴心重合;转轴(20)的两端还分别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竖板上的两个螺母(29),两个螺母(29)对称安装在转轴(20)的两侧;两个螺母(29)中均设有压紧螺栓(22),两个压紧螺栓(22)相对转轴(20)设置、同时压紧转轴(20)利用摩擦力将其定位防止转动;角度板(18)的一端设有用于调整角度板(18)转动角度的手柄(19),角度板(18)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板状试样(23)的燕尾槽,板状试样(23)通过螺栓固定在燕尾槽中;角度板(18)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水平仪(14)的凹槽,凹槽的上方设有水平仪夹片(27),水平仪夹片(27)将水平仪(14)压紧在凹槽中,水平仪(14)通过水平仪数据线(12)与计算机(9)电连接;顶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疲劳试验机上夹头装夹的第一阶梯圆柱;顶板的侧壁设有第二支持架(16),第二支持架(16)呈倒L形,第二支持架(16)的横边与顶板的侧壁连接;
所述下工装包括:下台座(6)、圆环球管(25)和第一支持架(15);下台座(6)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方形框体和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位于方形框体内部,环形凸台的内侧设有内螺纹,环形凸台通过内螺纹与圆环球管(25)的外螺纹连接;圆环球管(25)呈顶部封闭的圆筒形,圆环球管(25)的顶壁设有圆孔,圆环球管(25)内设有接触圆球(24),接触圆球(24)置于圆孔处并部分暴露于圆孔外,接触圆球(24)的底部通过螺柱(26)支撑,螺柱(26)与圆环球管(25)的内壁螺纹连接;底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疲劳试验机下夹头装夹的第二阶梯圆柱;底板对应于第二支持架(16)竖边的位置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持架(15);第二支持架(16)的底端与第一支持架(15)的顶端与引伸仪(8)连接,第二支持架(16)、第一支持架(15)与引伸仪(8)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引伸仪(8)通过引伸仪数据线(13)与计算机(9)电连接;
所述第一阶梯圆柱、上台座(7)、转轴(20)、板状试样(23)、接触圆球(24)、圆环球管(25)、下台座(6)、第二阶梯圆柱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
方形框体通过第二软管(4)与恒温槽(3)连通,恒温槽(3)通过第一软管(2)与蠕动泵(1)连通,蠕动泵(1)通过第三软管(5)与方形框体连通;蠕动泵(1)、恒温槽(3)分别通过蠕动泵控制线(11)、温控线(10)连接计算机(9),形成循环流动回路。
2.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缨,朱涛,沈永水,何留永,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